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瓶中大明:开局让嘉靖下跪太庙 » 第三十九章 受不住?

第三十九章 受不住?

    工造司。

    离所有人十几步远的试弹坑里,被赵士祯扔出去的那个手榴弹,已经完全没有了动静。

    该是哑火了。

    林余指着这个哑火的手榴弹,朝赵士祯说道: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如果像背书那样,往你脑子里灌溉知识,得到的也只能是一棵看似很高,其实无甚用处的软烂槐木。”

    “所以,我的教学方法跟你书院夫子们不同。你不用背书,但要用脑子思考,用眼睛观察,用双手实验,才能学到东西。”

    “我的教学方法就是:提出问题。”

    “我提出问题,你找到答案。解决了前一个问题,你才有资格知道下一个问题。若是让我发现你偷懒或者愚笨,咱们就不再是师徒,你也不要再叫我师傅。”

    “听懂了么?”

    赵士祯颇为紧张地点点头,回答道:

    “师傅,我一定不会偷懒的,嗯,我也不笨。”

    林余声色俱厉,过了一遍严师的瘾,直接说道:

    “我的第一个问题是:火药为什么会爆炸?”

    赵士祯听了,突然坐下来了,坐在了满是尘土的荒地上,托腮思索。

    火药为什么会爆炸?

    因为有火!

    火药被引燃的时候,总是伴随着火。

    火为阳,被关在一个密闭的圆球炮弹内,阳气炽盛而淤积,又不能释放,自然就会爆炸。

    但同样是火,例如燃烧的房屋,阳气甚至更加炽盛,但却只会燃烧成灰,不能爆炸。

    这是因为天地广阔,充满阴阳二气,阳气淤积就会逸散,阴气填充进来,阴阳缓冲,烬灭火熄,不能爆炸。

    所以,爆炸的两个关键是:

    火和密闭容器。

    赵士祯不由得高兴,往日里他只把火药爆炸当成是理所当然,天之公理,从来没想过“为什么”。

    可今日想了,便又觉见识、思路广博许多。

    这都要感谢师傅。

    他立马兴冲冲答道:

    “师傅,我知道了!”

    “就像人吃多了就会拉肚子,火药引燃之后生成的阳气多了,又都堆积在一个密封的铁罐子里不能释放,可不就爆炸了嘛。”

    “所以,要想造出威力更大的火药,同样重量的火药,就得产生更多的阳气。”

    “定量分析,对,您说要定量分析。可是,阳气的量,如何定量分析呢?”

    “阴阳二气盈于天地之间,无色无味,无形无质,这可真是难办呀!”

    阳气?

    有意思。

    林余听了徒弟答案,不得不被他的“古人”思路吸引住了。

    这天地之间,有没有“阳气”没人知道,不过,如果把“阳气”换成“空气”,火药爆炸的原理便昭然若揭。

    传统黑火药,它的三种组成成分是硝石、硫黄和草木灰。

    硝石的有效成分化学学名叫做硝酸钾,也就是硝酸阴离子和钾阳离子形成的化合物。

    硫黄的有效化学成分叫做硫,也就是字母大写S。

    草木灰在火药中的有效化学成分叫做碳有机物,不是纯粹的碳单质,相当于一种复杂的多苯化合物。

    如果真的用纯碳,例如金刚石或石墨烯去充作火药成分,火药是不会爆炸的。

    硝酸钾与硫与碳一经引燃,就会发生化学反应。

    这种化学反应是一种剧烈的放热反应,同时会生成气体。

    剧烈放热、气体,气体遇热膨胀,从而在密闭空间产生极高的压强。

    内外压强差过大,就会推动子弹飞出,或者破碎炮弹铁丸。

    过热,导致气体膨胀。

    这就是是火药爆炸的本质。

    如果再往下深究,就涉及原子内部结构,涉及化学热力学,涉及能量,在没有各种科学仪器的大明,根本没有讲述的必要。

    “徒弟,你说得对!”林余尝试转换自己的思路,从而跟上赵士祯的,让赵士祯理解了,再往深处引导,继续说道:

    “火药爆炸,犹如牛郎织女鹊桥相会,一年积郁,爱之火稍稍点燃,便能引爆剧烈的反应。

    在道教说法中,你所说的阳气、阴气,在天地之间,它们交融在一起,成为元气。

    元气,我又称之为空气。

    空,无色无味,无形无影是也。

    你说的阳气淤积,我称之为空气淤积。

    在密闭容器内,空气淤积的多了,便会产生一种力,力气的力,力量的力,我称这种力为压力。

    我的第二个问题是:

    空气是能产生压力的,徒弟,请你给出证明?”

