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绍圣元年 » 第三章 大婚

第三章 大婚

    五月十八,清晨赵佣便被那些嬷嬷们,像个木偶一样摆弄来百弄去,昏昏沉沉中,已经坐到了文德殿的御座之上,摆着一副营业笑容。身后坐着高太皇太后跟向太后倒是喜笑颜开,一旁的生母朱太妃却是绷着一张脸。因为眼前的儿媳妇,是她们二人亲自挑选的佳人。赵佣自然不知道原本历史中崇尚道教的赵煦,因为这一日在道教中并不适合大婚,又处于叛逆期,对于高太后的命令本就有疙瘩,再加上看到皇后并不美艳后更是不喜,让当时的大婚仪式差点进行不下去。初入这个时代的赵佣倒是没什么想法,也没有感受到婚礼现场的暗流涌动,整场仪式都是一脸笑容。直至夜深房中只剩他与孟皇后二人,此情此景本该像苏轼写的“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但他实在是有些尴尬,两个素未谋面的人,一句话都没说过,就要生扑。

    坐了半响终于还是先行开口:“要一起喝杯酒吗?”

    坐在床上的孟皇后轻声哼了一下,便坐到了赵佣对面,为赵佣斟了一杯酒,又为自己倒了一杯。赵佣端起酒杯,本想说话,却又顿了一下:“说起来,我还不知道你的名字。家是哪里的”

    “回官家,妾名孟婵,是眉州人。”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听过这首词吗?”

    “应当是苏大人的《水调歌头》吧!官家是有思念的人吗?”

    “思念的人吗?确实是有,不过应当是再也见不到了。”赵佣目中露出追忆,猛的饮尽杯中酒,拿起酒壶给自己倒一杯,又给孟婵倒上一杯。

    “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人,觉得委屈吗?有没有想过太皇太后跟太后如果没有选中你,会是怎么样,会不会比现在快乐?不用在这深宫之中煎熬。”

    “妾并不委屈,其他的妾也不知道!”

    哈哈!看着有些无措的孟婵,赵佣有些开心的笑了,饮光杯中酒。这是穿越将近一月赵佣第一次发自真心的笑。一旁的孟婵慌张的给赵佣再次斟满!

    望向窗外,赵佣举杯“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说完便一饮而尽。对着旁边的孟婵说道:“今日我睡偏殿,你也早些休息吧!”留下疑惑无措的孟婵,起身而去。

    次日清晨,夫妻二人给诸位太后以及生母朱太妃敬完茶,便有小押班过来说,高太后找孟皇后有事相询。赵佣便独自回去看书。孟皇后到慈宁殿后先是行礼,高太后让身边除了张茂外所有人都退出去,对着孟婵问道:“昨日休息的可好?”

    “回祖母,休息的甚好。”

    “哀家听说,官家昨夜是在偏殿入睡?”

    孟婵脸上一红,低头应道:“是”

    “官家昨日说了什么,可否给哀家讲一讲?”

    孟婵张口欲言,忽然脑海里闪过,昨日官家念诗时哀伤的表情,那种与整个房间格格不入的气质。话到嘴边又变成了:“官家昨日并未多说什么,只是体谅臣妾辛苦,便让臣妾早些休息。”

    “既如此,你多上点心,早日怀上龙子,对你来说便是最大的依靠。到时候谁也不能攻讦于你。”

    “臣妾,晓得了!”

    高太后又对孟婵嘱咐几句便让其回去了。

    赵佣回去后看着《天下郡县图》寻找眉山的位置,找到地方后恍然大悟,不就是乐山吗,他就是在成都上的大学,还有乐山的同学邀请他一起去他家里玩,再看看乐山大佛。可惜最终还是没有去成。毕业后大家各奔东西,再也没有相聚的机会。想起大学时期的快乐时光,脸上不由的露出笑容。

    “官家何事如此开心!”身后传来孟婵的声音。

    “无事!眉山那里现在修建大佛了吗?”

    “官家说的可是唐朝贞元修建完成的凌云大佛?”

    “原来唐朝时期就修建好了啊!对了,祖母找你何事?”

    孟婵脸上一红:“就是教导妾一些宫中礼仪。”

    孟婵见赵佣嗯了一声后,又低头看书,红着脸轻声问道:“官家今日要宿在哪里?”

    “什么?”

