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瓶中大明:开局让嘉靖下跪太庙 » 第二十章 胡宗宪的私心

第二十章 胡宗宪的私心

    总督府守门的兵士们吃了一惊,眼里俱都出现惊疑神色。

    天尊令使?

    他们的总督大人,不也是天尊令使嘛。

    他们拿捏不定身份,赶紧到府内通报。

    不一会儿,管家的命令就出来了,说是把齐大柱迎到“海不扬波”那间会客室。

    兵士们面面相觑,这间会客室一般是用来会见军中守备级别以上官员的,如今却用来见一个平头百姓。

    原来,所谓的天尊竟是真的。

    齐大柱在会客室里站着,也不坐,不时朝房间外张望。

    片刻之后,管家先来了,让上了糕点和茶水,笑着说道:

    “令使稍等,已经给我家老爷传信去了。若是军情不急,老爷很快就会回来。”

    齐大柱心里着急,但丝毫不敢说什么,只不停嘟囔着“我有急事”,“我真的有急事”......

    一个时辰后,总督府外传来重重的马蹄声。

    身穿盔甲的胡宗宪从门外进来,没进内堂,直接来到了会客室。

    林余在天上看着,没想到自己的两个令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见了面。

    齐大柱赶紧说明情况,胡宗宪眼神一凝,即刻招来一人,在他耳边吩咐了几句,那人骑着马,朝总督府外去了。

    胡宗宪问道:

    “这事,天尊知道吗?”

    齐大柱的脸顿时涨红,想按照天尊的吩咐,说不知道,可不知为何,话到嘴边就是说不出去,只能不停摇头。

    胡宗宪笑道:

    “咱们两个都是天尊令使,同为天尊做事,你不要把我当成是总督府官员,就当成...一个老大哥吧。”

    齐大柱神色这才好了一些,说道:

    “胡大哥,我不能说。”

    胡宗宪心里顿时了然,天尊肯定已经知道了这事,说不定,就是天尊让齐大柱来报信的。

    只是,天尊为什么不直接来找他呢?

    难道......

    我明白了,天尊看重齐大柱,想培养他,可又自持身份,不好跟我提出要求,就通过这种间接的方式,表达想法。

    思索既定,他接着问道:

    “齐大柱,我听说你是桑农,可有当兵的想法?”

    齐大柱吃了一惊,眼睛里顿时冒光,可顷刻之后又叹气说道:

    “胡大哥不知道,我家里还有老娘,我离开了,她就无人奉养。”

    胡宗宪笑道:

    “这个不难。”

    “我先收你当我的亲卫,你母亲如果想到城里来住,就搬到城里;如果还是喜欢在齐家村住,就照旧住齐家村。”

    “你年纪也不小了,我给你说一门好亲事,等你媳妇过了门,老娘就更不愁无人奉养。”

    齐大柱本来是为了毁堤淹田的事来,怎么也没想到,在这总督府里,竟会遇上这天大的好事。

    他在齐家村,年年种桑,也去海里捕捞鱼虾贴补家用,可日子还是穷。

    哪家姑娘愿意嫁给他哟。

    如果当了胡大哥的亲卫,身份就提高不少,更别说每年还有银子拿,到时候,就算是村里地主家的闺女,他也照样娶得。

    他当即朝胡宗宪躬身一拜,高兴说道:

    “谢谢胡大哥,我想当您的亲卫。就是到哪里住,我还得回去跟我娘商量。”

    两人在屋子里闲聊,一般是胡宗宪问,齐大柱答,问的多是齐家村和附近村子的人对改稻为桑的看法。

    齐大柱说道:

    “各个村里人都说,别说现在官府没粮,就是官府肯把粮食借给我们,我们也不借,也不会把稻田改成桑田。”

    胡宗宪眉头一皱,问道:

    “这是为何?种桑产丝可比种粮卖钱多啊。”

    齐大柱摇摇头:

    “胡大哥你不知道,这桑树可不是一年就能长成的,得要三年,幼年桑树产的丝只有成年桑树的不到一半。我们要是现在借了粮,等到年底官府催还,我们肯定还不起啊,到时候官府肯定会把我们的田都收去。”

    胡宗宪沉声说道:

    “粮食是总督府借的,我不催你们还,我看谁敢催你们还?”

