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长喜卫郎马上 » 第16章 重力

第16章 重力

    有一年,张三丰下山抢蒙军时,意外得到一批好铁料,他找能工巧匠打造了九把款式一样的长剑,均命名为真武剑。六把真武剑给了六个亲传弟子,剩下三把一练剑用、一外出用、一闭关用。

    至于武当山太元紫霄宫里供着的那把真武剑,是木头仿制的样子货。

    反正没人使,差不多得了。

    此刻手握宝剑,张三丰心中已猜到黄袍僧人是谁——吐蕃佛教萨斯加派教主八思八。边上样貌清癯的儒士不知道是赵复还是许衡。忽必烈的金莲川幕府为杀自己,还真下得去本钱。

    终究怕砍错人,便还是问了一句:“谁人阻我,报上名来。”

    老僧和老儒在他说话的瞬间,齐齐出手。张三丰哑然失笑,咱都这境界了,还有必要贪这点小便宜么。

    真武剑出鞘,沉肩附肘,上步撩剑。张三丰每一个动作都很慢,就像外出散步来了兴致,在台阶上缓缓施展剑法的老头。

    随着他出剑,八思八和赵复感觉天地间骤然一沉,他二人全身如抗着千钧重担,四肢像灌了铅一样,只得缓缓挪步,什么精妙轻功、掌法都使不出来;内息流转也慢了十倍不止,想外放真气击退他都来不及。

    太极拳、太极剑,外行看热闹,真接招才知道其中门道的厉害。

    眼看宝剑就要斩到自己脖子上,八思八和赵复到底是当世绝顶高手,武功、经验均非寻常一流高手可比,互相给了对方一掌,齐齐被打飞。

    飞出了太极拳意的控制范围。

    张三丰见状也没再进攻,反倒回头对两位弟子吩咐着:

    “远桥、小贝,你们先走。”

    宋远桥点头便走,莫小贝大急。“师傅,弟子愿与师傅共存亡!”

    张三丰露出尴尬的笑容,你说你们兄弟几个整日在一起,怎么就没学到老四张松溪的那股聪明劲呢。

    “废话,我也跟你们一起走,你当我要留在这?”

    呃...莫小贝挠了挠头,快步跟上大师兄。

    随后张三丰收剑,重新系在背上,也慢悠悠往南走去。少倾,张三丰回头看了一眼没敢追上来的僧人和儒士,问了个问题:

    “和尚,我记得龙象般若功需要循序渐进,进境极慢,若修到十层以上境界,得活到千岁高龄才能做到,想要提速便非得躁进不可,这又危险至极。你怎么练上来的?”

    “张真人既然问了,也没什么不能说的。贫僧让许多女信徒修炼龙象般若功,等有人练成一层,便就剥了她的皮做成唐卡,穿在身上进益极快,她们只需修成一层功夫,也算不上什么躁进。”

    张三丰听了个大概,已走远了,只剩下一句话随风传来:

    “八思八,别让我碰见你落单。”

    ……

    看着沉默下来的八思八,赵复说了今天唯一的一句话:“就算杨果马上到,咱们三人能与他斗个平手,但还是留不住他。”

    僧人意兴阑珊,闻言叹了口气。还是得想偷袭的法子。

    ~~~~~~

    卫鉴这几日就住在辛冲家中。

    辛冲家有个院子,很破但并不算小,够卫鉴一行这四个客人住了,他祖上应该还阔绰过。

    张松溪也在,这道士几次劝说辛冲入他门下无果后,干脆就不走了。每天就等着辛冲起床,用造化玄微之妙慢慢感化他。

    收效甚微。

    每当张松溪与辛冲说一个道理,这小孩思索过后没有举一反三,举一反一都没有,小孩直接扭头问卫鉴,一旦得到回答就奉为圭臬、真理。

    “辛冲啊,我与你讲讲,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道理。”张松溪准备以日常的小事来勾起小孩子兴趣。

    辛冲扭头看向卫先生。

    “小辛,张四侠说的道理你都好好听。”兵荒马乱的,卫鉴觉得让辛冲一家人跟着张松溪去武当是个不错的选择,再说山上烧火做饭也比山下当佃户饿肚子强。

    “可是张四侠说的太深奥,我都听不懂。”

    “你这么看,同一个东西,固状的都比水液状的要冷,像是冰比水冷,同样的道理铁块比铁水冷,铜钱比铜汁冷,你觉得有道理吗?”卫鉴随口说道。

    “有道理。”

    “那你信吗?”

    “不全信。”辛冲略微思索,给出了答案。

    “很好,知识不必尽信,道理不必盲从,你去亲眼看看后可以有自己的判断。”

    “谢卫先生教诲。”辛冲顿了顿,又补充道:“刚才张四侠要说什么来着?”

