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悲歌之力挽狂澜 » 第13章 训练

第13章 训练

    他首先做了一个标准的军姿,虽然动作不是特别标准,但也算是八九不离十了。他站在训练场中央,身姿挺拔如松,仿佛一座雕塑般屹立不倒。

    军姿最难的就是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不动。然而,让杨文远感到惊奇的是,大多数人竟然都能保持一个动作站立一个时辰。

    他们的表现让杨文远感到非常欣慰,看来老实也有老实的好处啊。至少这些人能够吃苦耐劳、遵守纪律,这对于一支军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看着这些正在逐渐成长的战兵们,杨文远心中充满了期待和信心。他知道自己的基业才刚刚起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只要有这些忠诚可靠的战士们相伴左右,他就有信心走得更远、更高。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杨文远将更多的军事技能传授给了这些由纤夫组成的士兵。

    跑步、负重越野、队列训练,每一项都经过了他的精心设计和指导。他亲自在训练场上陪着这些士兵摸爬滚打,与他们共同度过了数个艰苦而充实的日子。

    经过七天的持续训练,这些士兵终于能够勉强组成一个严整的队列。看着他们在自己的指导下逐渐成长,杨文远终于松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这段时间里,军器局和火器局两个部门也在郑庄村外建立了工坊。军器局已经开始打造长枪的枪头,为应对未来任何的敌人做好准备。

    明军最常用的枪头是破甲锥枪头,杨文远自然也选择了这种强大的武器。在他的规划中,长枪兵只需要掌握一个动作,那就是刺。他坚信,动作越简单,威力就越大。

    而且杨帆还训练了这些人新的东西,只要有非常勇猛的人出现,就用十几柄长枪同时招呼这个人,前排后排的长枪层层叠叠,组成一条密不透风的防线,再精锐的人也白搭。

    想象着数百支长枪整齐划一地刺出,形成一片钢铁的森林,杨文远的心中充满了信心。他相信,只要有人敢冲上来,这些长枪兵一定能够让他们有来无回。

    “文远!看看我的队伍,是不是训练得最好?”张鹏得意洋洋地走到杨文远身边,想要展示自己的成果。

    杨文远抬头望去,只见张鹏的长枪阵已经能够整齐地排列成队形,并且能够整齐划一地向前刺出。他心中不禁暗赞,张鹏的训练方法确实有效,这些士兵的进步速度令人惊讶。

    “不错!非常好!你要把这套经验传授给其他两个队长,我们要迅速形成战斗力。”杨文远满意地拍了拍张鹏的肩膀,鼓励他继续努力。

    张鹏苦着个脸说道:“这可是看家本领,我要传给子孙后代的。”

    还没等张鹏说完,杨文远一脚就踢了上来。张鹏捂着屁股说道:“开个玩笑你还当真了,我这就去教,行了吧!”

    杨文远作势就要再踢:“他娘的,你再废话老子踢死你狗日的。”

    张鹏听完赶紧往训练场跑了过去。

    杨文远突然想起了一件事,他迅速叫住了奔跑中的张鹏:“张鹏,回来一下!今天负责招人的是谁?”

    张鹏转过身来,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是邓小五啊,没看到他的队我带着训练吗?怎么了?”

    杨文远皱了皱眉,说道:“那你盯着这里,反正你已经知道训练的套路了,按部就班的训练即可。我想去官道上看看,这么多天了,我们到底招了些什么样的人。”

    张鹏拉住了杨文远,有些无奈地说道:“文远,人都已经被我们带回来了,你不用亲自去看了。这段时间你一直在忙训练的事情,所以没有告诉你。跟我来吧,我带你去见他们。”

    张鹏迅速将训练的事情交代给了副队长,然后带着杨文远来到了李家大院。这里集中了,所有被认为有价值的新成员。

    杨文远迫不及待地问道:“快跟我说说,这次招了些什么样的人?”

    张鹏有些不耐烦地说道:“去了不就知道了嘛!别这么着急。”

    杨文远佯装生气地抬起脚来,张鹏赶紧躲开了。他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好吧,好吧,我告诉你。这次我们招了20多个读书人,都是些落魄的童生和秀才。哦对了,还有一个举人,他全家都被流贼杀光了。”

    杨文远眼睛一亮,这正是他目前最缺的行政人才。他急切地说道:“快把那个举人带来见我!”

    很快,杨文远就在李家的正堂见到了这位举人。他上前一步,恭敬地问道:“请问先生尊姓大名?”

    举人躬身行礼,谦逊地回答道:“不敢当,不敢当。在下姓李,名景行,表字文懿,河南归德府人氏。”

    杨文远回了一礼,好奇地问道:“李举人,你已经有资格做官了,而且有资格接受投献,家境应该不错。为何会流落到此?为何会加入我们这样的义军呢?”虽然他知道举人是被闯贼杀光全家的,但是他还是想再确认一遍。

    李景行沉思片刻后,坦诚地回答道:“大王,您觉得我还有别的选择吗?如今朝廷已经没了,我的土地也都在闯贼手里,我这个举人又能去哪里做官呢?”

    杨文远觉得李景行的话很有道理,他继续追问道:“那么文懿先生认为,闯贼能够成就大业吗?”

    李景行嗤之以鼻,轻蔑地说道:“闯贼不过是冢中枯骨尔,怎么可能长久呢?”

    “哦?为何这么说?”杨文远好奇地问道。

    李景行开始侃侃而谈:“请问大王,天下的权柄究竟掌握在谁的手中呢?”

    杨文远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当然是掌握在士绅手里了。对了,以后别叫我什么大王,直接叫我文远兄吧。”

    李景行眼前一亮,对杨文远的睿智表示赞赏。他继续说道:“那么文远兄,闯贼随意屠戮士绅,与天下权柄为敌,他们怎么可能有好下场呢?”

    杨文远对李景行的见识越来越感兴趣,看来这个人确实有些真才实学。他追问道:“那么先生认为,当前对大明威胁最大的是谁呢?”

    李景行毫不犹豫地指向东边,坚定地说道:“是山海关以东的建奴!”

    杨文远笑了,看来这人绝对不是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而是心怀天下的奇才。

    “先生大才!在下佩服,现在就委屈先生先做我的幕僚,他日我定然不亏待先生。”

    只见李景行摇了摇手:“自古主公自然可以选择臣下,然臣下也要择主而侍。文远兄先回答在下几个问题,再决定不迟。”

    杨文远惊呆了,还能这么操作,但是为了得到这个难得的人才,他还是耐着性子说道:“请先生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