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悲歌之力挽狂澜 » 第32章 杀鸡儆猴

第32章 杀鸡儆猴

    士卒们在各条街道上巡逻,遇到作奸犯科的人就直接抓起来,交给军法处处置。

    看到这些当兵的真的不会随意冲进家中为所欲为,百姓们的心也渐渐放了下来。

    天明时分,原本热闹的涟水县城变得寂静无比。百姓们遵照杨文远军兵的通知,不敢随意走动,更加不敢出门。整个县城仿佛被一层无形的恐惧笼罩。

    第二日正午时分,阳光透过云层洒向大地,给寒冷的冬日带来了一丝暖意。临江鲜酒楼上张灯结彩、热闹非凡。

    杨文远正在这里宴请涟水县全体士绅。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人敢不来赴宴,除非他们真的嫌自己的命太长了。

    杨文远身着华丽的锦袍,昂首挺胸地走上了临江鲜三楼。

    他环顾四周,看着那些诚惶诚恐的乡绅们,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得意之情。

    他拱了拱手,故作谦虚地说道:“诸位乡贤!你们也知道北都沦陷,我大明将士的生活困苦啊。朝廷把我放在这里大半年没发过一分钱军饷了。”

    他顿了顿,扫视了一圈众人的反应。看到他们脸上露出的惊恐和不安的神情,杨文远心中更加得意了。

    他继续说道:“东平伯看着将士们饿着肚子守土心急如焚啊!无奈只得派人向涟水县的陈家求助。可是这贼子居然不为国分忧,反而暗中勾结闯逆!是可忍孰不可忍!今天让大家做个见证,让这通敌的贼子伏法!”

    随着杨文远的一声令下,“来人啊!带进来!”两名穿着布面甲的亲卫应声而上。

    他们押着陈熙珵走上了三楼。陈熙珵此刻已经面如死灰、浑身颤抖不已了。他知道自己的末日已经来临了。

    杨文远冷笑着扫了一眼被押上来的陈熙珵,然后从怀中掏出一堆信件,向众人展示道:“大家看!就是这个贼子,在国事艰难的时候不但不知道报国,反而勾结闯逆!这些都是他通敌的铁证!”他的声音充满了威严和不容置疑。

    陈熙珵此刻已经被吓得魂飞魄散,他拼命挣扎着,试图挣脱束缚,向在场的乡绅们求救。

    然而,他的嘴被堵住,只能发出呜咽的声音,眼中流露出绝望和哀求。

    杨文远见状,心中一阵快意,他大声说道:“对于这样的贼子,我懒得多说废话!来人啊!砍了!”他的声音如同晴天霹雳,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心悸。

    陈熙珵一听这话,眼中瞬间充满了恐惧和绝望,他拼命地向杨文远磕头求饶。然而,两名亲卫却毫不留情地将他踢翻在地。

    紧接着,一名士兵高举雁翎刀,寒光闪闪,对着他的脖颈猛地砍了下去。

    “噗嗤!”一声闷响,陈熙珵的头颅滚落在地,脖腔处喷出的血迹溅得到处都是。

    在场养尊处优的士绅们哪里见过这种血腥的场景,许多人被吓得一屁股坐在地上,还有几个年纪大的当场昏死过去。

    杨文远却面不改色心不跳,他冷冷地扫了一眼那些瘫软在地的士绅们,嘴角勾起一抹嘲讽的笑容。

    他可没时间等这些人慢慢苏醒过来,于是吩咐手下用凉水将他们泼醒。

    被冷水一激,那些昏死过去的士绅们纷纷苏醒过来。他们惊恐地看着杨文远手中的雁翎刀和陈熙珵身首异处的尸体,心中充满了恐惧和不安。

    杨文远见状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高声说道:“诸位!我相信你们都是爱国的乡贤,断然做不出陈熙珵这种人神共愤的事情来。所以左都督刘总兵派我下来请求诸位乡贤慷慨解囊以助军资!”说完他冲着几十个乡绅深深地躬了躬手表示敬意。

    然而他的眼中却闪过一丝狡黠和威胁的光芒,仿佛在说:“如果你们不配合的话,陈熙珵的下场就是你们的榜样!”

    局面已然如此,涟水县的大小乡绅地主们只能“慷慨解囊”,纷纷表示愿意出资以助军资。

    其中一位年约五旬的乡绅,颤抖着身躯走上前来,向杨文远拱手致意:“大人,我等愿意为国效力,帮助朝廷渡过难关。我方家愿出白银3000两,粮食3000担,以尽绵薄之力。”

    杨文远满意地点点头,说道:“方家主拳拳为国之心,在下深感佩服!我代万千为国守土的忠勇将士,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

    方家家主连忙摆手谦让:“不敢当!不敢当!为国分忧本就是我们应该做的。”

    有了方家的带头,其他乡绅地主们也纷纷挺身而出,踊跃捐献。仿佛在这一刻,他们都化身为仗义疏财的慷慨之士,争相为国解忧。

    最终,在场的众人都认捐了相应的款项和物资。经过一番统计,共筹集到白银34000两、粮草5万担。

    如此丰厚的收获让杨文远喜出望外,恐怕这涟水县一年的赋税收入也不过就只有三万两吧。

    临江鲜的酒宴在一片热闹和祥和的氛围中圆满结束。然而向海州搬迁的事情却丝毫不能停歇。杨文远继续忙着吸纳附近的流民加入队伍。

    黄河故道北岸,星罗棋布的窝棚区显得凄凉而破败,这是昔日繁华漕运留下的残影。

    生活在其中的漕丁们,因漕运断绝而陷入了无尽的绝望,他们衣衫褴褛,面黄肌瘦,只能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苟延残喘。

    突然,远处官道上马蹄声急促,数十骑如飞而来,领头的正是郑熙。他的到来,像一束穿透乌云的阳光,给这片死寂的土地带来了希望。

    “咣咣咣——”铜锣声在窝棚区各个角落急促地响起,打破了这片区域的宁静。

    “郑熙郑头领招募人手,想活命的都收拾家当跟着郑头领走!”士卒们大声地传递着这个消息,他们的声音充满了力量和希望。

    已经陷入绝望的漕丁们听到这个消息,一时间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们面面相觑,眼中闪烁着疑惑与期待的光芒。

    “这消息是真的假的?”一个瘦弱的漕丁低声问道,他的声音中充满了渴望。

    “我认识郑头领,那是个说一不二、讲义气的汉子!”一个中年漕丁肯定地说道,他的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他既然说了要给大家一条活路,那就一定不会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