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太乙仙游 » 第八十八章 话完送人

第八十八章 话完送人

    闻听匣内之宝,乃是坎离神针,张元虽自认修道多年,心气平和,却也不由心动。

    原来那坎离神针,在张元所得的乾元真经中的诸宝图录中记载过此宝,乃是先用深藏海底千万年由金水二行精气所淬而成的的寒铁精英炼成真金,再采来南方离火真精,以独门心法,费一甲子玄功,使二气混成,化为一体炼制而成。

    其中坎离交媾,水火既济,互为滋长,不是炼宝之人功至上乘,根本无法炼就。

    具有两种妙用,一是平日用时化为一道带有风雷之声的墨色梭形光华,如同飞剑一般,收发随心,身宝合一,且比寻常飞剑威力更大,并能分光破气,稍差一点的法宝飞剑,遇着必遭损毁。

    二是但两头针尖分具阴阳两仪特性,再一行法运用,阴仪一面自针尖射出无数比电还亮的癸水神芒,阳仪一面针尖却可发出纯阳烈火霹雳,本身威力已是极大,且专一抵御诸般真火毒焰,并有消灭诸般毒瘴邪气的奇能。

    实是修道之人用以防身却劫,不可多得的至宝奇珍。

    自来修道成仙,除积精累气别无他法,但修道之人灵感又强,与天地相交,起心动念,气机相感,便有灾劫寻机而来,与人斗法或御天灾,不可避免。

    若与人争斗,运用法术时,又不免耗费本身真气,此岂不与积精累气以成仙相背而行!

    故而修道之人,为求两全,便炼制诸般法宝用以防身却敌。

    不过天然的奇珍神物,自具威能,存世极少,且俱都深藏隐秘之地,十分难寻。

    故而修道之人要炼法宝,大多以本身真火变化凡物原质为体,或用一些稍具气候的五行灵物,炼成后天五行法宝元胚,或收摄五行精气,天罡地煞,运用吐呐功夫将其凝炼成形炼成法宝一类的东西。

    两者炼制虽有难炼易成和易炼难成之别,但一样能发挥灵效,各有各的好处。

    若是有质之宝,炼成之后,精气且源源不绝,只要本质不坏,威能便不会有失。。

    若是无质之宝,除却天然生成或是由人用千百年功夫,以由无质炼成有质的神物奇珍之外,虽是有形无质之物,无有寄托,易为被人震散损毁,或是消耗,但火候若到,聚散由心却也是它好处。

    所以要炼何种法宝,便看个人选择,但不分有质无质之宝,炼成之后,俱能与心灵相合,平日对敌时,可以分心两用,一人驱使数件法宝,就如同几人共同对敌,凭添了许多助力

    不过玄门正宗,因心法精妙,除另行修炼真火神光等一类的法术时,俱都用门中心法,先炼有形质的法宝元胚,再运玄功凝炼其中精气,使其发挥妙用。

    这种有质之法宝若是炼成,一则能自行吐呐运化天地之气,只要不被污秽,历时多久威能也不会衰弱,虽威力视炼宝之人功力和本门心法凝炼法宝元胎精气强弱而定,但其修炼越久威力越大。

    但一件法宝或以后天五行奇珍,或是采炼精气炼就,视本人功力深浅,由炼就法宝元胚或初步积累真精气,至法宝炼的有所成就,视其炼宝之人功力不等,非要有数十年以上乃至数百年的功夫方能有成。

    而修道之人,成散仙之日起,虽寿逾千载,至地仙更能长生不死,但实则自入道起,能一世活过千三百年的修道人少之又少。

    皆因天地生化,以易理运数,大约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之中,共计三百六十年为一运。三十运之中,共计一万八百年为一会,十二会之中,共计十二万九千六百年为一元,故一元之年数为“一元”即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年。

