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悲歌之力挽狂澜 » 第40章 硝石和硫磺

第40章 硝石和硫磺

    在军法官和义军士卒的共同努力下,海州城逐渐恢复了往日的安宁与秩序。

    数日后,街道两旁的店铺开始陆续营业,百姓们也纷纷走出家门,开始了正常的生活。

    城中再次响起了欢声笑语和热闹的市井声,仿佛那些战乱和惶恐都已经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临海阁上依旧灯火通明。杨文远邀请了海州最有头面的七位士绅,同时也是在海商中举足轻重的人物,共同商议要事。

    这些士绅们在海州城内有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力,他们的举动往往能左右一城的风云。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杨文远站起身,举杯向众人敬酒。

    他神色庄重,语气诚恳地说道:“诸位东主,杨某初来乍到,能得各位鼎力相助,实在是三生有幸。在此,杨某敬各位一杯,以表谢意。”

    说着,他一饮而尽,然后将酒杯倒置,以示诚意。众人见状,也纷纷举杯回敬,场面一时达到了高潮。

    杨文远放下酒杯,继续说道:“杨某虽然不才,但也知道投桃报李的道理。各位看得起杨某,杨某自然也要为各位谋些福利。不知各位手中可有铁锭、硫磺、硝石、火药的生意?”

    他的话音刚落,乔世明便率先开口道:“倭国盛产硫磺,这个我有门路。如果将军需要,我可以代为采购。”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几分自信,仿佛这件事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杨文远闻言大喜,连忙问道:“不知乔东主作价几何?”

    乔世明略一思索后回答:“硫磺半两银子一斤。”这个价格虽然不算便宜,但也在杨文远的接受范围之内。

    杨文远轻轻颔首,表示满意。然后他将目光投向了其他士绅,问道:“你们可能采购到硝石?”

    这时,一个中年士绅站起身来回答道:“在下有硝石的路子,可以代为采购。”他的声音洪亮有力,给人一种十分可靠的感觉。

    杨文远对着那个中年士绅拱了拱手说:“不知高姓大名?”

    那人回答说:“贱名不敢污了将军的尊耳,在下姓李,名淑道。”他的态度十分谦逊,让人感到舒适。

    杨文远又问:“原来是李东主。久仰!久仰!不知硝石作价几何?”他对李淑道的称呼十分亲切,仿佛两人已经是多年的好友。

    李淑道略一沉吟后说道:“硝石80文一斤。”这个价格比杨文远预想的还要低一些,这让他更加满意了。

    此时的火药制造,采用的是经典的1硝2黄3木炭的配比。在这种配比中,木炭作为填充物,其来源广泛且易得,几乎不需要计入成本。

    因此,火药的主要成本实际上集中在硫磺和硝石这两种原料上。

    经过精细的计算,杨文远得知,按照当前的价格,1斤火药所需的硫磺和硝石成本大约在250文左右。

    这意味着,制造6斤火药的成本仅为1两银子。当这个成本被放大到6000斤火药时,也仅仅需要1000两银子。

    这样的成本,对于大规模制造和储备火药来说,无疑是相当低廉的。

    这个发现让杨文远感到十分兴奋。他深知,火药在战场上的威力巨大,而如此低廉的成本,将使得他能够大规模地制造和储备火药,从而极大地提升军队的战斗力。

    杨文远按捺住内心的激动,对着李淑道深深一礼,说道:“李东主,杨某感激不尽。”

    李淑道见状连忙摆手,谦逊地说道:“将军言重了,能为您尽一份力,是我等的本分。”

    杨文远又转向众人,郑重地说道:“诸位东主,杨某在此立誓,必将竭尽全力守护海州,不辜负大家的厚望。同时,杨某也保证,今后在军需采购上,一定优先考虑各位的生意。”

    众人闻言纷纷起立鼓掌,场面一时热烈非常。

    杨文远再次端起酒杯,向在场的士绅们敬了一圈酒。

    他深邃的目光在众人脸上一一扫过,然后缓缓开口问道:“那么,各位乡贤!可有经营闽铁和广铁的?”

    他的话音刚落,一个年约三旬、体态丰腴的胖子便站起身来,自信满满地说道:“在下可以代为采购!”

    杨文远闻言,目光立刻转向了那位中年胖子,眼中闪过一丝探究的神色。他微微颔首,示意对方继续说下去。

    中年胖子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广铁的价格是150文一斤,而闽铁的质量稍好,价格略高一些,需要180文一斤。广铁主要产自佛山,而闽铁则因产地不同,品质上略有差异。”

    杨文远听后,心中暗自盘算。他知道,铁锭是制造兵器的重要原料,而闽铁和广铁都是当时市面上质量上乘的铁料。

    能够以这样的价格采购到这两种铁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想到这里,他眼中闪过一丝果断的光芒,开口说道:“既如此,我军以后的铁锭、硝石、硫磺就交给三位了!”他说着,向乔世明、李淑道以及那位中年胖子三人举杯示意。

    三人闻言,脸上都露出了欣喜之色。他们知道,能够与杨文远合作可以让他们赚的盆满钵满,对于他们来说也是一种难得的机遇。

    于是,他们纷纷端起酒杯,与杨文远一饮而尽。

    杨文远虽然喝了不少酒,但他的神色依旧清明如初。

    古代的酒度数不高,对于曾经体验过后世高度白酒的他来说,这些酒根本就喝不醉人。

    他放下酒杯,看着眼前的三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信心。

    当夜,杨文远满心欢喜地回到了州衙。他的步履轻快,脸上的笑容如春风般温暖。一进屋,他便迫不及待地召唤来了心爱的阿莲。

    阿莲款步走来,她的眼眸里闪烁着温柔的光芒。她轻轻地扶着杨文远进入卧室,细心地为他宽衣解带,每一个动作都透露出深深的关爱。

    杨文远一把将阿莲搂入怀中,他的声音里充满了激动:“莲儿!你知道吗?今天我太高兴了,我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