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悲歌之力挽狂澜 » 第39章 慷慨解囊

第39章 慷慨解囊

    临海阁三楼,此刻已被宋知州精心布置,专为今日的重要场合而准备。海州城内的士绅名流,不论老少,皆受邀而至。

    他们心知肚明,这场酒宴非比寻常,无人敢轻易缺席。这就是强权威压带来的效果。

    杨文远在亲卫的簇拥下,缓步踏上三楼。

    他身着一袭青色绸衣,衣摆随风轻扬,显得既庄重又不失风雅。腰间佩戴的精致玉佩,更添了几分贵气。

    他的目光深邃,步伐稳健,每一步都透露出威严与自信。

    进入三楼大堂,杨文远的目光在众人身上缓缓扫过。这些士绅们,有的白发苍苍,有的正值壮年,有的身形富态,有的则显得清瘦。

    然而,他们的衣着却出奇地一致——朴素无华,仿佛是在刻意掩饰自己的财富。

    杨文远心中明镜般清楚,这些人在装穷充愣。

    但他并未表露声色,而是面带微笑,向众人拱手施礼道:“杨某初到海州,便得各位抬爱,实感荣幸。今日设宴,一是为与各位相识,二则是有事相商。若有惊扰之处,还请海涵。”

    他的话语刚落,大堂内便响起一片恭维之声。

    “杨将军太客气了!”一位老者捋着胡须说道,“能得将军青睐,是我等之幸啊!”

    “是啊,杨将军英明神武,我等仰慕已久!”另一位中年士绅附和道。

    “今日能亲眼见到将军风采,实在是三生有幸!”又有人感叹道。

    恭维之声此起彼伏,仿佛要将杨文远捧上天去。然而他却始终保持着微笑和谦逊的姿态,仿佛这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待众人恭维之声稍歇,杨文远才继续说道:“各位的抬爱,杨某自当笑纳之。然而,杨某今日前来,实有一事相求。如今乱世纷争,杨某领着弟兄们求活,实在是艰难。因此,杨某厚颜请求各位慷慨解囊,以助军资。”

    他的话语一出,大堂内顿时陷入了一片寂静。气氛变得尴尬无比,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此时,宋建亭站了出来,打破了这尴尬的沉默。

    他微笑着对众人说道:“诸位乡贤,杨将军威名远播,有他守护海州,我们自然可以高枕无忧。但正如杨将军所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军队的日常开销可不是小数目。我们海州士绅向来以慷慨著称,如今国家有难,将军有求,我们怎能袖手旁观呢?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慷慨解囊,共助军资的。”

    宋建亭的话音刚落,海州最大的士绅、同时也是海州通往倭国最大海商乔世明便开口了。

    他捋着胡须,神色庄重地说道:“知州大人所言极是。杨将军及麾下将士为了保护我们海州百姓的安危,不惜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我们又怎能忍心看着这些忠勇将士忍饥挨饿呢?我乔家虽然不算富裕,但也愿意尽一份绵薄之力。我愿意出银2000两,粮草1000担以资军用。还望杨将军千万不要嫌弃。”

    听到乔世明的话,杨文远顿时松了一口气。

    他感激地看了宋建亭一眼,心想这个宋知州果然是个妙人儿,关键时刻能替自己解围。

    接着,他向乔世明拱手致谢道:“乔东主高义!杨某代麾下将士多谢了!”说完,他朝乔世明深深地行了一礼。

    乔世明连忙摆手说道:“不敢当!不敢当!杨将军护卫乡梓,老朽不过略尽绵薄之力罢了。”他的脸上满是谦逊和真诚,仿佛这一切都是他应该做的。

    杨文远再次感谢道:“多谢乔东主!您的慷慨解囊,杨某铭记在心。”说完,他再次扫视了一眼在场的众人。

    那眼神中透露出一种期待和鼓励,仿佛在说:“还有谁愿意与乔东主一同支持我们?”

    乔世明的表态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瞬间打破了现场的宁静。

    海州最大的士绅都已慷慨解囊,其他在座的士绅们自然也不能落后。

    “乔东主高义,我等自当效仿!”一位中年士绅站起身来,朗声说道,“我愿出银五百两,以助军资。”

    “我也愿意出三百两!”另一位老者捋着胡须,声音洪亮地表态。

    “我出八百两!”

    “我出五百担粮食!”

    ……

    随着一个个士绅的表态,现场的气氛逐渐缓和起来。

    众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交谈声、碰杯声此起彼伏,仿佛之前的尴尬和沉默都已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杨文远看着这一幕,心中暗自松了一口气。

    “诸位乡贤如此慷慨解囊,杨某感激不尽!”杨文远端起酒杯,站起身来向众人致谢,“我杨某在此立誓,定将竭尽全力守护海州安危,绝不辜负诸位的厚望!”

    说完,他一饮而尽,将酒杯重重地放在桌子上。他的目光坚定而有力,仿佛在说:“有我在,海州无忧!”

    众人见状纷纷起立鼓掌喝彩,场面一时达到了高潮。

    就在临江阁内气氛热烈、觥筹交错之际,海州城的街头巷尾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各级军法官的严格约束下,那些原本因战乱而惶恐不安的百姓们开始逐渐安定下来。

    军法官在城中各处带队巡逻,维护着城内的治安。

    与此同时,义军士卒们也在城中巡逻。

    杨文远的义军在进城后,严格遵守军纪,由军法官严格管理。

    士兵们列队巡逻,步伐整齐划一,兵器在阳光下闪耀着寒光。

    军法官则带着人马在城内各处张贴安民告示,让百姓们安心生活。

    起初,海州的百姓们用惶恐和畏惧的眼神看着这些全副武装的士兵,心中充满了不安。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发现这些士兵并没有任何恶意,反而对百姓们礼貌有加,于是也逐渐放下了心中的戒备,回归了正常的生活。

    “老李头,你看这些士卒,跟以前那些可不一样啊!”一个老者对身旁的同伴说道。

    “是啊,看他们这样子,倒是挺有规矩的,希望这次能有个太平日子过吧。”老李头回应道。

    两人的对话代表了海州百姓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