    “无事!妾不打搅官家看书,先行回慈元殿了。”说完匆匆向外走去。

    “对了,正好你在,晚饭我去慈元殿,我们一起吃饭,我到时候就不专门派人告知于你了。”

    “妾知道了!”孟婵连忙回头,说完就匆匆而去。

    赵佣苦笑着摇了摇头,对于上一世已经二十七岁的人来说,自然明白孟婵现在对其没什么感情可言,之所以这样,无非是这个时代所有人都在推着她而已!一个本该无忧无虑享受大学生活的女孩子,现在却不得不面对深宫中的尔虞我诈。如果今天不去慈元殿,宫里的闲言碎语说不定能杀人。

    几日后闲来无事的赵佣便想去资善堂看看他的胞弟赵似,虽说是瞎子,但是也被安排在了堂内学习。也顺便领略下古代的学习氛围,不知道那些老夫子能不能管住这些皇亲贵胄,走到殿外想让韩三给他指出赵似在哪,没想到其竟不知,毕竟只是去年刚到东京,如今也才半年时光。走了大运突逢变故得以侍奉官家起居,对于各种情况却不甚了解,估计这也是高太后派其到身边的缘由。

    一旁的梁从政看情况有些凝固,便上前一步,对着殿内旁边黄门侍立的一人略微遥指便说道:“那位就是官家十三弟!”

    赵佣顺着梁从政手指方向望去,发现旁边不远处还有一位精雕玉琢,可爱中有些帅气,不断扭动身躯的孩子。便问道:“在那坐着不老实的是谁。”

    “回禀管家。那是您的十一弟赵佶。”

    “你说他叫什么?”赵佣声音陡然提高几度。

    “赵佶”梁从政不知为何官家这么大反应,只能连忙跪下再次回道。

    赵佣突然脑子有些乱,转身茫茫然的向外走。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对于历史的锚点竟然是赵佶来帮他确定的,毕竟这个名字太熟悉了,中华几千年历史唯一北狩的两位皇帝,看到赵佶他对于自己所处的历史时段一下子清晰起来,也就是说再过几十年,女真就要南下,既然自己这么年轻那赵佶是怎么登基的?除非自己出意外,一下子各种念头纷涌而至。剪不断,理还乱!回到福宁殿屏退所有人。

    大约两个时辰才有了稍微清晰的念头,目前来看赵佶登基只有自己死掉或者自己被废。第二种可能不是很大,就算向太后想要效仿高太后,如今的情形却是不在允许,在内就是高太后的势力太大,不是她一个向太后可以匹敌的。在外就是群臣也不会允许无故废弃一个成年皇帝,转而拥立一个扶持小王爷的太后,这不是想与不想的问题,是他们旧党的政治理念,与施政方针便是尊祖制,守礼法。而且他依稀记得赵佶登基的时候已经成年,也就是说自己还有六到八年左右的时间,如果是第一种的话除了病死就是被害死。一时间感觉这个大殿凉风习习,好像随时会有猛虎扑出来将其吃掉,连忙叫韩三进来,让他传唤孔太医。也许是第一眼看到的孔元的缘故,赵佣内心深处对其有种说不出的信任感。他决定将孔太医留在宫中,以后所有吃食包括用药都要经过孔太医的手中。他才能稍微放心。还让人去盯着向太后的庆寿殿,并且让他们贿赂庆寿殿的宫人想要套些情报。赵佣不知道他的这一幼稚手段差点引起宫中与外廷的连锁反应。高太后先是亲自带着一些点心去了庆寿殿,然后派人杖毙了过去蹲守的小太监。

    然后便来到福宁殿,面对高太后的质问。赵佣一开始想混过去,但是看着苍老且严肃的高太后,终究还是隐晦的提了一下对向太后的忌惮。

    “只要哀家还在一日,后宫便乱不起来,明日记得跟你母后请安!”说完就起身而去。

    望着起身而去的高太后,赵佣依旧心事重重,说到底他并不信高太后,生怕这位为了继续垂帘听政,行废帝之举。但如今他在宫中举步维艰,可以说没有一个可以放心的人用。思来想去最终将目标放在了兵权上,御前班直跟守卫京师的禁军,印入他的脑海。问题是高太后不可能让他插手。一直到慈元殿门口的时候,才想到孟婵说过她的曾祖父不就是什么马军都虞侯嘛!赵佣对宋朝的官职不能说一窍不通,只能说根本不懂。

    用膳时向孟婵仔细询问才知道:“她的曾祖父如今是禁军的马军都虞侯从五品的武职,虽然是两千五的骑兵编制但是权力上副指挥使更大,别说上面还有指挥使。而她的父亲因为女儿成为皇后,如今挂着从五品的荣州刺史名头,挂着从五品游骑将军的军衔,没有具体差遣。更是提供不了一点助力。就在赵佣愁眉不展的时候。”

    孟婵说道:“虽然不知道官家要做什么,但是曾祖父一辈子在军中,不如妾将曾祖父叫入宫中,与官家细细评说?”

    “如此就麻烦皇后了!”

    “本就是妾身的分内之事,称不上麻烦。饭菜就要凉了,官家还是快些用膳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