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长喜卫郎马上 » 第54章 醒时(二)

第54章 醒时(二)

    辛冲看着高长寿一行人,想知道他们会怎么选择。

    也想看看实力差距如此巨大的情况下,对方还会使出什么招数,这将会是此次云游最宝贵的经验。

    拿主意的还是慕容楠,他看卫鉴没有赶尽杀绝的意思,已大致猜到对方担忧无辜村民受伤,因此慕容楠提议两边化干戈为玉帛之后,干脆住进了瓢泉村。

    高长寿则是直接走了,田歌鸥看着这个昔日大理第一高手的背影,料想姓高的恐怕要剑心受损消沉一段时日了,此刻不知怎地竟然有些快意。

    而辛瑷结合自己读书练武的心得,猜想卫先生与高长寿的两人君子之争,正可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但其实他们三人都猜错了。

    场中人各怀心思,可却无一人预料之后的发展,即便留有后手的卫鉴与高长寿也不例外。

    卫鉴走到一处院落前,脸上有些倦意。白天朱松江来,晚上高长寿来,不知今夜能不能消停的睡个好觉。

    也不敲门,卫鉴直接翻墙进院,看见屋内烛火亮着,老杨头与王坚兴致不高,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于是说道:“等今夜事了,我带两道菜给你们,免得没有下酒的。”

    “哦,哪两道?”老杨头的关注点跟卫鉴猜想的一样。

    “能展现我家乡风味的两道菜,你不妨猜猜看。”

    “给些提示。”

    “这两道菜既用了我家乡的米和面,又有整只禽和烧腊这两种最具东方风味的肉类,还使用地域气息浓厚的酱油与葱丝调味,如何,你猜得到吗?”

    “我之前想到的那些菜都小了,猜不到这俩菜,你不妨先把菜名告诉我。”

    “是烤鸭和肠粉。”

    “名字倒是简单。”

    “夜还长,我在这守一会。”卫鉴又点上了一支蜡烛,屋内明亮了些,他看两个老人都没有要去睡得意思,笑问道:“怎么,二位想要秉烛夜谈?”

    这次是王坚笑着说了句让卫鉴惊讶的话:“我与杨兄认识多年了,实在找不到什么新鲜话说。”

    “二位早就认识?”

    “正是。”王坚看了故友一眼,先是点头继而摇头,“当年宗大侠抗蒙,我带兵与他成掎角之势,多有支援,后来也就认识了杨兄,你知道的,当年襄阳城数次大战,他出力甚多。”

    我不知道......

    卫鉴一阵苦笑,干脆说道:“老杨,你要不趁着还清醒,把以前的事跟我讲一讲,等哪天你再健忘了,我也好跟你说。”

    老杨头半眯着眼,似睡非睡的靠在墙边,卫鉴提出这个建议后,老杨什么也没想就直入主题,他的声音并不大,但每个字都清清楚楚的传到卫鉴耳朵里。

    “我接下来要说的事,很可能跟这次的刺杀有关,你用心记下。在外人眼里,我现在是内力大损的人,他们很可能会再来。”

    卫鉴认真听着,并未插话。

    老杨点点头继续说着:

    “我父早亡,是宗伯父黄伯母将我养大,又送到全真教习武,可笑我后来学的都是克制全真教的武功,不过全真教那两代人不成气,克不克制的也无甚分别。”

    “后来我身中剧毒,解药只有一颗,我妻子留下书信后,就跟世外高人出海寻仙问药去了,那解药我们夫妻俩各吃了半颗,可是,药量这么小管得了甚事,不过晚死几天罢了。”

    “我气运好些,后来遇到了李竹,哦,你可能不认识,李竹是西夏驸马,年岁很高医术更高,不到两个月就治好了我,可惜,若是我妻子当时没走该多好,不知她在南海过的怎样?”

