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悲歌之力挽狂澜 » 第49章 借用海船

第49章 借用海船

    杨文远听完两人的对话,对登莱的形势有了大概的了解,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他清楚地认识到,登莱地区目前只有两股比较大的势力:一是刘泽清的部将杨威率领的营兵;二是各地的土贼。对于土贼,他根本不屑一顾,认为他们根本不足为虑。

    于是,杨文远果断地做出了决定:“两位先生,时间紧急,我们的计划不能有任何改变。我们必须立即行动,先渡海攻打浮山前所,以此为根据地。然后留下郑熙的千户队2000人和流民驻守,我们轻装前进,绕到山东北部,突袭登州。”

    李景行和庞青松见杨文远已经做出了决定,便不再多言。

    于是,两人躬身领命,准备立即展开行动。整个房间里充满了紧张而严肃的气氛,每个人都清楚地意识到,一场关乎未来的战斗即将拉开帷幕。

    在临海阁的雅间内,杨文远、乔世明、李淑道与汤世珍再次聚首一堂。

    阁内装饰极尽奢华,细腻的壁画描绘着仙境般的景致,每一笔都仿佛蕴含着仙人的灵气。

    精心打磨的梨花木桌椅,其纹理宛如天然的画卷,既古朴又典雅。角落里的青铜香炉中,檀香袅袅升起,那沁人心脾的香气轻轻钻入杨文远的鼻中,令他顿感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窗外,海州(即今日的连云港市)的繁华街景若隐若现,五月底的海风带着微微的凉意和大海的咸鲜,吹拂过桌上的佳肴。

    桌上陈列的美食琳琅满目,色香味俱全,既有肥美的海鲜,也有精致的地方小菜,每一道菜都散发着诱人的香气,仿佛在诉说着海州的富饶与多彩。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四人的话题也逐渐深入。

    杨文远放下手中的酒杯,眉头紧锁,沉声说道:“三位东主,我刚得到可靠消息,清廷即将有大动作。他们计划派遣工部侍郎王鳌永,并加封方大猷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山东。这两人的到来,恐怕山东将不再为我国朝所有了。因此,我决定我们必须立即出兵山东,与鞑虏争夺圣人故里,绝不能让他们得逞。”

    乔世明闻言,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他惊呼道:“闯贼在北方还未平定,满清鞑子竟然如此嚣张,敢派兵前来山东?”他的声音中透露出深深的惊讶与不解。

    杨文远轻轻叹了口气,眉头紧锁,解释道:“乔东主,有些事情你可能还不太了解。根据我的探子回报,大同总兵姜瓖已经与清廷暗通款曲多次了。原恭顺侯吴惟华也频繁地派遣使者与姜瓖秘密接触,他显然已经有了反叛之意。一旦大同失守,晋北地区将迅速沦陷,太原城也将面临两面夹击的险境。清军一路从代州宁武杀来,一路从东边的故关杀来。届时,闯贼在北方的势力恐怕会被逼得不得不退回陕西老家。”

    汤世珍听到这里,忍不住插话道:“这岂不是让建奴有了可乘之机?他们会不会趁机调转枪口,直接进攻江淮呢?”他的语气中透露出浓浓的担忧。

    杨文远点了点头,沉声说道:“汤东主所虑不无道理。如果没有人能够牵制住建奴的后方,他们确实有可能会长驱直入,大举进攻江淮。因此,我愿效毛帅故事,去山东建功,威胁京畿,从而间接减轻闯贼在北方的压力。”

    李淑道一直在旁边默默听着,此时他心中虽然对杨文远的计划有所保留,认为凭借这几千人马很难挡住建奴的兵锋,但他并没有表露出来。

    杨文远见众人都没有异议,便站起身来,端起酒杯郑重地说道:“杨某在这里有一事相求。我打算渡海进攻山东,但苦于没有海船可用。因此希望两位东主能够仗义援手,借船给我,助我一臂之力。”

    李淑道闻言沉思片刻后说道:“将军为何不考虑走陆路呢?从赣榆县进入山东或许更为稳妥一些。”

    然而杨文远却摇了摇头坚定地说道:“陆路虽然稳妥但太过漫长且损耗巨大,我还是倾向于走海路。”

    乔世明见杨文远已经下定决心,便率先表态支持:“当初我们三人已经说过会全力支持杨将军。现在我乔家愿意出海船十艘助你渡海。每艘船可装载两百人左右。”

    杨文远闻言大喜过望,连忙道谢:“乔东主高义!但是杨某不会让你们白忙活的。一条船我愿意出五百两银子一个月作为租金。我需要五十艘船,请三位帮我代为筹措。”

    乔世明豪爽地表示没问题:“杨将军放心好了!这件事情就交给我们来办吧!”

    酒宴接近尾声,杨文远目光在乔世明身上流转,感受到他的积极与热忱,心中有了计较。

    待李淑道和汤世珍离去后,他转身回到三楼,面对着乔世明,深深地拱了拱手,语气诚恳地说道:“乔东主,我有一事还需与你详细商议。我计划进入登州水城,不知乔东主在登州是否有生意往来?”

    乔世明闻言,微微一愣,随即淡淡地笑了笑,说道:“去往倭国,登州的确是一个重要的补给点。因此,我的船只经常会在那里停靠。”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对登州的熟悉与了解。

    听到这个好消息,杨文远的眼中闪过一丝激动的光芒。他急切地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请乔东主派出可靠的人手,掩护我进入登州水城。我打算在那里夺取登州,作为我们的立足之地。”

    然而,乔世明并没有立刻应承下来。他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实不相瞒,登州并非易攻之地。那里驻守着数千守军,其中山东海防总兵官刘泽清的旧部参将杨威在山东驻守,虽然他现在莱州剿灭贼寇,但登州仍有他的一千战兵。加上登州卫的四千卫所兵,如此多的兵力恐怕进攻不易啊。”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对登州防守力量的重视与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