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悲歌之力挽狂澜 » 第50章 跨海

第50章 跨海

    杨文远却并没有因此气馁。他气定神闲地笑了笑,说道:“乔东主所言非虚,但我并不认为那些卫所兵能够构成太大的威胁。在我看来,他们不过是一群土里刨食的苦哈哈而已。只要我们动作迅速,而且是在晚上偷袭,迅速突破城防,登州便可一举而下。”

    乔世明听到这里,不禁对杨文远的胆识与魄力感到佩服。

    他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将军已经决定了,那么老朽也不多说什么了。来,你我举杯,预祝马到成功!”说着,他端起酒杯向杨文远示意。

    杨文远也端起酒杯站了起来,与乔世明轻轻一碰杯,豪气干云地说道:“马到成功!”

    崇祯十七年六月初一,天空阴沉沉的,淅淅沥沥的小雨如细丝般飘落,打在海州港码头的石板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海港内,货船整齐地排列着,船身随着海浪轻轻摇摆,仿佛是在焦急地等待着即将到来的旅程。

    一队队士卒整齐地排列在码头上,等待着登船的命令。

    军官和军法官在一旁来回巡视着,他们严肃的表情和锐利的目光让士卒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然而,许多战士的脸上仍然写满了迷茫和不安,他们不知道自己将要去向何方,未来的命运如何。

    一个年轻的士兵低头看着自己的手中紧握的武器——一根削尖的木头,他不禁感到怀疑。这样的装备,真的能刺死敌人吗?

    他抬头看了看周围的同伴,发现他们手中的武器也大同小异,简陋而粗糙。

    “喂,你说我们这样去打仗,能有多少胜算?”一个义军士兵忍不住小声地对旁边的同伴说道。

    “谁知道呢,不过当兵吃粮就这个命运,反正你我都是烂命一条,杨将军赏我们饭吃,我们就得给他卖命。”同伴苦笑着回答,“只希望老天爷能保佑我们吧。”

    海风轻轻地吹拂着,带来了海水的咸味和微凉的触感。

    然而,它却无法吹散众人心中的阴霾和不安。士卒们默默地站在码头上,等待着命运的安排。

    码头上,无数苦力正忙碌着往船上装卸军需物资。

    他们赤裸着上身,汗水与雨水交织在一起,顺着脸颊流淌下来,滴落在地上化作一串串水花。他们的背影在雨中显得格外坚韧和辛劳。

    “喂,你们看到了吗?义军要去哪啊?”一个年轻的苦力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小声地对旁边的同伴说道。

    “老子又没瞎,怎么会看不到,那你说他们去哪儿?”另一个苦力好奇地凑了过来。

    “谁知道呢,可能是要逃跑吧。”年轻的苦力耸了耸肩,不以为意地说道。

    “逃跑?难道官军打过来了?”又一个苦力加入了他们的谈话。

    “我看是鞑子打过来了。”一个声音突然插了进来,吓得众人一大跳。

    但见说话的是一个满脸皱纹的老苦力,他手里提着一壶酒,脸上带着几分嘲讽的笑容。

    众人闻言都沉默了片刻,然后一个年长的苦力淡淡地说道:“天塌下来有个子高的顶着,你我这种苦哈哈操那个心干嘛。来,喝酒!”说着,他举起手中的酒壶向众人示意。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他们围坐在一起喝起了酒。酒香弥漫在空气中,与海风带来的咸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海港气息。

    而此时,杨文远站在船头,眺望着远方的大海。海天一色,波涛汹涌。海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襟,带来了一阵阵清凉和咸咸的味道。

    货船渐渐驶离了海港,进入了大海的怀抱。海浪轻轻拍打着船身,发出“哗哗”的声响,仿佛是大海在欢迎着这些勇敢的征途者。

    海风渐渐大了起来,吹得船帆猎猎作响,也让每个人的衣襟都迎风飘扬。

    张鹏穿过甲板上忙碌的人群,他的目光锁定在船头那道孤独的身影上——杨文远,这位义军的统帅,此刻正独自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他的背影在海风中显得尤为坚定,却又带着几分寂寥。

    张鹏走上前去,轻声问道:“文远,我们真的能打下登州吗?”他的声音里透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担忧。

    杨文远并没有回头,他的眼睛依旧凝视着茫茫的海面,仿佛能透过波涛看到未来的命运。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吐出,说道:“听天由命吧。”

    张鹏沉默了片刻,又忍不住说道:“就算我们打下了登州,接下来还要面对满清鞑子的铁蹄。我真的不知道,我们的胜算到底有多少。”

    杨文远微微侧过头,斜了张鹏一眼,他的眼中闪过一丝不悦。

    他皱了皱眉,说道:“你小子从一开始到现在就一直在说丧气话。能不能说两句好听的?你问我,我问谁去?”

    张鹏被杨文远的话噎了一下,他尴尬地笑了笑,说道:“得,爷!我惹不起你。我这就去带队伍去。”说着,他转身就要走。

    杨文远却突然挥了挥手,不耐烦地说道:“滚滚滚!别在这里烦我。”他的声音里带着几分烦躁和无奈。说完,他又转回了头,继续凝视着远处的海面。

    杨文远的心中确实没有底。万一打不下登州,等待他的可能就是万劫不复的深渊。

    到时候,他只能带着残余的部队南逃,而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的悲剧也将无法阻止地上演。一想到这里,他对南明君臣的恨意就加深了几分。

    那些只会党争的朝臣和东林党人,他们为了一己私利不顾国家的安危,最终导致了大明的灭亡。

    当多铎的大军如狼似虎地南下时,那帮曾经高谈阔论、标榜忠义的朝臣和东林党人,却毫无心理负担地跪倒在南京城外,卑躬屈膝地迎接敌人的到来。

    那一天,大雨如注,滂沱而下,仿佛连老天爷都看不下去这帮无耻之人的行径,用泪水洗刷着这世间的污浊。

    杨文远站在船头,远远地望着南京城的方向,心中充满了愤怒和无奈。他恨这帮贪生怕死、卖国求荣的“猪队友”,他们不仅葬送了国家的未来,也辜负了无数百姓的期望和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