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长喜卫郎马上 » 第41章 云游

第41章 云游

    “离开湖口县,走鄱阳湖再转道信江,就可到信州了。”

    听卫先生这么说,辛冲越发兴奋,终于可以回到祖宅了,见一见父亲多年前说过的那些人和物了。

    自下武当山起,就一直在坐船,大家其实都有些厌烦。

    苦中作乐,几人看卫鉴跟陈江学水上功夫学的起劲,也忍不住互相讨教起来。几天过去,加上老杨头传授水鬼内功时,也顺带点拨他人,方晴、周丰资、罗氏均进益不少,眼看再过几年,就可跻身一流。至于辛冲,他本就比一流强,跟坐镇一方的掌门人水平仿佛。

    水鬼陈江收获更大。

    他以前功夫可是远不如艳鬼的,靠着在汉水一带手下多人面广,勉强占住了汉中四鬼老三的位置。

    现在不一样了。

    碧海潮生,真真不一般。自己之前学的内功,跟它相比,连小娘养的都算不上,那就是鱼塘里养大的。

    什么是亲娘,碧海潮生才是亲娘。

    不过练了几日,陈江已觉豁然开朗,过往修习内功的种种问题都迎刃而解,可以预见以后进境将会如何迅速了。

    要是能年轻个二十岁,陈江真想跟尸鬼袁耀说,以后我做大哥吧。

    反观那卫鉴,嘻嘻哈哈的,没个正型,有高深武功不学,偏要学自己的避水诀。

    “陈老哥,你这避水诀是水属性的吗?”

    瞧瞧,这话说得,没头没尾,也不知道啥意思。

    “避水诀主练坎水位。”

    “不是,我的意思是,避水避水,不会练成之后把水都避开了吧?我可要实实在在的水,不能排水啊?”

    “经脉里哪有水?”

    “就那么个意思,你就说你平日练功,所思所想是水还是陆地?”

    “是水。”

    “妥了。”说完这句,卫鉴走回船舱。

    “你下水去练功,效果好一点。”

    “不用,我这边有。”

    “啊,船漏水了啊?”

    进到船舱,大暑时节的燥热被隔开些许,卫鉴坐到方晴边上,拿起蒲扇兜着衣领一顿猛扇。

    听外面聊的热闹,方晴便也问了几个长春功中的疑难处,看这糊糊涂涂的卫郎君能不能答。

    “这功夫跟你的补天诀行气路线不同,你要注意气自风府、灵台过时,在腰俞处稍稍停一停,给补天诀先让让路;自丹田出气海时也有说法,水分、膻中两地先不要与你原有真气交汇,不然奇痛无比。每走一个大周天就歇一歇,洗髓伐经如遭锤击的感觉是正常的,只要不练习过度,很快就能恢复过来。”

    方晴略作思量,果然如此,但又察觉到不对,“你怎知道长春功跟补天诀怎么配合?”

    “我都练成了。”

    “补天诀也练成了?”方晴愕然,觉得难以置信,这才过去几天,而且补天诀的精妙处自己还没跟他说完啊。

    “练成了。对了,你要是一个大周天之后缓不过来,那是内力不足的缘故,我给你续上。”

    “这还能续?”

    “能啊,我把内力从督脉直接输送给你。”

    “这样你会内力大损,得十天半个月才能恢复。”

    “不用,我睡一觉就能恢复。”

    方晴有些头疼,她很想大声问一句,你还是人吗,又转念一想,也许这是长春功带来的奇异之处也说不定。

    她将自己压箱底的五毒教内,历代教主内功心得都说出来,听得卫鉴点头不已,他还时时插嘴问上一句:“那谁是不是练错了?”气的方晴拂袖而去。

    卫鉴神情凝重,五毒教这帮小鱼小虾好像练的真不对。

    天资不够、偏方来凑,境界不足、腾云驾雾。

    这种思想,在补天诀这正大光明的内功路数上行不通。

    还好方晴年岁尚轻,没到那个难关,自己得加快速度了,不能让她也走这条老路。

    避水诀确实朴实无华,平平无奇。卫鉴眼睛一闭一睁,练成了。

    现在锅有了,水有了,煤也从长春功的土里挖出来了,就差点上一把火。在鄱阳湖最南端下船后,卫鉴找到老杨头,脸色郑重无比。

    “杨宗师,我以往练武太过轻易,这次估计要遭大跟头了。”

    “你想好了?”

    “恩,教我最炽烈的火,还有,得帮我护法了,这次估计要遭殃。”

    “那你还学?”

    “得试试。”

    “恩,我就教你,我在海潮边练剑十余年后悟出的至刚至阳内力,你是第二个学的。”

    “好,叫什么?”

    “九阳。”

    “恩,额....老杨头你当时在海边吃的什么?”

    “吃鱼和稻。”

    “没吃黄豆?”

