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门阀的自我修养 » 第二十四章科举的真面目

第二十四章科举的真面目

    “吓!咱们南阳县的案首可都是半只脚踏进官家的人,可不敢再说这般的话嘞!”

    师娘带着侍女端上糕点,又冲着周德道:“你这做先生的便不要再拿架子,灵均多好的人儿,还需你再啰嗦劝学?”

    转过头来对谢灵均道:“再过几日便要应豫山书院的山门试,莫要被你师傅给吓住,不会比县试难多少,听我那老姐妹说,豫山书院的山门试最重阅历,见识,你未曾游学他处或许吃亏,但才情却是一等一的好,自不成问题!”

    周德少见的翻了个白眼,皱眉端起茶杯道:“莫要听信妇人的闲言,豫山书院每年考题各不相同,皆看是谁出题,有些先生重见识,博闻,有些先生重礼法,经义,有些先生重策论,实用,不可一概而论。

    听闻今年出题者乃是从东都名家章公实,此人最重策论,乃是治国安邦的大才,今年的考题必是考校学子经世济民的策论!”

    师娘满脸的不高兴道:“你已知晓还让我说那些,早些说出来不就得了?非显得我多余一般!”

    见“贤内助”脸色难看,周德尴尬一笑连道不敢,这位先生在外重形象,在家可是相当惧内。

    据说他当年不过是个落魄书生,来南阳求学差点被饿死在城中,恰被一家皮具铺子的掌柜所救,后来又资助其读书赶考,这才有了举人的出身,而他最终也投桃报李,娶了皮具铺子家的女儿,成了现在南阳县城中人尽皆知的温德先生。

    谢灵均之所以没有选择同康士林褚林秀二人一起拜访乃是温德先生提前交代过的。

    “灵均,你可知为师为何要让你独自前来?”端起茶水微微一饮后,温德先生终于开口发问。

    谢灵均赶紧回应道:“或是先生有话要对学生单独交代?”

    温德先生点了点头:“是啊!以你聪慧怕是早已猜到,你与为师的其他学生不同,在科举一途上能走的更远些……”

    老先生说到这里带着几分苦涩和怅然:“不光是你才学过人,更是因你身后的显赫家世,虽说你父亲不幸亡故,但你依旧是谢家在南阳县的长子长孙,俗话说“家有长子,国有大臣”,你的出身便注定与寻常百姓家的学子不同,但此次豫山书院山门试还需务必全力以赴,此乃大运之机万万不可错过!”

    谢灵均有些不明白,自己明明已经得了童生资格,为何还要进入豫山书院?难道不过豫山书院的山门试,进不了豫山书院便难以科举中第?

    瞧见学生脸上的迷惑,温德先生捻须而笑:“怎么?不明白为师的意思?哈哈……这也难怪,许多秘辛你并不知晓。”

    “行了,你便莫要卖关子!自己学生面前还要这般,还人家先生呢?”

    最先看不下去的依旧是性格直爽的师娘,周德翻了个白眼道:“你知晓什么?文人说话便是这般,怎能同妇孺似得直来直去不假思索?灵均若去往东都城应举,难免同读书人应酬,若是不会揣摩拿捏,那便是落了下成!”

    事关谢灵均未来,师娘便也不多嘴,连连点头道:“这话没错,官人都是这般说话,若不解其意恐会吃大亏!灵均这可要听你师傅的才是。”

    谢灵均无奈点头道:“师娘说的是,先生您继续……”自己好歹也跑了几年的医药销售,若是连这也不明白怕是真的被人坑死了。

    温德先生满意点头道:“豫山书院虽说为秦牧文所创,但却是得到天子授意与门阀之交,每年从豫山书院结业者,可直入国子监进学,你可知这意味着什么?”

    谢灵均惊讶的看向先生,随即微微皱眉道:“这意味着若从豫山书院完成学业,那便能直接获得秀才出身,即可参加省试,而免去了州府主考的州试?”

    温德先生闻言笑道:“没错,正因如此才会有那么多的外县学子前来豫山书院进学,山门试虽难,但事关秀才身份,故而结业试更难!”

    说完老先生又神秘一笑道:“你可知豫山书院创办这些年来出了多少的举人,进士?”不等谢灵均反应便又道:“足有一百六十五位!其中进士三十二人,举人一百三十三人!”

    谢灵均大为震惊,他不是震惊数字的多少,而是震惊于进士及第的人比例居然如此之低!

    就这样温德先生居然还是满脸的骄傲,仿佛一件多么不得了的事……

    豫山书院是什么地方?那是仅次于国子监的大华学府,据说还能同国子监一样,直接推荐学子参加恩荫入仕的官员才能参加的锁厅试,由此可见其实力。

    可即便如此,通过殿试得以授官的进士及第者才占据结业人数的近五分之一,这还是历年来一共参加科举的人数,由此可见大华朝的科举有多么的严格,也难怪父亲在东都城外唱名便能给谢家带来强大的基础。

    瞧见学生的震惊模样,周德捋着胡须道:“物以稀为贵,尤是大华朝这种讲究上下尊卑的更是如此,自立国始,大华朝便重武轻文,但渐渐的发现文治同样重要。

    南邺重文轻武,虽武力不及大华却能在文人的率领下与我大华抗衡多年,百姓民生更是繁荣安稳,这是为何?

