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长喜卫郎马上 » 第63章 送君归

第63章 送君归

    大战过后,吴迹与文先生一起在战场上救治伤员,李竹年老,已经多年未下山了,便只能由他二人亲自治疗伤者。

    蒙军被前后夹击,大败而逃,但骑兵来去如风,现在危险仍未解除。

    谢嫣一手拿着烟袋,一手提溜着一个官员,朝这边走来。她本就矮小,那被俘虏的官员身材又高,被她提着腰带,像是一只壮硕的虾子。

    砰的一声,俘虏被仍在地上,艰难的抬起头来。

    吴迹乐了:“竟然还是个汉官?”

    俘虏大骂道:“邪魔外道,蕞尔小丑,竟然还想占地称公称侯!”

    吴迹麻利的为一名伤兵缝好伤口,裹上布条,一边在盆中洗手,一边淡淡应道:“称公称侯不是我的志向,我起兵只为恢复中华。”

    汉官愣了一下,骂的更大声了。

    “老头子,额,老兄,我到底该怎么称呼你?祖兄,你是怎么称呼他的。”卫鉴与洞庭老祖二人并排坐在船舷边,喝着鱼汤。

    “就叫老头子。”祖万代吐出嘴里的鱼刺,仰头将鱼汤一口喝干。

    “老头子,你闺女的病好些了么,不如也去找平药王瞧瞧病。”卫鉴发现这里很少有人管平创真叫大夫,多是称作药王。

    “好多了,我给闺女用了你出的办法,果然身体好了不少,平药王当初还说我是瞎屎壳郎碰上牛粪饼,不过这次他不是这么说的,还嘱咐我再问问你。”

    “问我什么?”

    “我忘了。”

    想来是跟他闺女无关,不然这秃顶老哥不会忘。卫鉴细细喝着鱼汤,又问了句:“方晴人呢?”

    祖万代放下汤碗,看了卫鉴一眼,明白无误的说:“方长老回五毒教了,严教主身死,几个外围教派也是人心惶惶,需要她坐镇。”

    “哦,严教主和圣姑都姓严,他们什么关系?”

    老头子瞪圆双眼,“你怎么比我还浑,连他们是父女都不知道?”

    祖万代也是极为无奈,“你对我教知之甚少,到底是怎么跟圣女结仇的?”

    “没仇啊,算上这回,我跟她就见过三次,你都在场的。”

    这几天老杨头睡得很安稳,安稳到卫鉴已经快忘记他是个将死之人了。

    水手在船上钓鱼,卫鉴与老头子、祖万代三人坐享其成,一边喝汤,一边观摩钓术。

    落日余晖照射在河面上,波光粼粼,极为好看。

    看着太阳一点点落下,卫鉴突然有了一丝伤感,他站起身,又去看老杨头的病情。

    伸手摸了摸老人的额头,还好,并不烫。

    一口气尚未松下,卫鉴发觉自己犯了个严重的错误,他又将手心放在老杨头额头上。

    很凉。

    这绝不是正常的体温。

    卫鉴大急,呼喊着老杨头,但一点回应都没有。他呼喊的声音越来越大,在外等待的老头子、祖千秋二人都惊动。

    看老杨头胸膛起伏,显然还有气,卫鉴一把将他扶起,以手抵住老杨头后背,将自己的内力源源不断的输送给他。

    “卫公子,杨前辈好像在说话。”祖千秋说道。

    卫鉴一看,果然老杨头的嘴唇在微微翻动,忙将耳朵凑近。

    声音微弱,卫鉴只得停下内力输送,运转内息凝神去听,那呢喃声终于清楚了些,反复说的只有八个字:

    “夫妻情深,勿失信约。”

    卫鉴忙问道:“什么信约?”

    但老杨头仿佛根本没听到,也可能是意识模糊。

    “老杨头,你们夫妻有什么约定?”

    仍未答。

    “是南海吗?是去南海吗?”

    “南海,南海.......”

    卫鉴一咬牙,疾步走向船尾,攥紧船锚与纤绳直接跳下了水。兰江的水不深,卫鉴施展轻功向岸边跃去,几个起落后,水只没过他腰间。

    值夜的日月神教教众看得一头雾水,下一刻就见这卫公子有如神力,一声大喝后将整艘船直接拉了过去。

    卫鉴的双脚沉在泥沙上,双手死死地攥紧纤绳,每大喝一声,船便移动一大节,四声过后,船已靠了岸。

    跃上船头,卫鉴满身热气蒸腾,待走进船舱时衣服已经干了。

    “老杨头,我带你去南海。”卫鉴一咬牙,直接将老杨头背上。

    当被惊动的圣女严盈和相熟的长老们赶过来后,已只能听到岸上声响了。

    风生在耳边就没断过,卫鉴背着老杨头跑得飞快。

    那呢喃声虽微弱,好在并未断过。

    夫妻情深,勿失信约......

    卫鉴在脑海中勾勒着老杨头的生平,虚影重叠,最后落在他夫妻二人身上,像是真切了些许。

    顺着岸边走,梯云纵内息急转,卫鉴再次加快速度,一老一少比那慢悠悠的江船更快了不知多少。过兰江,富春江,钱塘江,经临安城不入,直到钱塘江入海口才停下。

    不得不停。

    今日是八月十八,钱塘江大潮。

    喇叭形的河湾,口大肚小,汹涌潮水拥挤入狭浅的河道,似万鸟攒动振翅飞来,潮头陡立,破碎后发出轰鸣,势如万马奔腾。

    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

    这样的天气,哪里有船敢出海?

    卫鉴颓然坐倒在堤上,任老杨头斜倚着他。

    无能为力.....

    人不能胜天,望着海潮,卫鉴再无办法。现在想想那夜的谈话,也许是老杨头的回光返照吧。

    倾涛泻浪,喷珠溅玉。

    背上人艰难的睁开了双眼,透过漫天细碎的水珠,他的视线越来越远,直落到天边,落到那虚幻缥缈的城上。

    “有城,有城......”

    听到这话,卫鉴疑惑看去。

    哪有什么城,那连海市蜃楼都算不上,不过是天际倒影,朦胧间有些相像罢了,但他仍说:“是,有城。”

    “她在那吗?”

    “在,你们夫妻就要相见了。”

    老杨头缓缓站了起来,伸出枯瘦的手,笼向那仿佛近在眼前的城市。

    一道大潮排成水墙而来,挡住了一切。

    人毕竟不能胜天。

    木剑出鞘,乍现出这世上最耀眼的光,迎向水墙,将它拦腰斩断。

    还不够,还不够近。

    握剑的手越来越稳,剑越来越快,剑芒连成一片,夺曜日之光,一下下斩在潮头。

    浪花、潮水、天边、几十年的阻隔,杨改之的力气仿佛不会枯竭,直到剑气连成一线再也不断,一百剑一千剑,就是一剑。

    剑气长。

    长到今年的八月十八,钱塘江口再也望不到海潮。

    杨改之倒下了,眼睛微眯,满意的看着那城离自己越来越近。

    卫鉴扶着他,哽咽问道:“老杨头,你见到她了?”

    “见到了。”

    “你们夫妻接下来要去哪?”

    “终南山下,活死人墓......”

    说完这句,老杨头再无声息。

    唯有那再没合拢的潮水,在天边留下一个大大的“1”字。

    第一卷望海潮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