    “没。”

    ~~~~~~

    周丰资没有跟卫鉴一起走信江,他要去西面的袁州,给彭莹玉打个前站,信州在东面,跟他不同路。

    两人就此作别。

    其实也没有正式的告别,周丰资看着躺在甲板上疼的直哼哼的卫鉴,担忧不已。

    “杨前辈,卫兄真不要紧么?”

    “没事,这小子恢复的快,我已经跟他说过,以后只练功,先不融合四股真气就无事。”

    “是我多虑了,有杨前辈在此想来他不会有事,就此别过。”

    老杨头难得有些犹豫,在看到周丰资跳下船舷后,没忍住问道:“你家教主果真姓吴?”

    “千真万确。”

    “恩,你去吧,勤练内功,七伤拳先放一放。”

    “是,前辈珍重。”

    老杨头点点头,返回船舱。方晴迎面而来,向他施了一礼,走出舱门。

    看着席子上躺着哼哼的卫鉴,老杨头有话直说;“你们俩整日在一起,精关不守,练九阳时难免受伤。”

    卫鉴大声喊冤:“没啊,自打离开荆门以后,手都没拉过几次。”

    “那可奇了。”看向卫鉴的目光逐渐变得审视起来。

    “别问了别问了,我都听你的。”

    ~~~~~~

    卫鉴的伤好的并不快,一方面是因为内伤恢复起来本就慢,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在现世不敢请病假,一直带伤上班。

    大侠也难啊。

    烈日灼人,只能在一早一晚赶路,加上逆水行舟,一行人拖拖拉拉走了半个月才到信州铅山县。老杨头不喜热闹,走到一半又不知跑哪去了。

    辛冲很兴奋,他一直说的都是衣锦还乡,很兴奋。

    到铅山东南的瓢泉所在,没见到庄园。一打听才知,多年前一场大火已将庄园付之一炬。现在辛家早已分了家,在这铅山县四散居住。

    “云游归来,家没了么?”

    卫鉴轻拍辛冲后背,抬眼望着远处一处炊烟,“先去那家大户安顿下来,这两个月我们都在这,你也可以扫墓。”

    大户人家也姓辛,看卫鉴一行携带兵刃,不敢放其入内。卫鉴给了门子一锭白银,又向家中女主人掏出厚厚一摞大宋纸钞会子奉上,言明他们都是辛冲的同伴,辛大人在外做官发了财,回乡省亲来的。

    至于官身....你说你要什么吧,我去复印店彩打一个给你。

    通判金州兼汉水制置副使、机宜文字、度支郎官辛冲大步迈过门槛,四方步走出了一股侠客行的味道。一帮随从人高马大,各个气度不凡。

    村中住户大都姓辛,男主人反倒姓白,他是入赘进门的。女主人姓辛,乃是稼轩公直系后代。

    宅院不大不小,应是分家前盖的,有许多客房空着。卫鉴一行人终于睡上了硬实平整的木板床,也不用再饭稻鱼羹了。

    许是辛冲买来的官身能唬人,许是卫鉴给的钱实在太多,下午申时,女主人竟然设宴为众人接风。

    乡野宅院,饭菜算不上丰盛,但比之前在船上吃了一个多月的鱼汤泡饭可强太多了。女主人不算矮,胖的很明显,露面喝了一杯筛过的清酒后,就匆匆离去了,也没人失礼仔细看她长相,之后都是家中赘婿在招待众人。

    开宴前,几人已互通姓名,这男人姓白,粗犷豪气身材壮实,一看就是种地砍柴的一把好手。甫一开席,辛家赘婿就连敬众人三碗,就跟半年没喝过酒一样。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在辛冲右手边头的一个长辈对面的座位,也就是房门口的那个座,不知何时坐了两个孩子。

    大一点的是女孩,看模样十五六岁年纪,要不是卫先生给自己置办了一身用料讲究的行头,恐怕任谁都能看出,自己还比她小两岁,小一点的是男孩,像是十岁上下。小男孩有些顽皮,在桌旁手舞足蹈,总想伸手去够邻桌的食物,那女孩则端正得多,往往一个眼神就制止住他的顽皮行径,随后又会夹菜给他吃。

    辛冲不知不觉就看了许久,直到男主人一声咳嗽,将他的注意力拉了回来。

    女婿老白也不觉得尴尬,看着门口打横相陪的姐弟俩,得意说道:“妻子与我生了一双儿女,正是这姐弟俩,打小就懂事,看农忙府上到处都缺人,特意过来相陪。”

    看着仍显火辣的日头,辛冲想起最近卫先生养伤时与他讲过的节气与农时,心中雪亮,这署日里哪有什么农忙,怕是这家里缺少仆人,佃农与他们来往也不密,两个孩子单纯是上席找吃的。

    若在以前,他可能会沉默不语,但跟着卫先生云游多日,辛冲知道自己已经大为不同。

    “失礼了,刚才见姑父的子女仪态端庄,远胜于我,不免多看了几眼。”

    “哈,你我兄弟相称,叫什么姑父?”

    “不不不......”

    不待辛冲把话讲完,外面突然喧闹起来,依稀可听到有江湖客的声音。

    “......大礼.....请白兄......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