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绍圣元年 » 第五章 朝会跟梦溪笔谈

第五章 朝会跟梦溪笔谈

    大庆殿内赵佣看着下面大食国进献的火浣布,啧啧称奇,这不就是防火布吗?下方站出一人对着皇上说道:“官家,列子书中就有记载:“火浣之布,浣之必投于火,布则火色垢则布色。出火而振之,皓然疑乎雪。中原实乃罕见,大食进献此宝,乃是我朝圣君在上,官清民安。才能获得异宝啊!”看着下方一脸激动拍马屁的人,赵佣心里略微有点膈应。他又不是不知道火浣布是石棉制成的。对这玩意没啥神秘滤镜。而且高太后在的时候,这些人一个个的都好像看不见自己。如今只是太后身体欠安。自己还没有掌管大权,就有人迫不及待的跳出来。真不知道是聪明还是蠢。苏颂不着痕迹的瞥了一眼,户部的杜侍郎,一个从四品的官,今日不知是发了瘟还是迷了窍,敢在这个时候大放厥词。最关键户部是吕相公直属。就在他想看着吕相公如何应对时,户部尚书李之纯当先一步而出,先是呵斥杜侍郎无询而出,扰乱朝堂秩序。并奏请官家,请示廷仗,治杜侍郎殿前失宜之罪。赵佣听后直接顺水推舟打他二十大板,反正看那个马屁精不顺眼。当杜侍郎被殿前班直压下去的时候,吕大防跟苏颂又不着痕迹的对视一眼。无论杜侍郎是投机还是真效忠或者是看不出朝堂气氛的蠢人,官家似乎都不应该在此时惩戒此人。而是应该做出姿态给他们这些臣子看一下,这不是将投效他的人往外推?虽然杜侍郎不算什么,但他的话跟举动就是一个信号。李之纯刚才也只是试探,都想好官家拒绝后,如何据理力争。没官家真的要廷仗此人,而且是立即执行。听着殿外杜侍郎的惨叫,不真实的感觉油然而生。一个这么好的导火索就这样被官家自己掐了?

    此时赵佣的心思已经从火浣布上移开了。想着石棉在工程上的应用石棉水泥管、石棉水泥瓦、石棉水泥板和各种石棉复合板。可惜只能想想,自己也不会做这些东西。想着想着突然意识到,自己可以做水泥唉。也是昏了头了,竟然这么久都没有想到,下朝后就将李诫找来。让他推举一些熟练工。基建的心顿时蠢蠢欲动。有些迫不及待。照例赏赐完以后,其他事宜赵佣也只是听听便将政事又转回宰相。

    下朝后先是找来李诫询问现在工程所用的相关材料,听完后让工匠们准备好石灰石跟粘土的粉末状,矿渣,沙,石等原料。发现没有石膏又向李诫说明石膏形状以及特性,李诫听后告知赵佣是用作豆腐制作的材料,赵佣听后喜出望外,没想到所有的材料都有。本来都打算做草木灰水泥了。吩咐李诫准备后,就等着工匠们粉碎好。

    第二天将作监的工坊内,赵佣先是将所有的粉末混合,然后按照水是水泥四成的比例进行搅拌,最后放入沙石。放入到提前准备好的模具中。由于各种材料比例没有放好,时间稍微短了一点大概一刻钟就初凝,水分流失太快,影响振捣。两个半时辰就终凝。将水泥或者勉强可以算混凝土,从模具中倒出。看到这神奇的一幕不止李诫,被禁军拦在人墙外面工匠们也都集体发出惊呼。赵佣让人拿来一把锤子。打算亲自试试强度。一番实验下来发现比32.5MPa的水泥强度还低。不过既然已经成功了,剩下的比例微调就不用自己了。将所有的操作规范手册交给李诫。让他带着训练一批。水泥可以完全代替现在所用的糯米浆跟石灰的混合物。你说这些东西好不好,那肯定好,唐朝的开元寺就是糯米浆混合物制作的,历经千年不倒。还有泉州古塔也是历经7.5级地震不倒。明清留下大部分的建筑也都是糯米浆跟青砖,甚至于长城的坚固也被认为是糯米浆的作用。这么多好处为啥还是舍弃了?那就是好东西都有一个通用的毛病,就是贵。所以古代只有重大工程才会用。水泥可以迅速的抢占建筑行业所有的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赵佣还是打算用糯米浆。毕竟是好东西!坚固耐用。说到这里不由得想到青砖的替代品红砖,虽然强度没有青砖好但是更加物美价廉而且不需要那么繁杂的制造工艺。回去之后要好好想想红砖的构成,好像记得是黏土高温烧制的但是具体工艺跟烧制温度完全没有印象,实在想不起来就只能让工匠们一点点试错了。到时候再加上建筑法规,以后大宋的整个建筑业都要都要臣服在我赵佣的脚下,谁能想到一个普通的打工仔,如今可以颠覆整个大宋建筑业,想着想着就有点小激动。

    “官家,官家。时辰不早了,该起驾回宫了。”韩三的呼唤让赵佣从意淫中醒来!

