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老婆是蔡文姬 » 第022章 工分制和大将军何进之死

第022章 工分制和大将军何进之死

    蔡邕听聂远这么说,有些惊讶和不解。

    让自己和两个女儿南下吴郡?

    那为何他自己留在广陵?

    不过,蔡邕并没有直接开口问,而是道:“去吴郡,为师做什么?”

    聂远道:“先生去了吴郡之后,广收学子,传道受业解惑。”

    江东世家大族众多。

    想要稳定江东,就必须有人能够镇住这些世家大族。

    蔡邕是当世大儒,名声非同一般。

    在未来,皇权崩塌之际,蔡邕这种存在,就是安抚世家大族的决定性因素。

    当然,最重要的一点。

    江东远离京兆。

    在未来不长的时间里,大将军何进被杀,董卓入京。

    届时,为了安抚世家大族,董卓也会强制征召蔡邕入朝。

    历史上的蔡邕怕董卓灭他全家,所以虽然不情愿,可还是去了京兆。

    结果,最后董卓被杀,蔡邕因为备受董卓重用而受到牵连,最终被王允害死在牢狱里。

    而现在,聂远可不想让蔡邕这么早死去。

    蔡邕作为当世大儒,作为他的先生,作为他未来岳丈,他的存在于想要称霸的聂远而言,异常重要。

    蔡邕狐疑地看了一眼聂远,点了点头,没有再问。

    一行人又在县衙说了一会儿话,这才纷纷离开。

    聂远和陈矫前往城南城郊的营地,利用刚刚从广陵陈家得到的粮食,挂上陈家的名头,广为宣传:凡是在堂邑县的百姓,愿意跟着县尉司的人劳作的,都能保证每天稀饭供应。

    甚至,聂远在营地旁搭建了灶台,让陈矫带着十个部曲专门负责一日两餐的稀饭制作,和分配。

    该消息一宣传出去,堂邑县城内外的流民,还有很多百姓纷纷汇聚。

    如今大旱连年,百姓饿死者不计其数,路上到处可见枯骨。

    现县尉司发放稀饭,这于这些流民,尤其是百姓而言,简直就是赐福一般的存在。

    只过了三天,就有近三千流民和附近百姓汇聚到城南营地。

    聂远将这三千流民和附近百姓分成了三批:老人和小孩,年轻的女人,年轻的男人。

    将他们按照小队、支队、大队的模式,分成一个个队类里面。

    又从队里面选择一个个小队长、支队长和大队长。

    之后,聂远带着着三千多流民和附近百姓分成两组进行劳作。

    年轻的女人开垦荒地,每个人按照每天两个工分计算。

    年轻的男人则打井、挖沟渠、修水库,每个人按照每天三个工分计算。

    老人和小孩则负责搬运泥土等体力稍微轻的活,每个人按照每天一个工分计算。

    原本的一天两顿饭,只免费提供了三天。

    三天之后,则全部按照工分兑换。

    一个工分可以兑换一碗稀饭。

    到年底,这些工分还可以分红。

    工分越多,到时候粮食丰收,分到的稻米等粮食越多。

    消息一发出去,堂邑县城郊的各个村庄的百姓都跑了过来。

    毕竟,如今大旱,单独一家子人再勤劳,再厉害,没有水源,也种不出粮食出来。

    更别说,时常有山贼抢劫。

    如今,只要跟着县尉司的人一起做,不止有吃的,未来还有粮食分,这条件不要太好!

    聂远和陈矫在堂邑县城南城郊的作为,几乎将堂邑县附近的流民和城外的百姓都吸引了过来。

    就连一些山贼也受不了诱惑,偷偷离开巢穴,投奔聂远和陈矫。

    聂远看到不少山贼来投,非但没有戳穿他们身份,反而还再次颁发一个条例:凡是山贼,不计过往。只要愿意加入县尉司,一起开垦荒地,兴修水利,他们也能像其他百姓一样;而不愿意投靠的山贼,凡是抓到,都从严处理!

