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瓶中大明:开局让嘉靖下跪太庙 » 第二十一章 内堂对话

第二十一章 内堂对话

    驾!

    身下马儿吃痛,奋蹄向前,胡宗宪此刻身体猛然僵住,脑子一片空白,浑做不出一丝一毫的动作,竟直接坠下了马。

    后面的兵士们吓了一跳,怎么也想不到部堂大人竟然会犯坠马这样的错误,纷纷停下救援。

    “部堂大人?”

    “部堂大人,您没事吧?”

    “快扶部堂大人回去!”

    胡宗宪被送进总督府内堂,大夫已经被请来,在他身上查看一阵,松了口气说道:

    “部堂大人身体无碍。”

    “许是坠马受了惊,我开些安神的药,服用之后,应该会有好转。”

    胡宗宪悠悠醒来,对着大夫说道:

    “先生,不用了。”

    “管家,送先生出去。我不喊你,不要让人进来。”

    管家让所有的人都出去了,房间里安静下来,胡宗宪从床上起来,羞愧地跪拜于地,先是说了自己对朝廷时局的看法,最后又说道:

    “天尊,我对不起浙地百姓啊。”

    林余在天上看着,看着地上匍匐跪着的佝偻衰老身体,心里莫名心酸,抚慰道:

    “既消除了新安江毁堤的隐患,又保住了浙地官场的稳定,还维持了恩师的声誉,你一箭三雕,倒也不算有错,甚至还称得上是老成谋国。”

    胡宗宪身体颤抖得更厉害了,说道:

    “如果没有天尊,这些便是无错。可现在有了天尊,这些便全都是错,大错特错了。”

    林余说道:

    “这么说,倒是我害了你了。”

    胡宗宪忙又说道:

    “天尊,我胡宗宪万不敢有此卑劣想法。”

    “您让齐大柱来报毁堤淹田的事,就等于救了一次新安江沿岸千万百姓的性命,我身为浙地巡抚,正该替他们道一声谢。”

    “我的意思是,在天尊到浙地之前,浙地官场本就一片混沌了,在这混沌中,能各安其职,相安无事,就是最好。”

    “您来之后,让我胡宗宪看到了另一条路,另一条脱离官场之外的强国富民之路。这混沌,这相安无事,顿时变得分外丑陋,分外臭不可闻了。”

    林余顿时笑了:

    “奉承话确实好听。”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明的事,坏就坏在这里。”

    “郑泌昌之流,拿浙地百姓的身家性命换钱,你还得护着他们,否则就是危害恩师,危害改稻为桑的国策。”

    “没有改稻为桑,就没有银子。没有银子,就没有军饷,戚继光便打不败倭寇。打不败倭寇,浙直闽三省百姓便时时遭倭寇袭扰,没有好日子过。”

    “一环套一环,你还真是这天下最有巧技的缝补匠。”

    胡宗宪顿时凝噎,只觉得天尊好像在骂自己,但又好像没骂,是在理解他,半晌之后,自插一刀道:

    “我也有自己的私心,严嵩是我恩师,我实在不想师生反目,互相戕害。”

    林余顿时乐了,你胡宗宪是不是觉得自己没错,真是苦心孤诣的大直臣,还来个“自污”。、

    要说这大明的直臣,海瑞算一个,你胡宗宪圆滑至极,最多算半个。

    他今天,非得打破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不可,否则处处受到掣肘。

    他径直说道:

    “胡宗宪,我问你,倭寇国小位卑,然犯大明边境数十年,为何屡禁不止?”

    胡宗宪一愣,怎么说到这个话题上了,心里隐隐约约有了点触及本质的念头,但又一闪而过,不可抓住。

    他昂头答道:

    “倭寇之乱,始于我大明卫所制度之乱。

    大明军制为卫所制,每府每县皆设卫所兵。

    京师为了防止卫所兵被地方大员私自调动,专门出台了限制调兵的法令。

    其中一条是:【出兵百人以上,需报京师批准。未经批准出兵,官杖八十,流三千里。】

    另有一条是:【出兵不可越过辖区,如越境且使下属伤亡,官杖八十,流三千里。】

    这两条法令叠加,导致每有流寇发生之时,各个卫所官吏均不敢主动出击,若出击,也不追求杀敌,而是互相推诿,赶到他人辖区即可。

    因此,倭寇之乱日益严重。”

    林余在天上听着,这种观点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后世的网络键盘学家们皆说卫所兵积弱,所以打不过倭寇,不算错,只能说没说到根子上。

    胡宗宪的话,算是“卫所兵积弱”的根子,否则,再如何积弱,也不至于连几十人的倭寇都打不过。

    但胡宗宪的话,也只是说到了“卫所兵积弱”的根子,没有说到“倭寇之乱为何屡禁不止”的根子。

    卫所兵积弱,并不能导致倭寇之乱屡禁不止,只会加剧倭寇之乱屡禁不止。

    倭寇之乱屡禁不止的根本原因,是因为“有利可图”。

    正如伊拉克之流,挨打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它的积弱,而是因为它的有利可图。

    找到了根子,才能治病救人。

    林余整理好思路,这才说道:

    “倭寇之乱,始于太祖皇帝朱元璋的朝贡制度。

    你身为浙直总督兼浙地巡抚,该了解朝贡的本质,藩国们用一些“本国土特产”换取数倍价值的“大明土特产”。

    最初只是外交之用,但因为有利可图,藩国们三天两头地来,后面竟发展成了一种“朝贡贸易”。

    大明就是再富,也不乐意当这种冤大头,太祖皇帝大怒之下,就关闭了同倭国的朝贡。

    此后几任皇帝,开开关关,到嘉靖帝时,宁波府又发生了“倭国使团争贡事件”,两支倭国使团,争相与大明贸易,结果没能贸易的那一方杀光了贸易的那一方,逃走之时又杀害了许多大明官员和百姓。

    嘉靖大怒,关闭了宁波和泉州市舶司,从此断绝与倭国贸易。

    这就是倭寇之乱的起始。”

    胡宗宪眉头开始紧锁,到后面就越来越放松,眼神也越来越亮,急促说道:

    “同是在打仗,我大明越打越穷,倭国越打越富,所以才屡禁不止。”

    “究其根由,是因为这仗是在我大明国土上打,是因为倭寇本就是为劫掠而来,自然不用带多少辎重粮食。”

    “所以,要想彻底断绝倭寇之乱,重点不该在本土防守,而该在他国进攻;不该由官府发放粮饷,而该由兵士劫掠。”

    林余翻了个白眼,倭国又小又穷,有什么可值得翻越大洋去劫掠的。

    劫掠是劫掠不了多少的,唯有以贸易之道反制,吸髓敲骨,才能使倭人心甘情愿。

    他接着说道: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我大明已有了多锭纺纱机、飞梭织布机等,缺少的是蚕丝,何不去倭国改稻为桑?”

    “收倭国蚕丝,卖倭国粗麻,一来一回,获利倍矣。”

    “胡部堂你,也不用终日蝇营狗苟,既要为国库亏空犯难,还要为百姓口粮犯难。”

    胡宗宪不由拜服:

    “天尊此言,才是一箭三雕,真良计也。”

    “毁堤淹田,来来去去终是内耗,我大明想要昌盛,我浙直两地想要安宁,唯有除去此等泼獠,才是除积弊,兴社稷。”

    “多谢天尊,使我茅塞顿开,我知道该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