    “知道了,摆驾回宫!”赵佣只能闷闷的回道。回头吩咐李诫对水泥配方以及制造工艺保密!就走了。

    剩下的几日赵佣可以说过得相当惬意,将作监那边还在研究具体的比例,等出成果了就去看看。正在悠哉看书的时日,梁从政从外面进来,说沈括已经到宫门外等候见驾。赵佣听到这个名字一愣,谁啊?没记得有谁要见啊?愣了半响才反应过来是《天下郡县图》的作者,水准高度测量的专家。自己专门为了这件事还求了高太后。赶紧让梁从政宣进来。自己刚刚弄出来水泥就有专家上门,真的是好事一件接一件。不愧是穿越的天选之子,从此走上人生巅峰!

    梁从政领着一个面目和蔼皮肤黝黑的老人进入殿中。刚进来的沈括当初听到宣旨的押班让他进宫侍读的时候是懵的,因为属于新党一员自从旧党起势以后不断被贬,后来直接就给了朝散郎的闲职在润州养老。本来已经绝了仕途之心,在家专心著作。谁知一纸诏书将他又唤回东京。来的时候打听过并不是有人举荐或者其他缘由,而是官家特旨。更加让他迷茫。等沈括行礼完毕。

    赵佣先行开口:“沈卿,一路舟车劳顿辛苦,怎么不修养一日,明日在进宫?”

    “臣,蒙受君恩,不敢怠慢。”

    “沈卿,朕自看了你的著作,不禁引为知己,没想到世上还有人知水准,顿时求贤若渴,才将卿一路召来。本来想直接将卿用在工部,但是你跟我情况都有些特殊,只能先如今这般凑活着。”

    沈括没想到赵佣如此直白,看了看周围的宦官,面色微紧,赶紧道:“臣本闲散之人,如今能陪官家做些讲义便已经生平无憾!别无所求。”

    “沈卿,不必如此紧张。一进来就看到你拿的书本了,是卿的新作?”

    “这是微臣闲散几年整理编纂的《梦溪笔谈》其中有臣的一些微薄见解,也有其他工匠师傅的技术。正要献给官家御览。”

    赵佣结果书本随手翻开,故事,辩证,乐律篇全是文言文看的头疼,也失去了耐心,便让沈括接着象数篇直接讲解,然后他对照着书看!

    大致意思就是开元间所制定的《大衍历法》最为精密,历代都沿用其推算朔策的方法。然而到熙宁年间考校,现行历法已落后实际天象五十余刻,而前世历官都不能推知这一误差。《奉元历》于是改动闰月和朔日的设置:熙宁十年冬至的临界时分原用午时,新历改用子时;闰十二月改为闰正月。四方各族及外域来朝觐并进贡方物的国家仍然沿用旧历,接连按以往的节庆日派遣使者通好。朝廷舆论以为节气的确定并无显著的天象验证可以依据,遂因各国遣使事怀疑和反对新历,事下有关部门考定。不过大凡立冬的晷影与立春的晷影是差不多的,如今旧历所用的这两种晷影长短不同,可知旧历冬至节气的确定有偏差;大致移动五十余刻,立冬、立春的晷影长度才能均匀。以此作为验证,持异议的人乃无话可说,而元旦朝会时各国使者也按新定的日期来到,于是新历法得以确定。

    司天监的铜制浑仪,是景德年间历官韩显符所制造的,是根据十六国刘曜时孔挺、晁崇、斛兰等人的方法仿制而成的,其缺点是过于简略。天文院的浑仪,是皇祐年间冬官正舒易简所制造的,用的是唐代梁令瓒、一行和尚的方法,结构与功能较为完备,但是缺点在于使用不便。熙宁年间,我重新制造了浑仪,并且创新改制了玉壶浮漏和铜制圭表,把它们都安放在天文院里,由朝廷专门派官员管理和使用。天文院中旧的铜浑仪,被送到朝服法物仓库里收藏起来,以供人们研究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