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望云山 » 闻旁观者

闻旁观者

    随着近些年,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手机的全面普及,每一位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人又多了另一层身分——网民。籍由互联网平台,我们可以轻易表达自己的看法,抒发内心的情感,通过媒体报道的一件事情,我们可以全程参与,议论,评价或者伸出援手,这说明群众对自我意识的觉醒,每个人都在发挥着自己的话语权,这是教育以及法律普及的结果,但是这种积极参与的背后是一颗真心服务社会的心,还是只是作为看热闹者冷眼旁观的心态?

    每个人对于一件事总会有自己的看法,这种看法与这件事情本身并没有太大的关系,因为事件已经发生,除却在网络上发酵而被全程直播引至众多参与者参与其中,这是时候网友的话语便会形成舆论压力,这时候面对舆论政府,或者当事人必定会做出反应,以抵消舆论所带来的影响。然而大多数时候这种引起重视的事件只是极少数,这也意味着我们在微博热搜,娱乐事件,时事新闻下的评论只是在表达自己主观的看法,支持我的皆是朋友,反对我的都是对手,各种观点相互倾扎,反对者们举例论证说明,更有甚者互相谩骂以至成为水火不相容,这时候似乎所有参与者都以为自己与所评论的事情息息相关,看似脱离了旁观者,可是所做所为除了增添几条评论,点赞认同,对于事件本身并没有产生本质的影响。

    如同看见倒地不起的老人,一群人在讨论他是怎么摔倒的,有人说他是自己摔倒的,有人说他是被一名急匆匆的小伙子撞到的,两人为各自的观点争执不休,甚至大打出手,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看法,各自归到自己所赞同的队伍,可是老人依旧躺在那无人扶起。我们乐意参与到一事件的前提必须对自己不会带来任何不好的后果,所以当下社会路人很多,网民很多,可是发自内心去服务社会的人却很少。

    古语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每位读书人应当树立的目标,虽然宏大而又遥不可及,但是正因如此才要引得有志之士前仆后继为此奋斗,不可为而为之才能明确内心,坚定意志。时常听到有人说这个社会太过冷漠,物欲横流,每个人都脚步匆匆却又不知道在做什么,中国自从计划经济解体,确立了以市场经济为主体的经济体制,这种经济政策帮助了新中国在国际地位上立足,而且使得国民经济一直飞速增长,在这欣欣向荣的背后,从一开始的我为祖国奋斗,我会集体奋斗,到我为自己奋斗,自我意识的觉醒,人们必将争取所拥有的一切权利。

    正如西方社会,面对不公的集体游行,弱势群体的联合都会左右国家政策和领导人的决议,他们同样也关注自身的利益,只是把这种利益上升到以法律法规的确定以此达到稳定,作为纳税人他们明确知道国家是服务于人民的,因为我缴纳了钱就是为了保证我的生活安定,不然我为什么要出这份钱呢。西方人关注民主,自由就像是日常吃饭,呼吸一样正常,这种原因虽然与历史,地理,经济制度有关,但是更与自己有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虽然知道这句话的意思,可是为此抛头颅洒热血的却很少。

    余时英曾在《中国情怀》里讲述了这样的一个故事“昔有鹦鹉飞集陀山,乃山中大火,鹦鹉遥见,入水濡羽,飞而洒之。天神言:尔虽有志意,何足云也?对曰:常侨居是山,不忍见耳!天神嘉感,即为灭火,”不忍见耳道出了多少有志之士期望国家改变,繁荣昌盛的心声,即便现在我们处于和平时代,为之努力的就是找个工作,担忧的也是自己的将来,似乎国家对于当下的我们太过遥远,可是当灾难发生,是谁守卫我们?儒家思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反之,当我们遇到事情,先自己解决,解决不了求之父母,父母解决不了报之国家,倘若像是08年汶川大地震那样,除了国家的援助,国际上各个国家也是纷纷伸出援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是天下人的力量,可是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若是天下人尽是旁观者,五湖四海亦将枯竭;弱水三千一人取一瓢,三亿人共同饮之,余下的或许只能是各自的瓢。

    2016年6月3日,晚16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