    于天地而言,一元便是一年,十二会便是十二月,三十运便是三十天,十二世便是十二时辰。

    天地之一年中,尚有气数有消有长,由生而亡,由盛而衰,循环往复,一年过一年,直至宇宙灭尽,归于虚空。人于天地之中,自然受造化所拘,更是如此。

    以修道之人元胎初孕,有了长生不死之根基算起,如同天地新生,自然生死盛衰气数消长暗合天地。

    有道是天地之运数,大运(不表时间,而是运数)随月,小运随天,人之大运随天,小运随时,其间气数消长,逢三多凶。

    于天地而言大小运之时,六合八极之内,尚发生无数灾害,至一会之刻,小元大劫一万八百年时,更是天地巨变,有重返洪荒之难,于人来说更是如此。

    人之小运时,每三百六十年,灾劫临身,平日若能克已自制,勤修善功,凭一已法力,倒无妨碍,唯有大运之时,每一千零八十年,气机相感,有内外魔劫并发,召来九天太虚煞火,本就凶多吉少,更是有四九天劫应时而至,值此气数低迷,万分危急之时,两者相加,实是九死一生。

    故而大多数修士,且不说不积修,自恃法力,凭自己一已性情,任意行事,便是积修太差,但法力高深,正宗旁门之人,抵御失严,也极易形神俱灭。

    除非期前自认抵御不能,兵解转世,再造新生,或是修到天仙地步,飞升九天之外,否则俱难逃这每一千零八十年年的一次大劫。

    如此千年之内,平日又要修炼,积攒功力,以求道行精进,天劫威力又大,法宝在精不在多,但又要应付各种情况,所以普通修道之人,若无前辈仙真遗留之宝,大多自入道起千年之内,只能炼就两三件法宝。

    而左道邪派中那些以收摄生魂炼制而成的法宝,虽易为速成,但只是比较起正经法宝来说,一样要耗费不少苦心才能炼就。

    所以有一件上好的法宝实在是修道人费尽苦心,极欲寻求之物。

    按张元心意因为对未来灾劫虽有卜算,但天机微妙,尤应在本人身上,自己又对大衍神数先天卦象,不甚精通,恐卦象所现吉凶,因本人心念而产生变化,为防万一,便想再炼一件护身之宝。

    而他前得的那两杆大旗和那枚晶镯,俱是极好的法宝元胚,内中精气也极为凝炼,但因为都是以旁门心法炼就,灵效太差。

    但这两件法宝形质与乾元仙经中两件法宝俱都相同,本想着等到炼成灵丹,服用之后,便将原主所遗留在法宝上的的元灵真气炼化,再运本门的乾元仙法,行法祭炼,成为一件新宝。

    或是炼成一杆乾天烈火旗,或是炼成一个太白元真圈,虽然短时间这些法宝不能至上乘境地,但对于应对未来灾劫,却有好处。

    不想还未动手,便遇崔钰,并发生这一系列事,本来想着与他交流一下便好,不想人家竟送来一件至宝。

    张元心知对方因师门渊源,又见自己力单孤危,十分爱护,欲玉自己于成。

    修道之人,言行如一,张元为应对未来灾劫也极欲求全,见状也不拒绝。

    随展笑颜,应手接过,并对崔钰说道:“此宝我曾听说过,乃是我门中二十二件至宝奇珍之一,我虽知炼法,但以我法力若想炼就,真是妄想。

    不满道友,我前番出山,惹了几桩祸患,好在事前知机,有了灵应,经由推算,未来三年内,必有一次劫数,日常实为此忧虑。

    此番蒙方师兄厚赠,便汗颜收下,此宝威力极大,持此我未来灾劫,当可平安渡过,实是感激不尽,日后若有要事相需,在下必当鼎力相助,报答此恩。”

    崔钰收回抬起之手,闻言笑道:“道友那里话,修道之人若遇有缘尚且提携,何况你我师门渊源极深,我师兄也说过他的几番灾劫,尚由太虚祖师相助,方才平安渡过,可见因果相循,善有善报,积善之德,必余后世,说甚报答。”

    张元刚欲回话,却见崔钰转头看向洞外,他随同看去,只见此时因上空云雾稀薄,再加幻景无法遮掩月光,月辉如银雪洒地而下,洞外正极明朗,景物一览无余。

    正看时,崔钰转头又道:“我与道友一番闲谈,虽然不久,但看这时间,已快到了亥时,我奉师命,值子时便须回山,与我师兄汇合,用洞中丹炉真火,炼化此恶蛊,南柯山离此甚远,便不久留了。

