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悲歌之力挽狂澜 » 第29章 目标涟水县

第29章 目标涟水县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透过窗户的缝隙,轻轻洒在床上。

    杨文远微微睁开了眼睛,心中有事,让他比往常更早地醒来。他小心翼翼地起身,尽量不发出声响,想让身边的美人阿莲继续沉睡。

    然而,尽管他动作轻盈,阿莲还是被他惊醒了。她揉了揉朦胧的睡眼,轻声问道:“老爷,怎么这么早就醒了?是要出门吗?”她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慵懒。

    杨文远转头看着阿莲,温柔地解释道:“是的,我有些事情要处理。我们要准备攻打涟水县,而且整支队伍也要向山东发展。所以,我需要早起安排一些搬迁的事宜。”

    听到“攻打涟水县”这几个字,阿莲的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她知道这是为了给自己报仇,但同时也为杨文远的安全感到担忧。

    她轻轻拉住了杨文远的手,柔情地说道:“老爷,如果太危险的话,我们可以再等等。你是妾身的依靠,刀剑无眼,你一定要保重身体。”

    杨文远感受到阿莲的担忧,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明白在这个时代,女人的命运往往与男人紧密相连。如果他倒下了,阿莲恐怕也会陷入无尽的苦难之中。

    他轻轻摸了摸阿莲的头,安慰道:“莲儿放心,我会小心的。等着我平安回来。”

    阿莲紧紧地依偎在杨文远的怀里,仿佛想将自己的力量传递给他。她轻声说道:“妾身等着老爷你回来。”她的声音虽然微弱,但却充满了深深的爱意。

    杨文远在阿莲的服侍下穿好了衣物,走出了房间。

    清晨的微风拂过他的脸颊,带来一丝丝凉意。他深吸了一口新鲜的空气,感觉精神焕发。

    “张大牛!”杨文远冲着不远处的张大牛招了招手。张大牛听到召唤,立刻小跑着过来。

    “去把文懿先生请来,我有要事与他相商。”杨文远吩咐道。

    张大牛点了点头,转身迅速离去。他知道这次的事情非同小可,不敢有丝毫怠慢。

    不多时,李景行优雅地走进了房间,对着杨文远深深地施了一礼,谦逊地问道:“文远兄,你找我有何要事相商?”

    杨文远回以微笑,开口说道:“文懿先生,之前我们不是已经商量好了要去浮山前所发展吗?我现在准备动身,整体搬迁过去。”

    李景行闻言,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思索片刻后问道:“那我们是否直接前往海州?”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探寻。

    杨文远缓缓地摇了摇头,沉声说道:“海州肯定是要去的,但在去之前,我们必须先杀一头肥羊。”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凌厉的光芒,仿佛已经锁定了目标。

    李景行的兴趣被瞬间点燃,他好奇地问道:“哦?哪头肥羊值得文远兄如此重视?”他的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和轻松。

    杨文远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缓缓吐出几个字:“涟水县里的陈家。”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对陈家的不屑和杀意。

    李景行微微皱眉,好奇地问道:“陈家?他们家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杨文远冷笑一声,解释道:“特别之处倒没有,只不过我需要银钱,需要一只鸡来杀鸡儆猴。让涟水县里的士绅们明白,如果不舍财,那么就舍命。”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冷酷和霸气,仿佛已经掌控了一切。

    李景行瞬间明白了杨文远的意图,他佩服地点了点头,赞叹道:“文远兄果然高明,如此一来,涟水县的士绅们必然会乖乖交出银子。想必你一定不会打着自己的名号前去行事,不知道谁有幸做这只替罪羊?”

    杨文远狡黠地一笑,说道:“什么都瞒不过李先生啊。淮安城里的这位已经臭名昭著了,也不怕再背一点罪名了吧。”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对刘泽清的嘲讽和不屑。

    李景行闻言,顿时明白了杨文远所指之人,他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

    杨文远的计划既狠辣又巧妙,将罪名推给已经声名狼藉的刘泽清,既能震慑涟水县的士绅,又能为自己的行动找到合理的借口。

    “文远兄,此计甚妙。”李景行由衷地赞叹道,“不过,行事还需谨慎,毕竟涟水县内亦有不少眼线,万一走漏了风声,恐怕会节外生枝。”

    杨文远轻轻一笑,信心满满地说道:“李先生放心,我自有分寸。此次行动,定会做得神不知鬼不觉,让那涟水县的士绅们措手不及。”

    两人又商议了一番具体的行动计划,确保万无一失。末了,李景行起身告辞,杨文远亲自将他送出门外,两人相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接下来的日子里,杨文远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搬迁事宜,同时暗中调兵遣将,准备给涟水县的陈家一个致命的打击。

    而李景行也在暗中布局,为杨文远的行动提供支持和策应。一场风起云涌的较量即将在涟水县上演。

    杨文远的搬迁命令如同一道惊雷,瞬间在杨庄村炸开了锅。

    村民们纷纷忙碌起来,李家大院内的金银、粮食、珠宝、玉器、古玩字画被一一搬出,整个村庄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席卷,耕牛、农具、粮食等物资被有序地装载上车。

    三百多辆牛车和骡车浩浩荡荡地排列在村道上,数百辆独轮车在其间穿梭,组成了一幅壮观的搬迁图景。

    村民们的脸上充满了不安,他们不知道,他们将要被杨文远带到哪里去,每一个人都是苦着一张脸的,这就叫故土难离。

    中国人只要不是被逼到绝路上去,是没有人愿意离开从小生长的家乡的。

    三日后,杨庄村已经收拾得井井有条。为了保证消息不泄露,杨文远下令所有村民必须随行,对于那些不愿离开的人,则采取武力胁迫的手段。

    夜幕降临,杨文远率领着近三千人的庞大队伍和无数的牛马物资,悄然离开了杨庄村。

    队伍沿着古黄河故道一路东进,为了避免引起淮安城内刘泽清的警觉,他们采取了昼伏夜出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