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悲歌之力挽狂澜 » 第36章 庞青松

第36章 庞青松

    徐有伦领着军队进入海州城后,除了四处逃窜的守军外。

    还碰到了到处劫掠的乱兵,徐有伦看到前方几个卫所兵,背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正在跑路。

    手中的腰刀上还滴着鲜血,明显就是刚刚劫掠而来。

    两个卫所兵满脸血迹,面目狰狞,但看到徐有伦的军队追了上来,立刻吓得魂飞魄散。

    “冲上去把这两个人给我抓起来,敢有反抗的格杀勿论。”徐有伦一声令下,十几名精锐士卒如离弦之箭般冲了上去。

    两个卫所兵看到有人追了上来,吓得腿都软了。

    他们手中的腰刀“咣铛”一声掉在地上,然后直接跪了下来,连连求饶:“好汉!别杀我们,我们投降。”他们举起双手,脸上露出恐惧的神情。

    徐有伦走上前来,看着这两个卫所兵满脸血迹的样子,心中涌起一股怒火。

    他知道这是百姓的鲜血,恨不得一刀砍死这两个家伙。但是军队有纪律,抓到的人必须送去军法处审判,严禁私自用刑。

    他强忍住怒火,冷冷地说道:“把两个人带去军法处!”后面四名士兵立刻抢上前来,将两个卫所兵押走了。

    经过一夜的喧嚣和战斗,义军慢慢开始控制全城。

    军法官带着人马到处巡逻维持秩序,作奸犯科的人也逐渐减少了。

    杨文远骑着高头大马进了城,看到海州城内到处都有火光在闪烁,零星的喊杀声还在继续回荡在空气中。

    他环顾四周后问向身旁的张鹏:“知州在哪?”

    张鹏摇了摇头说:“文远啊,你糊涂啦。我不是一直跟着你啊,你都不知道知州在哪,我哪里会知道呢?”

    杨文远听后无奈地叹了口气,知道问这个家伙也是白问。于是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径直来到了海州州衙寻找知州的踪影。

    知州衙门内,早已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知州宋建亭焦急地在厅内踱来踱去,每一步都显得无比沉重。

    突然,一个人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气喘吁吁地说道:“老爷,不好了,贼军进城了!”

    宋建亭闻言,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他颤抖着声音问道:“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那人急促地喘着气,回答道:“快跑啊!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就在宋建亭准备仓皇逃窜之际,边上的幕僚急忙上前劝阻道:“东翁,不可啊!如今外面兵荒马乱,到处都是乱兵。现在出去无异于自寻死路。”

    宋建亭额头上冷汗直冒,他无助地看着幕僚,焦急地问道:“那如何是好啊?难道我们就坐以待毙吗?”

    边上的文士庞青松摸了摸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降!”

    “投降闯贼?”宋建亭惊愕地看着庞青松,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庞先生,你别开玩笑了。”

    庞青松神情严肃地解释道:“东翁,此非戏言。现在投降或许还能有一条生路,而硬拼则必死无疑。我们可以先虚与委蛇,稳住贼军,然后再趁机逃脱。”

    听到“生路”两个字,宋建亭眼中闪过一丝动摇。他环顾四周,只见同僚们一个个都面露惊恐之色,显然也都赞同庞青松的意见。

    他心中暗叹:罢了罢了,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只要先保住性命,日后总有机会东山再起。

    主意打定后,宋建亭率领着一群州衙官员走出了前厅。他们来到门前的广场上,齐刷刷地跪了下来。

    州同知、通判等数十名官员紧随其后,也都纷纷跪倒在地。一时间,整个广场上跪满了官员的身影。

    杨文远骑着高头大马缓缓来到海州州衙前,眼前的破旧景象令他惊讶不已。斑驳的墙面仿佛经历了无数风雨的洗礼,每一块砖石都透露着岁月的沧桑。

    墙角和台阶上布满了青苔,这些顽强的生命在寂静的角落里默默诉说着历史的久远。

    屋顶上,几株杂草顽强地探出头来,仿佛在向世人展示它们的生命力。整个州衙给人一种破败、萧条的感觉。

    杨文远走进衙门,穿过昏暗的走廊,来到了州衙正厅。

    此时,他惊讶地发现,正厅内竟然跪着几十名官员,他们衣冠不整,有的青色官袍,有的绿色官袍,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大明朝的官制规定,四品以上官员穿绯色官袍,五品到七品则是青色,七品以下则穿绿色。

    看着眼前的场景,杨文远心中不禁感叹,这些官员平日里作威作福,如今却跪在自己面前,真是世事无常啊。

    他环顾四周,大声问道:“哪位是知州大人?”

    跪在最前面的宋建亭闻言,马上抬起头来,颤声说道:“将军!下官就是知州宋建亭,宋某带领州衙属官恭迎将军。”

    杨文远点点头,示意他起身。他抬手说道:“诸位都起来吧。”随着他的话音落下,众官员如蒙大赦,纷纷起身站在一旁。

    杨文远指着宋建亭说道:“知州大人留下,其余人先散了吧。各位放心,我军不会惊扰尔等家人的。”众官员闻言千恩万谢,纷纷退了下去。

    宋建亭则跟着杨文远来到了正厅。他在正厅大堂坐定后,扫视了一眼站在下首的宋建亭和他的幕僚庞青松。

    他好奇地问道:“不知大人边上这位是?”

    宋建亭躬身行礼后回答道:“这是在下的幕宾庞青松。”

    庞青松闻言也躬身行礼道:“见过杨将军!”他的声音中透露着一丝敬畏和谦卑。

    在这个乱世之中,能够保全性命已是不易,所以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杨文远目光锐利地直视着宋建亭,语气坚定地问道:“宋大人,如今海州地界可有海船?”

    宋建亭面露难色,思索良久后才小心翼翼地回答:“将军,您以后切莫再称呼下官为大人了。至于海船,官面上并无海船,但州内确有许多海船掌握在士绅手中,他们从事着与倭国的贸易。”他边说边观察着杨文远的反应,生怕自己的回答会引起对方的不满。

    听到“海商”二字在杨文远脑海中浮现,他瞬间联想到了明朝东南沿海一带那些权势滔天的海商集团。

    他深知海州并非海商的大本营,真正的大本营位于江南以及浙江、福建、广东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