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崇祯有把枪 » 第067章 邮差

第067章 邮差

    崇祯十七年盛夏,京师内外,上至王子皇孙,下至商贩走卒,莫不用神秘莫测的语气,压低声音议论国事。

    南北镇抚司明察秋毫的缇骑番子们,则像是集体失明,对这些议论国事者视而不见。

    倘若一位欧洲政论家恰巧旅行至崇祯十七年六月的京师,他一定会被大明开放包容的政治风气深深折服。

    同时代的不列颠群岛,公开场合议论帝国首相,是有可能被女王陛下发配到遍布印第安人的北美洲吃土。

    言论自由不等于胡说八道,要是有哪个不长眼的把话题引到崇祯皇帝本人头上,不管他身处何地,哪怕是在莺歌燕舞的妓院,也会立即有两三个凶神恶煞的锦衣卫番子,不由分说冲进头牌闺房,教那胡说八道者如何做人,毒打一番后,还会带他去镇抚司诏狱走一遭。

    位于京师西郊的镇抚司诏狱原本只关押朝廷官吏,而且是五品以上的大员,与后世的琴城监狱类似。

    锦衣卫番子来自中等人家子弟,不会对寻常百姓下手。

    和后世俗烂影视剧根本不同,有明一代,普通百姓和锦衣卫诏狱,通常是不会发生什么联系的。

    南镇抚司被改建为病毒实验室,数百人被投入诏狱做活体实验,各种流言蜚语开始在京师传播。

    有人说镇抚司诏狱中饲养猛兽,用叛军俘虏喂食,有人说诏狱中藏匿僵尸,月圆之夜便出来吸血。还有人说,诏狱本来就是白莲教的祭坛,当今圣上也是白莲教信众。

    持最后这种观点的人如愿被关进了镇抚司,当然只是关关而已,朱由检还没那么丧心病狂拿大明百姓做实验。

    不过镇抚司诏狱已经成为阴森恐怖的代名词,哪家孩子晚上闹夜,父母只要说句再哭把你丢进诏狱,那孩子便立即不哭。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既然不能议论皇帝,人们便开始议论六部,各种奇葩言论越来越多。

    肉食者鄙,六部皆饭桶。

    世间我独醒,我若进内阁,天下必安定。

    这些言论与后世键盘侠中南海不如我之类有异曲同工之妙,锦衣卫业务繁忙,也无心过问这些键盘侠。

    崇祯十七年五月九日,崇祯皇帝终于迎来了他苦苦等待的人,在皇帝陛下的巧妙安排下,流贼、建奴使者同时来到京城。

    顺军使者刘宗敏,牛金星,宋献策,清国使者范文程,潭泰,佟养性,在礼部侍郎安排下,暂时住在西城客栈。

    辽东宁远。

    从盛京出发后,经三日跋涉,正黄,正蓝两旗主力,镶白两旗一部,共计六万战甲抵达辽东重镇宁远。

    同日,郑亲王济尔哈朗率领镶白旗主力,正蓝旗一部,三千战甲,为大军侧翼。

    济尔哈朗从盛京出发,沿长城一线,从张家口突入山西,沿黄河向东包围京师。

    济尔哈朗对多尔衮这样的排兵部署颇为不满,在出发前,郑亲王得知,山·西全境已被顺军占据。幸存的宣镇,大同两镇,已处于投降边缘,而京师派来的朱聿圳,实力远不如流贼,被击溃也是早晚的事情。

    顺军在山·西裹挟流民,已然超过十万,朱聿圳一路向西,用的是他亲戚朱聿键套路,纠结起上万流民,这些流民发疯起来才不管你是老营还是八旗,想从他们中间借道,绝非易事。

    山·西已被李自成朱聿键抢的差不多了,对济尔哈朗来说,要么直接攻打京师,要么从李自成朱聿圳这边虎口夺食。

    相比豪格,济尔哈朗无疑要好出很多,他至少还能跟随多尔衮南下攻略,掠夺人口财富。

    多尔衮在宁远稍作休整,他计划等济尔哈郎突破张家口后,一同进兵,从西、北两个方向夹击京城,让明军陷入两线作战,不能集中力量防御。

    八旗主力在宁远休整期间,派往明国招降的使者回来了。

    出乎多尔衮预料,崇祯皇帝竟然没有诛杀使者。

    八旗主力从盛京出发时,大学士范文程力劝与明国和谈,明国内忧外患,必然接受大清要求。

    多尔衮虽然迷信武力,不过若能兵不血刃占据京师,他当然也不会反对。

    辅政王勉强同意派遣两名使者前往北京,与崇祯皇帝议和。

    因为对谈判不抱任何希望,所以多尔衮提出的条件非常苛刻,他自己很清楚,基本没有实现的可能。

    辅政王要求要明国割让辽东,承认清国与明国对等地位,此外,明国每年要向清国缴纳二十万两白银作为岁币,换取双方和平,另外,十五岁的长平公主需要嫁给多尔衮为妃,俗称和亲。

