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恶灵想呼吸?问过我氮元素没!? » 第43章 这孩子没治了,放弃吧!

第43章 这孩子没治了,放弃吧!

    今天杨大夫起晚了。

    原因无他,昨晚熬夜打游戏了。

    杨大夫的性格,一向是不愿意为注定做不到的事情付出任何努力的。

    所以在看到遮天蔽日的水球,并听到四级灾害的警报之后,他并没有像周围所有邻居一样,疯狂地赶去避难,而是把手头的这把游戏打完,紧接着又开了一把。

    他这么做只因为自觉是个聪明人,不愿把生命中最后一点时光浪费在恐慌和逃避上,但是又没有什么意义深刻的事情可做。

    作为北港市中心医院的一名医师,他已经把工作时间全部的精力都风险在了治病救人上。

    平心而论,他这一生已经有了足够的意义,让他可以在业余时间多打几局最喜欢的游戏。

    第一把游戏输了,第二局劣势很大,他第一时间点了投降。

    他在游戏中也贯彻了自己的人生信条,对于没有可能做到的事,永远付出最小的努力,根本不付出当然更好。

    持有这种信条的人偏偏当了医生——仅仅是因为多年前,他同样是医生的父母为他选择了医学专业。

    既然选了,就要走下去。好在他的学习能力出众,在一众医学生中是拔尖的存在。

    工作上,杨大夫自然也是如此,成功概率太低的手术,他能不做就不做,必须做也要尽量推托给同事。

    这当然没有恶意,他只是希望自己的付出能够救更多可以救的人,而且他救治的病人也没有一个不存活下来的。

    从这种意义上,他认为自己是好医生。

    但是,但是……

    被他治好的病人,在四级物灵灾害面前,但凡能活下来一个也好啊!

    他想到他的病人大多是北港市人,而北港市即将被全面摧毁。

    所有人都成了救不好的“必死之人”,他做的所有工作又有什么意义呢!?

    他一边打着键盘操作,一边流下了眼泪。

    步入中年,他的反应已经迟钝,而现在双眼也被泪水模糊了。

    他的操作变得混乱,随后变成了单纯的敲打键盘。

    他吼道:“老天!”

    “为什么到最后才告诉我!一切都是徒劳!我的一生都浪费了!”

    “早知道会这样死掉,我这么努力是为什么!救这么多人是为什么!”

    “为什么要这样对他们……”

    他已经吼的嗓子嘶哑,但还是没有停止这局游戏。

    不是因为网游不能暂停,而是因为这把优势很大。

    和“做不到的事情不做”相反的,就是“做得到的事情一定要做好”。

    好在现在全是队友在输出,杨大夫已经不需要做什么操作了。

    这让他有多余的精力想起他最近负责的病人——一位叫李元齐的少年。

    他是四天前从核电站被送来医院的,当时被防辐射膜层层裹住,看不清脸,但是手指已经有明显的红肿了。

    和不小心接触辐射物质的病人不同,这个少年和过载的反应堆在同一间屋子里待了一两个小时。

    这种病人十分少见,不只是因为现在核电站防护严密,而且相关的工作人员都经过了严格的培训。

    像这种严重的核事故,全世界范围内都找不出几个先例,北港市中心医院的专家们也束手无策,所以情急之下,将李元齐交给了最出色的新秀的杨大夫负责。

    杨大夫看着胜利的界面,嘴角抽搐几下,自言自语道:

    “呵,造化弄人啊,我在生命的最后负责的,竟然是注定无法治愈的急性放射病。”

    突然间,一声清脆的巨响把他惊得从椅子上飞了起来。

    这声音像是冰块碎裂的“咔吧”声,又像是山体爆炸的“轰隆”声。

    他险些认为死亡就在那一刻。

    待他战战兢兢地走到窗边时,空中已经开始飘散鹅毛大雪。

    得救了。

    杨大夫脑子里,一根紧绷的弦突然松弛了,他顺势向床上一躺,沉沉地睡去了。

    -----------------

    五月六号,今天是约好好给李元齐会诊地日子。

    杨大夫从走廊一直走过去,连看都没看李元齐的病房一眼,自然也没发现他出去了。

    这孩子已经是个死人了,毫无治愈的希望。又何苦再去看他呢?

    要是记住了他的容貌呵声音,岂不是徒增悲伤吗?

    会议室里还有六七个经验丰富的医生,都是被指派来研究李元齐的病情的。

    杨大夫做到主座上,把准备好的ppt传到电脑上,大屏幕上同步显示出了ppt的第一页。

    很简略的标题和署名,没有用华丽的模板和字体,似乎预示了杨大夫对这一案例的态度:应付应付了事。

    他开门见山地问:“各位,对将病人完全治愈有多大的把握?”

    有人立刻回答:“你这不是明知故问么?能活下来,苟延残喘就不错了。”

    一位年老的医生说:“完全治愈,大概是不可能了。患者受辐射伤害太深,很多机能已经受损严重,不可能再修复了。”

    “但是保持他的生命,还是可以做到的。”

    杨大夫不客气地反问:“这就需要先问一个问题:‘怎样算是有生命?’”

    “请看PPT的这一页,对患者的病情的深度诊断报告。”

    众人看向大屏幕。

    屏幕上是几个医生才能看懂的表格,是对李元齐身体各项机能的诊断汇总。

    免疫系统全面崩溃,造血干细胞万不存一,肝、肾功能衰竭……

    惨不忍睹的现状。

    杨大夫掷地有声地说:“这孩子的白细胞没有一个好的,全变形了。”

    “干细胞也不行了,也不会有新的白细胞补充了。如果防护不严密的话,这小伙子很可能会同时染上多种疾病。”

    一位年轻的女医生说:“这也是我们把他转移到无菌病房的原因,对吧?”

    “我相信凭我们现有的条件,能保证他在无菌室里相对自由的活动。”

    杨大夫却再次挥挥手,说:“我们虽然能保证他不染病,但不能阻止他身体的坏死。”

    “你看,对他脊髓细胞的检测显示,他的干细胞基因序列几乎全部受损了。”

    “这就意味着,他已经连正常的新陈代谢都不能完成了。”

    年老的医生说:“现在医学手段很发达,绝大部分的器官功能,都能用仪器代偿。”

    “在仪器的帮助下,他还能活很久。”

    “我们可以以他作为实验,探索生命维持技术方面的新突破。”

    年轻女医生抢着问:“那——具体能活多久呢?”

    杨大夫也抢着回答:“上世纪有过一例类似的病人,在最先进的科技加持下,只活了八十多天。”

    “而且,仅仅是活着而已。生命质量堪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