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老婆是蔡文姬 » 第023章 携民渡江

第023章 携民渡江

    县令刘絮听功曹这么一说,吃了一惊,却也没有太大反应,而是喃喃道:“出了这么大的事情啊,这朝廷,以后还不知道要面临多大风波?”

    陈矫和聂远两人神色都是极为严肃。

    两人对视了一眼,都点了点头。

    聂远对县令刘絮道:“县令,那我们先回去了?我明天就南下吴郡。”

    县令刘絮回过神来,冲聂远和陈矫笑了一声道:“行,你们去吧!待会,我就写通行证给你们,你们明天出发前过来拿。”

    聂远和陈矫拜谢了一番,都退了出去。

    两人离开县衙,陈矫这才对聂远道:“聂兄,你怎么看?”

    聂远看向陈矫,一脸严肃道:“京兆到这里路途遥远,商人传播大将军何进死了,那么,朝廷必然出现了比现在更严重的局面。”

    “现在京兆可能已经乱成了一锅粥。”

    “我们现在过去,无异于送死。”

    “以我的建议,马上各自回家,训练部曲,以防万一。”

    陈矫眼睛微微一亮。

    和聂远相处的这近一年时间,他对聂远极为佩服。

    不只是因为聂远是蔡邕弟子,未来女婿,更是因为聂远的所作所为,充满才华。

    而且,眼光极其不一般。

    之前聂远央求自己带他去广陵陈家见外祖父,讨要粮食的时候,就是他向外祖父力荐同意的。

    果然,聂远没有让自己失望。

    他也认为京兆现在已经乱了。

    陈矫道:“那聂兄,你不跟我一起去我家?”

    聂远停下脚步,笑着对陈矫道:“不了,我想先去吴郡。”

    “吴郡和广陵就隔江相望。”

    “陈兄,我们要保持联系。”

    “一旦有变故,我们两个人能够互相照应。”

    陈矫沉吟了片刻,重重点头。

    略微犹豫了下,陈矫还是伸出手,握住聂远的手道:“聂兄,记住今天的话!”

    聂远也握住陈矫的手。

    之后,两人一起回了城南外的营地,将两人各自准备离开的消息告诉了百姓。

    百姓无不惊慌。

    这大半年来,他们能够吃得上饭,现在还能分到粮食,无不是因为聂远和陈矫的举动。

    在两人以前,堂邑县的官员可没有这种作为。

    如今两人要走,以后谁带他们种地?

    当即,百姓汇聚在一起,商议着该怎么办。

    陈矫和聂远都没有阻止百姓商议。

    虽然对县令刘絮而言,这有些过分。

    但是,两人都嗅到大乱在即的味道。

    如果能够带走一部分百姓,那于他们未来而言,都有很大助力。

    第二天一大早,众百姓就商议出了结果。

    有近一千百姓决定跟着陈矫离开。

    原因很简单:一来陈矫年轻有为;二来,大家都知道他是广陵世家陈家主家之人。

    有两千五百多人则选择跟着聂远离开。

    而且,其中大部分还是年轻人,没有太多老人和小孩的。

    原因也简单。

    这大半年的时间里,带领大家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制作工分制度的,就是聂远。

    再一个,大家都知道聂远是投奔蔡邕去了。

    蔡邕当世大儒的名声,可远大于广陵陈家。

    其余数千百姓,大部分都拖家带口,则一脸失望地留在堂邑县。

    因为拖家带口,他们不敢迁移。

    他们只能寄希望于堂邑县能够有新的好官在未来能够接替聂远和陈矫。

    陈矫和聂远都让百姓不要四处宣传,让他们待在原地。

    而两人则赶往县衙,从县令刘絮那里得到通行证。

    通行证的内容有三个:一是持通行证之人的身份;二是持通行证之人的功绩;三是堂邑县希望持通行证之人所到之地的官府能够给以方便。

    两人和县令刘絮告别之后,立即回城南外营地。

    陈矫和聂远做了简短的告别,便各自带着百姓离开。

    聂远带着两千五百多的百姓直接南下海陵港,准备通过海陵港赶往吴郡。

    县令刘絮得知陈矫和聂远带走了大量百姓的消息之时,两人都离开近两个时辰了!

    县令刘絮忙派门下贼曹分别去追赶陈矫和聂远,想要将跟随两人的百姓追回来。

    人口就是财富!

    这些带走的堂邑县百姓,很多原先都是流民、山贼之类的。

    他们决定跟着两人走的时候,就已经铁了心了。

    他们对其他官员根本不抱希望。

    但凡其他官员有聂远和陈矫的能力,他们也不至于在之前落魄。

    而且,他们很多人都见过易子而食的场景。

    县令刘絮派来门下贼曹想要拦截之时,这些人甚至爆发冲突,扬言要杀死这些门下贼曹,把这些门下贼曹吓得够呛。

    好在陈矫和聂远分别进行了阻止。

    尤其是聂远,他并不想和县令刘絮起冲突。

    一来,这会破坏他这近一年来好不容易树立起的名声。

    二来,他相信,以后绝对还要和堂邑县打交道的。现在起了冲突,以后见面就难堪。

    现在为了这些两千五百多的百姓和堂邑县县令起冲突,划不来。

    聂远亲自劝说这些百姓。

    但是,这些百姓根本不听。

    聂远只能带着这些百姓折返回堂邑县县衙。

    这些百姓面对着县令刘絮的阻扰,若是以前,少数人,他们也不敢。

    可如今这么多人汇聚在一起,他们顿时有了勇气。

    他们纷纷朝着县令刘絮怒吼。

    一些出身山贼的年轻人甚至扬言不放行就砸了县衙。

    可把县令刘絮和县衙的官员吓得够呛。

    最终,为了不引起动乱,县令刘絮只能放行。

    聂远这才再次带着这些百姓离开。

    看着如此多的百姓跟着聂远离开,县令刘絮抹了一把额头的冷汗,一脸无奈。

    这聂远只是去吴郡待一段时间而已。

    这些百姓却像是疯魔了一般,非得跟着走。

    也不知道他们怎么想的。

    聂远带着两千五百多的百姓南下吴郡的消息一路传播。

    这大半年来,聂远在堂邑县的事迹在广陵郡也传播开来。

    路上,竟然还有其他百姓也加入其中。

    等聂远赶到海陵港的时候,原本的两千五百多百姓,竟然多到了三千人。

    江都县县令连夜派官员赶到。

    一方面,帮忙找来船只,帮助这么多百姓渡江,防止这些百姓为了渡河而在江都抢劫之类的行为。

    另一方面,他也想劝部分百姓留在江都。

    人口于现在的各个郡县而言,那都是财富。

    但是,别说劝住这些百姓了。

    等聂远带着这些百姓乘船渡江之时,江都百姓听说了聂远的事情,陆陆续续地有百姓赶了过来,要跟着一起离开,吓得江都县县令连忙亲自赶到海陵港,阻止百姓离开。

    此刻,看着众多百姓浩浩荡荡地跟着聂远乘船离开,江都县县令啧啧称奇。

    他为官十数载,第一次看到这么多百姓像着了魔一般,跟着一个人举家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