    张元听罢笑道:“既然如此,我也不留道友了,这便送道友出去。”

    说罢,将那木匣放好,走下石床,崔钰见状随同跟上。

    二人走出洞外,各自飞身而起,穿过幻景,飞出谷外之后,又往东方山崖之上落去。

    古松之下,明月朗照,清风和顺,二人相行而立,遥望山间云海苍茫,风涛万变,气象舒丽。

    崔钰道:“我看道友一人独自修道,若是山居修炼有闲,不妨来南柯山飞鱼崖来寻我等,见一下我诸位师兄师姐,同门相交,互相扶持,将来有甚难处,俱可以为引为奥援。”

    张元见他热心以极,虽山居独身一人,孤寂已惯,也不由心内一暖,随笑着回道:“这个自然,便是道友不说,我也应去拜会各位师兄尊长。”

    说罢,又自腰间法袋中拿出一个大木匣递与崔钰,说道:“此匣中乃是灵药七叶紫苏,由我机缘巧合中寻到,为数不少,道友时常外出积修,利世救人,此药能解百毒,功能起死回生,我身无长物,只有此物尚能拿出手,送予道友,我一番心意,万望道友收下。”

    崔钰闻言,好似讶异,但随即面露喜色,接过药匣,打开一看,便对张元笑说道:“自来好人有好报真个不虚,实对道友说,本门有一种灵丹名叫九转还魂丹,正须此物上的返魂丹为主药。

    但苦于那七元紫苏并无固定生根之所,随机而现,十分难寻,缘法稍差,有时寻到不是被那守护的蛇蠎吞吃殆尽,便是火候稍差,此物离了那由龙蠎蛇诞所聚的污泥之地,又不能生长,仙府清净,又不能培值,好在还有别的灵丹与此物一样灵效,因此也未刻意寻找。

    我只听我师兄说过,他因蒙一道友相赠数株此药,炼过一炉,现已用完,我得此物,回山后便可托我师兄从仙府中采来其余灵药,再炼一炉。

    以后若遇那些瘟疫邪毒之气受伤之人,有此灵丹,便可救治,便是受创极深之人,服上一粒,也不患身死了。”

    张元听完,见送的合适,也不由心喜道:“适逢其会,如此再好没有。”

    崔钰道:“道友有心了。”

    说罢,举手虚了一礼,道:“前路长远,青山不改,绿水长留,咱们下次再会。”

    张元一样回礼道:“下次再会。”

    话完,随见崔玉胸口放出一片金光彩气,眨眼拥身,倏地金光大放,冲霄而起,化为一道金虹,往远方投去。

    其速极快,几息之后,已化为一点金星,随后不见。

    张元见状,不由赞对方遁法果然高明,如此极速,却无有一点声息,与自己平日剑遁时带着破空之声,高下之别另判。

    见人已走远,山中清冷,也无甚好看,随后便行法穿云而下,回到石室之中。

    到了室内,张元拿起那个木匣,打开之后,顿觉一股森森冷气扑面而来,再看匣中那根坎离神针,只见其长约尺许,通体色作乌黑,但其质却十分莹净,好似晶玉制成一般,中间一段是一个寸许方圆的五角星盘,由星盘两侧各伸出一根筷子粗细的长针,但却长短不一,一者长约四寸,一者长约五寸,针尖又细又锐。

    等到拿到手上,张元只觉这坎离神针触手冰凉,但却轻若无物,但凝神细看时,却见内中精气蕴蕴,如云似烟,红白二色微光,不住连闪,一看便是宝物。

    张元心知那两头针尖,便是此针阴阳两仪,长短不一,正应两仪消涨之机。

    此宝用法,经中也有记载,自己只要行法炼上三日,再以本门九天剑诀御剑篇中心法,进行吐呐,再过三日,便可应用由心,日后便是遇到多厉害的人物,只要人机警,有此宝至多不胜,人要逃生却是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