    阳气?

    空气?

    压力?

    在密闭容器内,空气淤积的多了,就会产生压力?

    可空气无色无味,无形无质,看不见摸不着,如何证明?

    赵士祯正愣神思考,猛然听见面前一声暴喝:

    “徒弟,看好了!”

    他迷茫抬头,却看见师傅已经扬起了右掌,正要往他的脸上打。

    他不禁大骇,师傅这怎么二话不说,就要扇巴掌?

    他下意识躲避,可刚想动,又猛地止住了身体。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师命不可违!

    师傅先前说,若是发现他偷懒或者愚笨,便不能做师徒。如今这是嫌他愚笨,要教训他呢,他一旦躲开,便真的就做不成师徒了。

    巴掌顿时落下,没有意料中“啪”的响声,犹如呲了火的手榴弹。

    咦?

    脸不疼啊。

    巴掌竟没打着他,从他脸前两寸之外,空扇了过去。

    顿时,一股轻风袭来,在这已经微热的春末夏初,拍在他的脸上,甚至有些寒意。

    师傅这不是在教训他,这是在教导他呢。

    福至心灵一般,赵士祯眼睛一亮,高兴叫喊道:

    “风!”

    “是风!”

    “风就是空气造成的压力。”

    “咦,这岂不是说,空气是有分量的?”

    在赵士祯的意识中,能产生“力”的,自然都是实物。

    实物,自然有分量。

    他思悟完毕,想到刚才师傅要扇他耳光,又不由得窘迫,叹了口气:

    “师傅,您教人的法子,还真是…真是,别出心裁。”

    林余趁着刚刚那巴掌的架势,没理赵士祯的抱怨,快速问道:

    “刚刚巴掌落在脸前,风自然而生,你心中除了惊悚,脸上可还有其他感受?”

    “脸上?”赵士祯顿时糊涂了,下意识回答道:“师傅,不疼,您没真打着我,就是有些凉丝丝的。”

    “凉丝丝,这便对了。”林余高兴起来,历史名人的悟性就是不凡,他可以直接引入温度这个概念了:

    “我下落的手掌带动了周围的空气,使得空气流动,表现到你的脸上,就是被我手掌挤压的空气对你的脸产生了压力,并伴随有温度变化。

    所谓温度,就是冷热。温度变化,就是冷热变化。

    火药爆炸也是同理。

    火药爆炸总是伴随着剧烈的热,这股热散出,从而使得周围空气也变热。

    以下是我的第三个问题,也是今天的最后一个问题:

    空气变热,就会在密闭容器内产生更大压力,请你给出例证?”

    林余说完,任凭赵士祯去思考,不再管他,扭头看向一旁的玻璃部部长说道:

    “吕离,我需要你造一样物什,这种物什叫做温度计。

    样式为一细长直形圆管,圆管方圆约为一寸。

    圆管一头做成圆球,球内填充水银,另一头烧熔密封。

    然后,烧一锅沸水,收集沸水凝结后的小水珠。

    把这些小水珠重新煮沸,然后插入温度计,在圆管内水银最高处标记100。

    去找胡管家,让他寻些冰来。把冰堆积在薄碗外,在碗内加入那些小水珠,等小水珠也凝结成既有冰又有水的状态时,插入温度计,在最高处标记0。

    100与0之间,标记99跟横线,分别代表冷热变化中的0度到100度,此之谓温度计。

    温度计,是指示冷热细微变化的一种玻璃仪器。”

    玻璃部部长吕离一愣,思索片刻,还是忍不住说道:

    “管事老爷,您有所不知,咱们烧制的琉璃器遇热则炸,冷热交替后更是如此。

    而您说这温度计,又是插入沸水,又是插入冰水,插来插去,它受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