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我的老婆是蔡文姬 » 第025章 三互法的弊端

第025章 三互法的弊端

    许贡面临着盛宪的怒斥,眼睛里闪过一缕冷芒。

    一个外来户,仗着郡守之位,真以为在吴郡能一言堂?

    等着,迟早让你付出代价!

    不过,表面上,许贡还是低下头道:“不敢!”

    盛宪眯着眼睛,死死地盯着许贡。

    终究,他还是忍让了下来。

    他二十岁就被举孝廉,后来补尚书郎。

    十年前,他才迁为吴郡郡守。

    可以说,他在官场也摸爬滚打了数十载。

    尤其是在吴郡的这十年,他深刻地明了世家大族,或者豪族,在地方上的强大实力。

    而在吴郡,他最为头疼的便是主簿许贡。

    许贡所在的丹阳豪族许家,是他根本不敢得罪的。

    更别说,许贡自己住处就养了一大群亡命之徒作为门客。

    真把许贡得罪死了,自己这吴郡郡守做不下去不说,可能一家老小还要丢掉性命。

    划不来。

    虽然憋屈,可目前也只能忍让。

    盛宪目光略过蔡邕。

    他之所以如此想要蔡邕弟子和未来女婿聂远接手吴郡都尉一职,就是想要利用蔡邕的名声和聂远的手段压制许贡。

    可让他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是,如今的主簿许贡已经蛮横到了如此地步。

    就连自己想要上表朝廷任命都尉,他都要阻止。

    盛宪后牙槽几乎要咬碎。

    虽然他身为吴郡郡守,但是,他在吴郡几乎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兵马。

    而且,他手底下可没有强大的刺客。

    如果真的和许贡直接对峙——

    盛宪只能看向众官员道:“那都尉一职,继续空着。暂时,我们商量另外一件事情。”

    顿了顿,盛宪压抑下去愤怒,连上挤出一抹笑容,对蔡邕道:“那就是,由我亲自陪着蔡老先生一起去区阿迎接聂远到来。”

    许贡冷笑一声。

    还好你识时务。

    否则,定让你好看。

    其他官员见盛宪如此说,一个个依旧不吭声。

    郡守和主簿一次次对抗,一次次败下阵来。

    他们已经麻木了。

    郡守也不过是个傀儡而已。

    刚开始,还有人帮忙说话,帮忙对抗许贡。

    可每次,郡守都退缩。

    结果,每次帮他说话的官员,都死于非命。

    如今,他既然再次放弃对抗,那就任由他憋屈好了。

    盛宪见众官员没有反对,挤出个笑容道:“那就这样决定了。之后,诸公互相配合,解散吧!”

    众官员各自离开。

    盛宪招呼着蔡邕跟着他一起前往区阿港口。

    路上,盛宪只带了十几个护卫。

    一直走了很远,远离了吴县,盛宪才忍不住落下泪来。

    蔡邕见状,安慰道:“郡守,为什么如此伤心?”

    盛宪转过头看向蔡邕,哽咽道:“老先生,刚才在府衙,你也看到了。”

    “许贡压根不把我放在眼里。”

    “我虽然在吴郡担任郡守十载,但是,我从未有过自己的兵马。”

    “如今朝廷纲纪崩坏,威严不再,各个地方世家大族或者豪族就穷凶极恶。”

    “而且,他们常年盘踞在地方上,我们这些郡守,看似官职很大,可就像是空中楼阁,空有报效国家之心,却没有做事的力量。”

    蔡邕听盛宪这么一说,幽幽叹息了口气。

    这就是三互法的危害。

    在大汉中兴之时,三互法的确能够遏制官员和世家大族或者豪强的沆瀣一气。

    可现在,天灾不断,叛乱四起,新帝年幼,掌权之人你争我斗。

    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不再惧怕朝廷,掌握了能够对抗官员的实力,朝廷依旧拿三互法来委派官员。

    官员哪怕实力再强,可没有朝廷的威慑,自身前往地方任职,又没有兵力,如何能够挡得住世家大族和地方豪强的迫害?

    盛宪这局面,还不算最糟糕的。

    近些年,时常能听到官员莫名惨死的局面。

    十几年前,他还在朝廷任职之时,曾经向当时的天子提过放弃“三互法”,惟贤是举,不过,当时的天子并不采纳。

    蔡邕感慨道:“是啊,如今这局面,为难的都是郡守这等委派到地方的朝廷命官。”

    “倘若府君是吴郡本地人,依府君的贤能,许贡之流,又如何敢如此放肆?”

    “只是,新帝年少,掌权之人又内斗得厉害,大将军何进都死了。”

    “府君恐怕还要忍辱负重很久。”

    盛宪仰起头,长长叹了口气。

    两人带着护卫一路来到区阿港口。

    等了小半天,才看到江面上有着密密麻麻的船只行驶而来。

    为首之人,不是别人,正是从堂邑县赶来的聂远。

    聂远远远地就看到港口站着的蔡邕,笑着朝他挥了挥手。

    蔡邕神色有些振奋,忙向前数步。

    盛宪看着聂远身材高大,脸上还有些稚嫩,一边跟着蔡邕上前,一边赞道:“虽然之前就听说了老先生弟子聂远只有十六岁,但是,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信的。”

    “现在看来,只能说,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人了。”

    蔡邕听盛宪夸赞聂远,头一次没有低调,而是扶须得意道:“小聂虽然年轻,可他才华和武力都颇为出色。”

    盛宪眼睛微微发亮。

    然而,很快,又黯淡了下去。

    即使再出色,但是,聂远也和自己一样是外来户。

    想要借助他和蔡邕对付许贡,恐怕做不到。

    之前在府衙发生的事情,已经说明了结果。

    聂远带着百姓登陆港口,和蔡邕、盛宪先后见面,行礼。

    盛宪让区阿县的县令安置这些跟过来的百姓。

    但是,这些百姓非得和聂远一起,聂远去哪儿,他们也去哪儿。

    虽然场面有些严畯。

    但是,蔡邕不怒反喜。

    这大半年不见,聂远就能做到这地步,着实是出乎他的意料。

    眼看着这么多百姓跟着聂远亦步亦趋,蔡邕笑着对有些为难的盛宪道:“不若让小聂担任区阿县令?”

    “一来,这么多百姓到处乱蹿,对各地的治安不好。”

    “二来,他们都是冲着小聂来的,那他们自然听小聂的。由小聂管住他们,岂不是省时省力?”

    “三来,这么多人,如果能够成为小聂的力量,兴许,府君能够在区阿培养出一支属于自己的兵力。”

    “至于许贡,则让他担任都尉吧,麻痹他。”

    “将来,府君依靠着区阿的兵力,能够和他对抗的时候,再找借口对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