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悲歌之力挽狂澜 » 第30章 突袭涟水县

第30章 突袭涟水县

    白天,队伍在茂密的树林里休息,遮天蔽日的树冠为他们提供了天然的庇护;夜晚,他们则点起火把,借着微弱的火光在黑暗中前行。

    在黄河故道的边缘,一支庞大的搬迁队伍缓缓行进着。夜色中,长长的火把宛如一条蜿蜒曲折的火龙,照亮了队伍前行的道路。火光在每个人的脸上跳跃,映出他们坚定而疲惫的神情。

    牛车、马车和独轮车组成了一幅壮观的画卷。数百辆牛车排成一条长龙,车上堆满了锅碗瓢盆、粮食和布匹等生活必需品,车身随着牛的步伐轻轻摇晃。

    马车则载着一些重要的物资和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在车厢里安静地坐着,偶尔探出头来观望前方的路况。

    而独轮车则在队伍中灵活穿梭,运送着一些轻便的行李和工具。

    队伍中的人们默默前行,他们的脚步声、车轮声和牛马的嘶鸣声交织在一起。火光照亮了他们的脸庞,队伍中各色人等都怀揣着不一样的心思。

    沿途的树木和草丛在火光的映衬下,显得更加深邃而神秘。

    微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这支搬迁队伍送行。

    夜空中,星星点点的繁星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与地上的火把相映成趣,共同构成了这一幅壮丽的搬迁画面。

    沿途的流民被纷纷裹挟进队伍中,其中不乏读书人和逃卒。这些人的加入让杨文远感到惊喜不已。

    现在杨文远最缺的就是读书人和有从军经验的军兵。

    终于,涟水县遥遥在望。杨文远决定采用偷袭的方式攻入县城。

    夜幕降临,大地被一片黑暗笼罩,正是行动的最佳时机。他派出徐有伦带领最精锐的十六名亲卫悄悄接近涟水县城墙。

    同时,五百名精锐步卒和三十多名骑兵则埋伏在两里外的树林里随时待命。

    徐有伦带着士兵们小心翼翼地接近城墙。由于是内地县城的城墙,所以城墙并不高大,而且城墙上虽然点着火把却无人巡逻防守松懈。因为根本就没有人会想到,有人会来攻打涟水县城。

    十名士兵抬着五架梯子来到护城河边,他们的动作轻盈而迅速,尽量不发出任何声响。

    护城河的水面平静如镜,倒映着皎洁的月光和点点星辰,仿佛一片银色的绸带横卧在城墙之前。

    士兵们小心翼翼地将梯子架在护城河边上,确保梯子稳固可靠。然后,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迅速通过梯子,跨越过护城河,踏上了城墙下的坚实地面。

    城墙上的火把闪烁着微弱的光芒,投下斑驳的影子。士兵们紧贴着城墙,屏息凝气,尽量不暴露自己的行踪。

    他们知道,此刻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个动作都至关重要,稍有不慎就可能惊动城墙上的守军。

    徐有伦紧紧盯着城墙上的动静,心中默数着时间。只要能够迅速登上城墙,打开城门,那么胜利就将属于他们。

    终于,时机成熟。徐有伦一声令下,士兵们如同离弦之箭般冲向城墙。他们的脚步轻盈而有力,手中的腰刀闪烁着寒光,透露出浓浓的杀意。

    在夜色中,一个士兵手脚并用地攀爬着城墙。

    他嘴里叼着一把寒光闪闪的腰刀,左手则紧握着盾牌,以防被城墙上的敌人发现。他的动作轻盈而熟练,显然是一名经验丰富的精锐士卒。

    很快,这个士兵成功地翻上了城墙,并迅速地用圆盾遮挡住了自己的半个身子。他警觉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确保自己的行踪没有被敌人发现。

    随着越来越多的士卒成功地登上城墙,他们纷纷从城墙上的马道跑下了城。他们的脚步轻盈而有力,没有发出任何声响,以免打草惊蛇。

    城门洞的门房内,守门的明军士兵正在呼呼大睡。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在寂静的黑夜里显得格外清晰,甚至能传出很远。

    一个精锐士卒悄悄地推开门房的门,他嘴里依然叼着腰刀,手握着刀柄,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他轻手轻脚地走进了门房,后面的士卒也紧跟着鱼贯而入。

    几声闷哼声后,守门的明军士兵在睡梦中被解决了。他们甚至没有来得及发出任何警报或抵抗,就这样悄无声息地离去了。

    城门被吱吱呀呀地缓缓打开,前面就是瓮城城门。数个士卒又跑去打开瓮城城门,而瓮城上的吊桥也被迅速地放了下来。

    远处的杨文远看到城墙上火光闪动,突然数根火把从左往右转了三圈,然后又从右往左转了三圈。这是他们事先约定的信号,表示已经成功占领了城墙和城门。

    杨文远知道,徐有伦得手了。于是他大手一挥,埋伏在附近的所有人马全军出动,骑兵率先进城控制要点。

    他们的马蹄声在寂静的夜空中回荡着,仿佛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涌入城内。

    数百精锐士卒的进入彻底惊醒了涟水县城。城内唯一的武装力量就只有几个士绅组织的乡团,不过现在这些人也还在各自的家里沉睡。

    除了乡团就只有数十人的衙役、壮班和捕快了,这些乌合之众根本无法守住整个县城。

    从杨文远进城的那一刻起,整个县城已经易主了。城内的居民们被突如其来的变故吓得惊慌失措,而杨文远和他的队伍则迅速地控制了整个县城的要点和交通要道。

    陈员外,名熙珵,是涟水县一带有名的乡绅。他拥有的田地广袤,达到了惊人的五万亩,因此在涟水县内,百姓也称他为“陈半城”。

    这样的家业和地位,自然引来了无数人的羡慕和敬畏。通过和官府的关系,这些年陈家巧取豪夺,从周围的百姓和小地主手里夺了许多田地。

    涟水县的百姓可以说对陈家痛恨不已,但是陈家根基深厚,官府层面也多多袒护他们,所以至今无人可以撼动陈家在涟水县的地位。

    然而,对于阿莲来说,陈员外却是她心中永远的痛。她的父亲,因为欠下了陈员外的高利贷,被陈员外手下的张管事逼得走投无路,最终悲惨离世。这个仇恨,阿莲一直深深地埋藏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