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悲歌之力挽狂澜 » 第37章 天下之势

第37章 天下之势

    特别是江南地区,作为东南霸主郑芝龙的主要货源地,历史上郑芝龙之所以选择投降满清,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货源地被清军占领,这对他的海洋贸易帝国造成了致命打击。因此,杨文远对海商势力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认识。

    他点点头,表示理解,并继续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请宋大人出面召集一下海商势力,并在海州最大的酒楼帮我包个场。不知宋大人意下如何?”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对宋建亭的尊重和期待。

    宋建亭躬身行礼,恭敬地回答道:“将军放心,宋某定当竭尽全力完成您的嘱托。”说完,他便准备转身离去。这时,庞青松也打算跟随宋建亭一同离开。

    然而,杨文远却叫住了他:“庞先生请留步,我有事想请教。”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对庞青松的关注和重视。

    庞青松一愣,随即转过身来,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对着杨文远又是一礼:“将军有何吩咐?请尽管明示。”他心中忐忑不安,不知道这位义军将领究竟有何意图。

    杨文远见宋建亭已经走出门外,便开门见山地问道:“不知庞先生的履历如何?能否详细说说?”他对庞青松的背景和经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庞青松略一沉吟,而后娓娓道来:“崇祯十五年,朱仙镇那场大战,督师丁启睿战败,大明的形势急转直下。我作为幕宾之一,在乱军中与大军走散。战后,我随着败军流落至南直隶地区,那段日子,真是颠沛流离,苦不堪言。”

    他轻叹一声,继续说道:“后来,得幸于好友的援手,我在他的引荐下担任了海州知州的幕宾。这些年来,我一直辅佐宋知州处理州内事务,尽己所能为海州的百姓谋福利。虽然未能重振家国,但也算是在这乱世之中,为一方百姓求得了一丝安宁。”

    杨文远微微挑眉,好奇地追问道:“哦?如此说来,宋知州在任上可是位受百姓爱戴的好官?”

    庞青松稍作迟疑,随即点了点头,肯定地说道:“确实,宋知州在任期间,虽不能说政绩卓著,但也算是为百姓做了些事情。在赋税徭役方面,他也是尽量与上官和士绅周旋,不曾肆意盘剥百姓。在如今的大明朝,这样的官员确实不多了。”

    说到此处,庞青松不禁轻叹一声,话锋一转道:“然而,在这污浊的世道里,想要真正为百姓谋福祉,又谈何容易?宋知州虽然有为民之心,但终究力量有限,难以扭转乾坤。就如同我辈读书人,空有满腹经纶、一腔热血,却又如何能够在这乱世之中施展抱负、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呢?”言语之间,不禁流露出几分无奈与悲愤之情。

    杨文远闻言默然许久,方才缓缓说道:“庞先生所言极是。如今这世道混乱不堪、民不聊生,朝廷上下沆瀣一气,衮衮诸公就知道盘剥黎庶,这世道确实污浊不堪啊。”

    庞青松悠悠的说道:“尽人事听天命罢了!哎!”

    杨文远对庞青松的敬重之情更甚。他感叹道:“庞先生真乃义士也!在这乱世之中,能够坚守初心,为百姓谋福利,实属难得。我杨文远虽为武夫,但也懂得敬重有学问、有德行之人。今后若有需要,还请庞先生不吝赐教。”

    庞青松连忙躬身行礼道:“将军过奖了!在下才疏学浅,能够为将军效力,实乃三生有幸。今后若有用得着在下的地方,请尽管吩咐,在下定当竭尽全力相助。”

    杨文远眉头微皱,沉声问道:“多谢先生相助,只是在下心中还有疑问,如今闯贼已经败退出神京,先生如何看待这天下大势?”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当前局势的深深忧虑。

    庞青松闻言一愣,有些结巴地回答道:“将军不是……不是闯王麾下的人吗?怎么如此称呼闯王?”他心中暗自揣测着杨文远的身份和立场。

    杨文远放声大笑起来,解释道:“我是淮安的义军,并非闯逆之辈。若有机会,我还是愿意接受朝廷的招安,为国效力。”他的笑声中透露出豪爽与坦诚,让庞青松心中的疑虑稍减。

    庞青松轻舒一口气,感慨道:“如此说来,我就放心了。闯逆之辈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难成大器。然而,我心中所忧者,乃是建州女真啊!”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未来局势的深深忧虑。

    杨文远故作惊讶地说道:“建州女真?那群蛮夷之辈,不过数十万人马,怎敢窥视我中原神器?”他虽然口中如此说,但心中却清楚以后满清将是整个大明的生死仇敌。

    庞青松嗤笑一声,摇头道:“将军难道没有听说过蒙元的故事吗?女真虽然人数不多,但他们勇猛善战,且野心勃勃。若不加以防范,恐怕蒙元之事不远矣!”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未来的担忧。

    杨文远瞪大了眼睛,认真地听着庞青松的分析。他点头赞同道:“先生所言极是!女真狼子野心,不得不防。那么依先生之见,我大明接下来该如何应对呢?”

    庞青松无奈地摇了摇头,叹息道:“回天乏术了。我听说五月初一日,福王已经拜谒了孝陵并入东华门。初二日在百官劝进后于初三日称监国了。然而福王何许人也,岂能担起社稷之重?”

    庞青松深吸一口气,继续说道:“如此混乱的局面,大明王朝已是风雨飘摇。福王就算有心重振朝纲,但他既无才德,又缺乏决断,不过是个被权臣操控的傀儡罢了。江北四镇和左良玉等军阀更是各自为战,只顾争夺地盘和利益,根本无暇顾及国家的安危。”

    “更为严重的是,”庞青松顿了一顿,声音略显低沉,“满清铁骑在北方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南下。一旦他们突破了长江防线,大明王朝将彻底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到那时,天下苍生将遭受无尽的苦难。”

    杨文远听得心惊肉跳,他紧握双拳,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先生所言极是!我等身为大明子民,绝不能坐视不管。纵使局势艰难,也要拼尽全力,为这天下苍生谋一条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