    齐大柱嘿嘿笑了起来:

    “胡大哥,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村里的人认识地主,认识里正,有的还认识县太爷,就是没人认识您呐。”

    “您说话,我信,村里人不信呀。”

    胡宗宪一脸沉郁,顿时意识到,改稻为桑,比自己想象的,还要艰难许多。

    他顿时想起来,上次天尊谈到改稻为桑,说事情的症结在“官不为民,民不信官”,如今看来,还真是有预见之明。

    好好的国策,真正执行起来就成了死结。

    剪不断,理还乱。

    两人说话的时间,胡宗宪派出去的人回来了,在胡宗宪耳边小声低语几句,退出去了。

    齐大柱听不见,心里又着急,忍不住说道:

    “毁堤淹田的事,肯定是真的。胡大哥,咱们这就带着你的兵,去把那五个官都捉住杀了吧。”

    胡宗宪沉吟不语,心里既有对毁堤淹田的万分恼怒,也有对官场平衡的万分纠结。

    现在,他可以有两种做法。

    第一种做法,就是派兵到新安江河堤,把河堤保护起来。

    这样,布政使郑泌昌和按察使何茂才自然就会知道,他们毁堤淹田的计划已经败露,自会取消这次大逆不道的行动。

    但也打草惊了蛇,因为没有“毁堤淹田”的真凭实据,他也不能把这两位大人怎么样。

    天下太平,浙地官场也保持了微妙的平衡。

    第二种做法,就是先按兵不动,只控制住杭州知府马宁远一人,等到毁堤那日,诱使杨金水、郑泌昌和何茂才等人入瓮,瓮中捉鳖。

    这样不会打草惊蛇,也能有了真凭实据,就是砍了郑泌昌他们的脑袋,朝廷也无话可说。

    但是,以他对郑泌昌等人的了解,如果不是京城“有人”授意了他们毁堤淹田,他们是不敢有如此大的胆子的。

    要是被抓,甚至被判斩刑,郑泌昌狗急跳墙之下,必会招供出背后的幕后主使。

    胡宗宪甚至都不用猜,就知道这个幕后主使是京城的小阁老严世蕃。

    严世蕃认为他有意投靠裕王,已经不信任他了,所以才绕过了他,授意郑泌昌等人做这亘古难闻之罪事。

    牵扯出小阁老,必定会牵连阁老。

    阁老严嵩是他的官场恩师,当年要不是严嵩提携,他根本就坐不到浙直总督兼浙地巡抚的位子上。

    况且,一旦牵连到阁老,这件事就等同于闹得“比天还大”,人人都会知道朝廷“毁堤淹田”的丑闻,必定举朝哗然,皇上改稻为桑的国策也就无了。

    真相被揭露,但是无人在意了。

    一个是相安无事,河堤也不会被毁;一个是真相大白,河堤当然也不会被毁,但后事难料,必将掀起风雨。

    胡宗宪万分纠结,心中无奈又凄苦。

    他就像是一个缝补匠,在浙直两地缝缝补补,但大明朝面临的风雨太大,他就是熬得油尽灯枯,也阻挡不住了。

    而且......

    天尊是什么态度?

    天尊愿意让恶徒逍遥法外吗?

    天尊会掩盖真相还是揭露真相?

    胡宗宪隐约能够把握天尊的想法。

    天尊在官兵踩踏青苗之时,就忍不住为民做主,难道面对此等恶事,会袖手旁观吗?

    他心乱如麻,犹豫半晌之后,叹了口气,决定按照第一种做法。

    保护住河堤,也务必打草惊蛇,提醒郑泌昌他们及时收手。

    他阔步朝总督府大门走去,点齐了亲卫,然后骑上自己的马,马鞭朝城门口方向一指,下令道:

    “去淳安县河堤。”

    他挥舞马鞭,正要骑马快走,脑袋中陡然传来一道严厉声音:

    “胡宗宪,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