    为此,聂远还组织了近一千年轻的男人。

    这一千年轻的男人分作两班。

    每十五天轮换一次。

    这两班,一班负责兴修水利,一班负责训练,剿灭山贼,维持治安。

    在软硬兼施之下,堂邑县附近的山贼一下子减少了很多。

    聂远的这些举动,很快让堂邑县治安好了一大截。

    县令刘絮都大为吃惊。

    蔡邕更是每天乐得合不拢嘴。

    以前,聂远总是要借助他的名头。

    而如今,他在堂邑县走动的时候,碰到的世家大族之人,大家都会说:“蔡老先生,你女婿聂县尉真是奇才!”

    对于聂远,蔡邕更加相信了一些。

    花费了近半个月的时间,蔡邕和堂邑县的世家大族告别,然后按照聂远的建议,先带着蔡琰、蔡媛姐妹南下江东吴郡的吴县。

    蔡邕离开之后,聂远就完全住在了堂邑县城南外的营地里,专心带着这批流民和百姓劳作。

    四月下旬,聂远开始带着百姓进行水稻种子的播种工作。

    在这个时代,堂邑县这个区域,一年还只能种植一次稻米。

    四月中下旬进行播种,五月开始移摘,九月到十月进行收割。

    城南的流民和当地百姓都开始忙碌起来。

    五月,聂远带人就在堂邑县修建了一座小型水库。

    八月,聂远带着近两千年轻男人修建了三座小型水库,并且,修了很多沟渠,将淮河的水引入三座小型水库。

    九月,县令刘絮向徐州牧陶谦上表的文书,表聂远为真正的堂邑县左县尉,得以通过,聂远从代左县尉正式成为了左县尉。

    堂邑县的各个世家大族纷纷来庆贺。

    一些世家大族则捐出了不少粮食。

    堂邑县的人口,经过大半年,竟然超过了一万余人,第一次超越了江都县。

    九月十五,聂远带着百姓开始收割稻米。

    因为劳作是工分制。

    工分越多,每天得到的稀饭越多,稻米收获时能获得的稻米分红越多,因此,这些流民和老百姓无不铆足了劲干,就怕聂远不要他们,将他们赶走。

    这大半年的兴修水利,开垦荒地,让堂邑县粮食比去年的丰收多了近两倍!

    十月中旬,稻米收割完毕。

    整个堂邑县都热闹起来。

    堂邑县的各大世家大族看着县尉司大丰收,眼睛都红了。

    他们纷纷效仿聂远,在自家田地也实行工分制。

    这一天,县令刘絮在县衙设宴款待聂远和陈矫。

    这大半年来,聂远和陈矫的劳动成果,让县衙仓库充盈,在这大旱之年,简直无法想象。

    县令刘絮亲自给聂远和陈矫倒酒,笑着对聂远道:“小聂啊,今天除了设宴款待你和小陈这大半年的丰功伟绩之外,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

    聂远感谢了一声,好奇地看向县令刘絮。

    县令刘絮笑眯眯地道:“之前,朝廷下发文书,要求我们各个县级推举孝廉。”

    “我呢,将你推举了上去。”

    “就在今天上午,治所那里有人给我透露消息,你被推举为茂才!”

    “推举结果应该在半个月之内就会下来。”

    “你做好准备。”

    “三朝一过,你就要赶往京兆任职了。”

    聂远忙起身,朝县令刘絮感谢了一声。

    县令刘絮笑眯眯地道:“这都是你自己赚到的。之前你和蔡老先生的长女有婚约是吧?趁现在,你赶紧去和她完婚。完婚之后,你就可以带她一起前往京兆任职了。”

    又看向陈矫,笑道:“小陈,你之前就被推举孝廉成功。只是因为黄巾贼作乱,所以耽搁了下来。现在天下平定,新帝即位,一切欣欣向荣,你这次和小聂一起前往吧!”

    陈矫看了一眼身侧的聂远,点了点头道:“好!”

    吃过宴席,聂远和陈矫就要告别。

    刚刚起身,功曹从外面飞奔而来,一脸急切道:“大事不好了,县令,京兆传来坏消息!”

    聂远和陈矫都停住脚步。

    县令刘絮顾不上聂远和陈矫,忙看过去。

    功曹来到县令刘絮身前,声音有些干涩道:“刚刚,有商人从京兆回来,他们说,大将军何进,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