    “后来我云游各地,一边提升武艺一边助宗伯父守襄阳,到了与妻子约定好的日子,又去EZ与她相见。”

    老杨头没说他与妻子见面的情况,卫鉴从他紧锁的眉头上已猜到两人可能再也没见过面。

    “十二年前,襄阳城破了,我就是那时认识的王坚将军。”两个老人相视一笑,可是只有笑容却无笑意。

    “那夜有内奸献城,我其实到今天都不明白,那些好男儿好汉子为什么会投降,不去管他,总之城是破了,我宗伯父眼见事不可为,带兵出城逆击,宰了拖雷,却让乃马真后跑了,宗伯父也没能回来。”

    “当时监国的乃马真后派几大高手抓住了宗伯父一家,秘密押送到西域。我前去救人,与几位高手连战几日,受了伤,最后只救出宗伯父的二女儿宗襄还有吴秀母子。”

    “好在当时宗襄跟吴秀的丈夫张明山二人武功已不算弱,我们勉强走到了昆仑山,我受伤太重支持不住,看吴秀的儿子张无迹内秀又有韧性,便将‘九阳’心法传给了他,至于‘九剑’,辛家的人还在,承继绝学的事倒是不用我操心。”

    “你看拖雷的恩怨、乃马真后的恩怨,襄阳城国事、仇家私事,这一桩桩一件件听来,你还觉得这次北面是专程来对付你的吗?”

    卫鉴反问了一句:“拖雷与乃马真后毕竟死去多年,人走茶凉,不一定还有多少死忠。”

    老杨头又出惊人之语:“可蒙哥才死,就死在王坚和我的手上。”

    “什么!”卫鉴猛然起身,惊愕的表情还停留在脸上,又猛然想起什么,急忙要出门查看。

    “省些力气吧,还有点时间,我将完整的九阳、九剑传给你。”

    听到这话,王坚起身往外走,显然是方才老杨讲的话他早已知晓,直到此刻才起身避嫌。

    老杨头哂笑道:“王坚你这岁数了要是还有心练练武功,就在这一起听吧。”

    “我可不,那些练武痴迷的人,一修炼起来就是十年十年的,眨眼就过,我还是算了。”

    脚步不停,王坚走出了院子。

    两炷香的时间,老杨头将完整心法以及自己多年心得毫无藏私的讲了出来,末了还问卫鉴记住没有。

    “记不住,但是我都录下来了。”卫鉴笑了笑,掏出一个录音笔展示给老杨头看。

    “吴秀当年也提到过这个,不过她当时手上没有,只在抱怨时说过,有个录音笔就好了。她当时病入膏肓,拼命的想要多写些字给儿子。命数真是怪,当时明明我受伤更重些,结果命不该绝,又在昆仑山遇到了李竹,李竹同时为我和吴秀诊治,最后我落得个半死不活,吴秀却是直接死了。”

    “死了?”

    “对,后面的事我也不太知道,从那时起,我的记忆就时灵时不灵。”

    卫鉴掏出一张纸写写画画,屋内静了下来,只剩下签字笔在纸面上滑动的声音。

    当蜡烛线芯不知道第几次爆燃的时候,天乌蒙蒙的快要亮了。

    一个身形突兀的闪现到屋中,正是重新穿越过来的卫鉴,他问了老杨头一个最关键的问题。

    “吴秀有没有提到过世界大战或者阿美利卡。”

    “没和我说过,你可能得去找她留下的文稿。”

    “文稿在哪你知道么?”

    “最多的那部分在他儿子手上,他儿子身怀九阳内功,肯定还活着。明教教主跟他儿子名字很像,你要是不怕死的话不如去问问。”

    “先跟你出海吧。”

    老杨头并未答话,卫鉴有些惊讶,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一个黄袍僧人和一个样貌清癯的儒士从远处走来。

    “这不是你能参与的了,走吧,你有秘法在身,足够逃脱。”老杨头说。

    “一开始以为对方的目标是王坚,后来以身作饵还以为证实了对方目标是我,却没想到我与王老将军都是添头。你能撑住两个时辰么?”

    “有何区别?”

    卫鉴笑着回答:“两个时辰后,我就能带那两样菜过来了。”

    “那一定能。”

    老杨头拍了拍腰间木剑,走出门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