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悲歌之力挽狂澜 » 第12章 火器局

第12章 火器局

    话音刚落,许多工匠的眼睛立刻亮了起来,仿佛看到了希望的光芒。他们纷纷向前迈出一步,最终有二十人站了出来,他们的脸上写满了自豪和期待。

    杨文远微微点头,表示满意。他继续问道:“那么,谁会制造火炮呢?”

    这次,回应的人就少了许多。只有三个人稀稀拉拉地站了出来,他们的表情显得有些尴尬。

    杨文远并没有因此而失望,他细致地询问了每一位工匠的专长。他了解到,除了鸟铳和火炮,还有十几位工匠擅长制造火药,还有几位能够制造三眼铳、一窝蜂、震天雷等各式各样的火器。这让他不禁感叹明朝火器的繁杂多样。

    深思熟虑后,杨文远决定成立火器局,以李连盛为管事。火器局下设火药司由主事孔方任管理、火铳司由主事李朝卿管理、火炮司由郑康年管理、百器司由刘洋管理以及木工司由金老八管理。每个司都有专人负责。

    在杨文远的精心组织下,军工体系逐渐建立起来。接下来,他只需要再建立盔甲兵器作坊,整个军工体系就能初步形成。

    杨文远单独留下了李连盛,与他进行了深入的交谈。他问道:“李管事,大概什么时候能够制造出样枪呢?”

    李连盛微微皱起眉头,沉思片刻后回答道:“如今我们一穷二白,什么都没有。要制造出样枪,至少得给我们一个月的准备时间。”

    杨文远听后,沉思片刻,然后点了点头表示理解:“总之一句话,你们军器局,要钱给钱,要物给物。尽快具有生产能力。”

    李连盛连连点头:“老爷放心,我们一定尽快形成产能,尽快出样枪。”

    杨文远觉得已经交代得差不多了,于是挥手让李连盛下去准备。他深知,一个强大的军工体系需要时间和耐心去打造,而李连盛作为火器局的管事,肩上的担子不轻。

    “蒋扁担!”杨文远冲着外面高声喊道。蒋扁担匆匆跑进来说道:“老爷,您找我?”

    杨文远点了点头,说道:“去把李子墨找来。”蒋扁担答应了一声,转身就去找李子墨了。

    很快,李子墨就被带到了杨文远的面前。杨文远好奇地问道:“这好几天过去了,不知道李老爷招募铁匠和联系铁料的事情办得如何了?”

    李子墨现在一看见杨文远就有些发怵,他连忙回答道:“不敢!不敢!在老爷面前,我哪里敢造次。以后还是叫我的表字吧,我的表字是甘颍。”

    杨文远觉得这样称呼也确实更亲切一些,于是表示同意:“那好吧!甘颍先生,铁料和铁匠的事情办得如何了?”

    李子墨回道:“闽铁和广铁要从南直隶运来,我已经联系商人起运了。铁匠就比较好办了,我已经招募了200个附近的铁匠,他们已经陆陆续续地来到杨庄村了。”

    杨文远听后,满意地点了点头:“嗯嗯!不错!你的办事能力非常强,我放心。你放心,只要你安心办事,你全家一根毫毛也不会少。”

    李子墨感激地说道:“感谢老爷!我一定会安心办事的,请放心。”虽然表面上他对杨文远毕恭毕敬,但内心却翻江倒海。

    他从来没有这么憋屈过,感觉非常恼火。然而,他也清楚自己的处境,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为了全家人和自己的性命,他只能老实听命令了。

    杨文远看着李子墨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满意。他知道,有了这些铁匠和铁料,他的军工体系就能更上一层楼。而他也需要像李子墨这样的得力助手,为他打造出一个强大的军工帝国。

    接下来的日子里,杨庄村变得热闹非凡,仿佛一个巨大的工地。民夫和流民们忙碌地穿梭在村庄的各个角落,有的在搭建工坊,有的在建造炼铁的高炉。更多人在搭建窝棚,各种物资从四面八方源源不断地运送到杨庄村,整个村庄弥漫着一种生机勃勃的气息。

    而讽刺的是,仅仅隔了一条京杭大运河,南岸的清江浦和东南方向的淮安府城内,却驻扎着山东总兵刘泽清的两万战兵。不要说多了,刘泽清只需要派出区区几百人就可以把杨文远这小小的基业给抹平。

    尽管如此,杨文远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明白万事开头难,因此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不敢有丝毫大意。这一日,他来到了战兵的训练场上,召集了所有战兵,准备进行一次重要的训练。

    他站在训练场中央,目光如炬地扫视着每一个战兵。他指着一条绑着布条的腿,高声地对几个队长和全体战兵喊道:“弟兄们都看着我,我的这条腿上有布条,而另一条腿没有布条。有布条的是左边,没有布条的是右边,大家要牢记!”

    接着,他拉过郑熙,让他做个示范。他大声喊道:“郑熙!你过来做个示范,我来下令!”郑熙应了一声,走到杨文远身边。

    杨文远开始下令:“郑队长听令!向有布条这边旋转!”郑熙立刻看了一眼自己的腿,然后迅速向有布条的方向旋转,他的动作流畅而迅速。

    杨文远又下令:“向没有布条的那边转!”郑熙这次没有看自己的腿,而是凭借记忆和直觉迅速转向了相反的方向。

    接下来,杨文远开始指挥这帮大字不识一个的人进行旋转训练。一整天下来,他不断重复着向左转、向右转还有向后转的动作。虽然这帮人除了老实这一个优点外,其他的都是缺点,甚至有些人显得非常笨拙,但杨文远并没有因此而失去耐心。

    第二天清晨,同样的训练场上,杨文远开始复习昨天的训练内容。然而,让他感到生气的是,居然还有很多人做错。仿佛睡了一觉之后,昨天的训练就被这帮人忘得一干二净。

    尽管如此,杨文远并没有因此而放弃。他明白任何事情都急不得,必须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于是,他开始教授新的科目——站军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