    张松溪:“……”

    看着院子里自己准备的平板马车,张松溪在想这车还用不用得上。

    ~~~~~~

    马车最终还是用上了。

    辛冲是个孝子,跟大哥也是兄友弟恭,辛母听说有去处能让两个儿子不必种田,还能念书识字,便很快收拾停当,封存了宅屋。

    瓶瓶罐罐占了马车好大地方,两兄弟侍奉母亲坐在马车上仅剩的一点空间,自己步行跟随。

    佃田、洒扫之类的旧事,则被卫鉴大手一挥,一张会子纸钞下去,解决了。

    卫鉴最近其实很苦恼。

    每次在现代世界醒来后,他都要去一趟文印店,帮大宋朝廷解决一点通货紧缩的问题。会子贬值的太厉害,越往东走越不值钱,卫鉴担心再这么贬值下去,他快付不起复印费了。

    其实他想过很多解决问题的出路,为了寻找灵感也翻遍了刑法。

    但没找到,毕竟他是个高尚的人。

    于是决定再看看,在这个江湖上再泡一泡,浸染浸染,也许底线低一点,就能想到办法了。

    陈江有些恹恹的,他这一身功夫都在水里才好施展,结果最近几战全是在陆上。好不容易又该顺汉水启程了,结果卫鉴还打发吕家的商船先回襄阳,他要改道去别处。

    能是何处,自然是武当山。

    卫鉴有要去武当山的理由。他对这个时期的历史非常陌生,一路上遇见的人,他一个名字都没听说过,这时代的人,他只知道文云孙和忽必烈。那些武林正邪门派,也全都没听说过,但少林和武当他还是知道的。既然能流传到后世,就必然有过人之处。

    得去偷师。

    且不必等到了武当山再行动。卫鉴是一个习惯于先找准定位,再找方向的人,自然而然就问道:

    “张四侠,你看我的武功在江湖上能排几流?”

    “自是一流。”

    “这就一流?这一流是不是太....,那张四侠能排几流?”

    “......”

    发觉到说话不妥的卫鉴急忙改口:“张四侠在武艺上能胜得过陈兄弟么?”

    水鬼陈江心想:“我要是有张松溪这两下子,不叫水鬼改称水神了。”说话不是,不说话也不是。

    张松溪倒是风轻云淡,给足了面子,“我与陈兄弟比试,水中自是不敌,地上或可一试。”随即又用拇指食指比出一个缝隙,“大家半斤八两,差距只在这毫厘之间吧。”

    艳鬼罗氏看了一眼张松溪的手,重新认识了毫厘之间这个词。

    卫鉴更加混乱了,为了寻找一个参照物,便又提出了一个要求。

    “陈兄弟能不能与我对一掌。”

    水鬼的脸彻底黑了,你想让我死是吧。只摇头不答话。

    张松溪却是有些惊讶的接过话:“卫少侠真不知自己境界如何?想求证?”

    卫鉴点头不止。

    沉思片刻,张松溪叫赶车的辛家大哥儿停下休息,带几人走到一处屋子大小的山石前。

    “卫少侠不妨隔空击打这石壁试试看。”

    卫鉴没动手,反倒看向周丰资。见姓周的不明所以,又加了一句:“我不会。”

    周丰资无奈,跨步上前后气沉丹田,一拳打出,堪堪碰到石壁才收手,正是平生得意之作:七伤拳。

    出拳的声音并不大,但看石壁表层碎裂,石块簌簌下落的样子,就知这一下子的真功夫。

    张松溪见卫鉴还在沉思,便对辛冲说道:“你若入我门下,便可学这一手功夫。”说罢运起全身真气,慢慢一掌拍向石壁。其身姿如白鹤,其手势如揽雀,其气势如云霓。一掌挥出,同样不见多大声响,只见山石破碎,丝丝缕缕。

    一步见方大小的石块就这么没了,引得山上的土石也跟着一点点流散下来。

    周丰资大惊,他知道自己跟武当七侠相比,定然还有差距,只是没想到差距这么大。

    卫鉴看着两人出招,突然心下一动。他想起了童年,跟小伙伴们摔方宝的时候。

    瞒着父母,撕了旧书,用纸穿来穿去叠得方方正正,加上秘法红砖灰,再让方宝受潮,立马坚硬无比。拿出去大杀四方,用力摔在无知小屁孩的方宝上,直接让它翻面,真叫一个人仰马翻,狼烟四起,百战百胜。

    那些只会用牛皮纸或杂志封面的土豪,根本不懂摔方宝的精髓。

    在众人的目光下,不等刚才张、周二人引发的灰尘散去,卫鉴吐气开声,一掌打出。

    既是老杨头给的秘籍王八拳八式之一,也是小时候一次次摔方宝的神髓。身随神动,掌随身动,手掌带着破空声停在石壁前一尺。

    轰!

    一整块山石都被掀翻,尘烟弥漫中,依稀能看到张松溪的黑脸,以及辛冲那再也压抑不住的欢快声音:

    “这个好,卫先生我要学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