    多尔衮这样的狮子大开口,也是为了吓唬吓唬明国,他派去明国的使者都豪格的心腹,辅政王想借崇祯之手将这两人除掉。

    见使者毫发无伤回来,多尔衮颇有些吃惊。

    范文程见状,连忙跪倒在地,高声对多尔衮道:

    “奴才恭贺主子!如此看来,明国皇帝是真心想要与我大清议和,主子英明!不费吹灰之力便能收服明国·······”

    旁边佟承谟见状,不敢迟疑,连忙道:

    “辅政王英明神武,奴才建议,乘虚而入,一举攻占明国京师·······”

    其他汉奸还要说话,多尔衮挥手打断。

    “此事不可莽撞,诸位不必多说,弄清具体情况再说,”

    范文程又比佟承谟抢先一步,符合道:

    “主子说的极是,奴才以为,还是再派出使者,与明国皇帝细细商谈,同时大军威逼,想那朱由检也玩不出什么花样!”

    作为清国首任大学士,范文程天资聪慧,才学过人,写的一手好文章。他是汉人出身,生长辽东,食君之禄,天气年间,旅顺被建奴攻破,范氏多遭建奴屠戮,然范文程还是决定死心塌地为建奴效力,这样的心胸气魄,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范文程此人,投降建奴可谓死心塌地,后来妻子遭多铎凌辱,他顾全大局,不计较这些,坚持为我大清效命,哪怕帽子变绿,对他主子的拳拳忠心,亦是可鉴明月。

    巴牙喇从使者身上搜出黄金珠宝,可见两人在京师得到了很好照顾,事实上也是这样的。

    “明国皇帝说,希望我大清借兵剿贼,将流贼赶出山·西,辽东之事可以谈,白银恐怕承受不起,最多给十万两,和亲绝无可能,他不会把亲生女儿嫁到我大清的。和谈是国之大事,名不正则言不顺,朱由检希望我大清派重臣议和,如此才能服众,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使者几乎将朱由检的原话复述一遍,八旗将领们眯缝着眼睛在旁边听着。

    “没有别的呢?”

    多尔衮知道这是明国缓兵之计,割让辽东这样的大事,也不是他朱由检一个人能决定的。

    至于什么岁币和亲,完全是障眼法。不过他最看重的还是承认清国对等地位,大清得到明国承认,这可是多尔衮以及皇太极梦寐以求的事情。

    至于范文程是死是活,这倒不是他最在意的事情。

    多尔衮心中狂喜,转身望了望大学士范文程。

    “奴才愿往北京,与朱由检和谈!”多尔衮还没开口,范文程毅然向前,主动请缨道。

    忠亲王摆摆手,脸上露出关切表情:“明人诡计,用和谈来做缓兵之计,你若去了,恐怕凶多吉少!”

    范文程上前一步,脸上丝毫不惧,大义凛然道:

    “李闯祸乱山西,兵势浩大,不过在宁武关前吃了苦头,不是我八旗劲旅对手,八旗攻之,如摧枯拉朽,明国内忧外患,朱由检无兵无粮,难以为继,奴才以为,议和是真的!再者说,即便真有阴谋诡计也不怕,臣入京师谈判之际,大军不要停留,继续南下,威逼明国,能为大清出一份力!奴才求之不得!”

    范文程涕泪横流,忠亲王连忙上前,双手扶起大学士,颤巍巍道:

    “大学士真乃我大清忠臣!有大学士在,何愁大业不成,既如此,你就为大清走一趟,去和朱由检谈谈,此次和谈若能成功,本王重重有赏!”

    就这样,清国特使,大学士范文程在梅勒章京潭泰以及高级包衣佟养性护卫下,抵达京师,和范文程一同抵达北京的,还有大顺使者牛金星,宋献策,刘宗敏。

    闯贼与建奴同时进京,而且都是大学士,不能不说是一桩大事。

    两边要求都是惊人的相似,无非是割地,赔款。

    区别在于,多尔衮胃口更大些,不仅要明国将辽东全部割让,还要大明每年缴纳岁币二十万两,而牛金星他们就明显低调很多,他想要的,只是陕·西割据,与明国相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