    自然是文治之功!这才使得咱们大华朝开始重视文治,并严格科举、选官之制,虽说不及南邺,但国朝官宦几乎皆出名门望族,先帝有意改变这一局面,便广开科举,以期庶门学子入仕,但终究还是收效甚微啊!

    陛下开豫山书院,虽说门阀也入其中,但终究有一些庶门子弟得以入仕,多为清流御史,如此也算是制衡世家在朝中的权利,但少有你父亲那般身为门阀子弟却做谏官的。”

    “家父是为了改变现状,否则也不会参与变法之事。”

    谢灵均的话瞬间勾起了周德的回忆,随即道:“没错,你父亲便是少有想要断绝门阀之家对朝堂掌控之人,可惜太过着急,老夫三番两次去信劝他徐徐图之,他却总说“时不我待”……唉!”

    老先生的感叹让谢灵均抓住问题所在,两人都是赞同变法的,但问题是眼下门阀太过强大,父亲变法操之过急了些。

    而与周德讨论许久后,谢灵均又发现了一个问题,其实“穷文富武”这句话本身就是错的。

    读书的成本在后世被大大的低估,但眼下却是极高,如若不是他这种世家出生的人,便是想读书也没有地方读,因为书真的很贵,而且好书,经义书更贵!

    笔墨纸砚各项开销相当惊人,谢灵均之前没算过,但有一次依云将家中账本拿出来后他无意之间看到开销,从那之后他便不会再浪费一张纸,甚至连打草稿的过程也省略掉。

    古人为何会在地上,沙盘上练字?那是因为在纸上写字太贵了,贵的吓死人!

    一套好的笔墨纸砚需花费百贯钱,甚至更多,足以抵得上南阳县寻常小康之家三年省吃俭用的收入!

    至于那些带有笔注的书本,典籍,更是价值千金,甚至有价无市,出去扫听一下便知,哪个世家愿将家中典籍分享给外人?

    也就温德先生愿意将自己珍藏的书本分享给学生,所以古人抄书更多的是将书中的笔注仔细誊写,不敢漏下一处。

    “寒门出贵子”这句话更多的是在欺骗底层百姓,什么是寒门?没落的门阀之家才能算得上是寒门,一般人家只能算是庶民门第,也就是庶门。

    就算有个别情况出现,也只是幸存者偏差,人们只看到庶门出贵子的传奇经历,却没看到更多的庶门子弟在科举一途上的失败使其一生蹉跎。

    就在谢灵均大为震惊进士科录取率如此之低时,对面的周德却以为他震惊于与豫山书院的实力,得意的笑道:“当年为师也是恰巧过了山门试,有幸在书院中读书,结业之后便中省试举人,可惜在殿试落第,以你之资若过山门试后在书院中好生研读,终有一日能如你父亲一般唱名东都门外,十里传音!”

    谢灵均躬身谢过:“多谢先生教诲,灵均必当全力以赴!”

    现实问题是,就连豫山书院这种号称大华朝最“牛逼”的书院也出不了几个进士!何况这种高级书院早已被世家垄断,你没有显赫的家世,或是大族背景,想要入学更是难上加难。

    而科举就更加严苛了,温德先生详细的讲述科举“内幕”,谢灵均这才知晓,大华朝的科举不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是千军万马“走钢丝”。

    幸存者实在太少,比拼的也不仅仅是才学,还有家世和运气,此时他才明白为何先生要单独叫自己前来了,康士林与褚林秀就算考上豫山书院,也几乎没有可能中进士。

    因为他们的身份注定了鱼跃龙门时会被淘汰下去,这与他们的才学没有半点关系,而仅仅是与家世有关,仅此而已。

    门阀垄断了科举,而皇权则是打着公平的旗号让门阀子弟进行比拼,自然也有权谋的手段在其中。

    瞧见自己学生恍然大悟的模样,周德微微点头,脸色庄重道:“孺子可教,看来你已明白为师的意思,豫山书院的山门试你当好生应对,以你之才并非难事,至于康、褚二人,虽资质不错,但也恐难登山门!”

    师娘提着水壶进门,听闻此言也是一叹:“我倒是看好这俩人,虽说是商贾之家,但却不见那股子吝气,谁知还是被你说成这样!”

    周德无奈苦笑:“话是这么说,但也并非没有机会,太祖开禁,商人,贫家,雇农之子弟皆可科举,这已是给了机会,若有才学过人者,自可赶考,说不得便能登科,只是这二人之才学恐难鱼跃龙门罢了。你又不是不知,才学,家世,阅历,才情,甚至气运缺一不可啊!”

    谢灵均知晓这话不光是说给师娘听的,更多还是说给自己听,又怕挫了锐气才会如此,赶紧起身道:“先生之意学生明白,今日叨扰也该回去好生用功,这便告辞了。”

    周德满意的点了点头:“嗯,中案首而不骄,甚好,甚好!”

    说完便挥了挥手道:“去休,去休!”

    谢灵均又向师娘一礼这才离开,待其走后,师娘不满道:“你这先生真是抠搜,连一顿饭也不留!”

    “妇人之见!读书乃是头等大事,一顿饭不吃又如何?以后有的是时间来家吃饭!”

    周德不满的哼了一声,但随即腹中鸣响,尴尬的看向婆娘道:“娘子,今日咱家吃的什么?”

    “同你的见识吃喝吧!”

    “诶!夫人莫恼,为夫错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