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九幽怪谈 » 桃花源寂

桃花源寂

    西晋年间,北方各民族大量内迁中原,胡汉杂住,关中百万余口戎狄居半的形势,日益严重的民族矛盾,加速了西晋的灭亡,到了东晋年间,已是十六国春秋的百年混战,连年征战,百姓饥不择食,民不聊生。庞大的帝国瞬间四分五裂,不知多少人背井离乡,前往远方,寻找心中那片没有纷争,没有战火,没有饥饿的净土。

    能够有能力离开的毕竟只是少数人罢了,留下来的百姓还是要艰苦地活着,武陵郡渔人正英从小就是孤儿,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几年前去三峡一带跟着一位长年在长江大河里捕过鱼的老渔人学了点手艺,记住了师傅的叮嘱后,自己做了竹筏,便一路顺流漂回了武陵郡,继续做起自己的捕鱼的老本行,干这一行虽不至于大富大贵,但是填饱肚子,安安稳稳的度过这一世还是没有问题的。

    一大早,渔人正英往日如常,轻车熟路地带起捕鱼用的网兜和鱼叉,撑起船桨离开了岸边,奇怪的是,一路上渔人正英并没见到其它渔人,平常这个时候江面应该都是挤满了人满为患的小舟才对,他没有细想,抛下网兜,眼睛一闭,身体一躺,拿起头上的草帽盖在脸上,打起了小屯。

    再次睁眼时,已到了正午,他揉了揉眼睛,这么长时间了,应该有大丰收了,猛地一拉网兜,差点没翻到水里去,然而网兜里除了几只还在挣扎着的小鱼仔,大鱼那是一个影都没,他苦着脸纳闷道,没道理啊,现在又不是三四月,鱼籽早就熟了呀,这一上午一捞啥东西都没有,莫非今天龙王爷不赏饭吃?

    一阵凉风袭来,渔人正英抬头看着上游乌云密布的阴云,又看了看逐渐湍急的水流,暗叫一声不好看了看周围,现在自己不知道顺着水漂到哪里来,自己再不找个避难所,这水不得把我吞了不可。

    渔人正英也算的上渔人里的老手了,矫健的身手撑起备用的竹竿,左戳戳,右顶顶,硬生生改变了木筏的方向,来到一个崎岖的支流中,这片支流四周都是绿茵茵的树木,偶尔有几束微不足道的光芒透过其中,看着前方不知深处的密林,渔人正英怕迷了路,便从口袋里拿出一卷红丝线,捆绑在入口处的树木上,每走20步便做一处标记,眼看手中的红线已经不多了,不免有些着急了起来,就在这时,视野突然变得开阔起来,刺眼的阳光闪亮,使得他不得不眯了眼睛,再次睁开眼时,发现自己已经从茂密的河林中顺流而出。

    这是一片清澈的湖泊,深可见底,但以渔人丰富的经验知道,越是这样清澈的湖水,实际上越深,湖水四周都有青葱高大的树木围绕,只有自己对面截然不同,隐约看到一座小山,小山面前是一片鲜艳的桃花林,轻风拂过,桃花纷飞,水面泛起阵阵涟漪,“沙沙....”落叶也随之舞动。

    任何人见到这样的美景都应当是驻足观赏,赞叹不已的,但渔人非但没有这么想,反倒心里升起了一丝凉意。木筏随着水面向那片桃花林缓缓驶去,渔人没有任何行动,他自知自己做不了什么,反而让一切都顺其自然。

    木筏轻轻的靠了岸,渔夫停顿了下,口中传出不可察觉的轻叹声,随即便走了上去。渔夫半只脚陷入了泥土中,这里的土或许是靠近水湿润的缘故,又或者是无数桃花叶瓣滋养过的结果,松软肥沃,空气中夹杂着泥土的芳香,诱人心扉,使人神清气爽。

    渔人显然不想在桃林停留太久,加快了步伐,向着桃林背后的小山走去,桃林不大,走了有百来步便来到了尽头。小山下有一处洞口,入口极大,足可容纳一辆马车进入,而且洞口表面光滑,可以推断是人为开凿加工出来的。渔人望了望高高悬天空的烈日,知道自己这是非入不可了。

    渔人摸着黑在洞穴里摸索着一点点挪进,随着不断深入,身体渐渐贴近石壁,越往里走就越窄,到最后渔人不得不紧贴着墙壁移动,压抑得快要喘不上气来。终于,霎那间出现一道亮光,渔人气喘吁吁地走了出来。

    视野变得开阔了起来,自己出来的位置似乎是最高点,可以俯瞰内部的整片空间。一条蜿蜒的小路从自己的位置通向远处清晰可见的小村庄,百来个房舍整齐排列着,浓浓的炊烟袅袅升起,田间小路交错相通,肥沃的良田,鲜绿的嫩竹,清澈的池塘,挂在半空的夕阳呈现殷红色的浮光。

    渔人顺着小路前行,不远处传来轻灵的嬉笑声,两个看起来不过七八岁的小孩正坐在竹马上玩耍,小孩漂亮清秀的脸庞宛如一只璞玉,似乎稍加打磨,便是道精妙世无双的雕塑作品。小孩水灵灵的大眼睛似乎发现了渔人的存在,脸上挂着灿烂的微笑,蹦蹦跳跳来到渔人身旁,挽起渔人的手前往村庄。

    渔人没有反抗,还没到达,村民们就察觉到了什么,纷纷放下手中的工具,簇拥在村口,露出好奇的眼神看着这个外来人,村民中的领头者是一位拄着拐杖,满头白发的老人,周围的人看到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都自觉地退后了一点。

    村民们都穿着和外面的人一样的衣服,男的俊美轻柔,女的清秀美丽,就连眼前的这个老人,都带着渔人说不出的高雅气质来。

    老人热情地邀请渔人去自己家里,摆设了酒席,村民们也都自发地拿出自己的好酒好肉来款待渔人,酒半入人心,众人都很欢乐。老人说他们在秦朝的时候为了躲避战乱来到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至今已经过了五百年,也不知道现在外面怎么样了。渔人就一五一十地将外界的情况告诉了村民,朝代更替,沧海桑田,万舟流过,战争依旧延续,火器吐着火舌吞噬着百姓的生命。村民们都一阵叹惋,感慨时间的流逝和战争的无情。

    一阵寒暄过后,天色已晚,村民们想让渔人留宿一夜再离去,但是被渔人婉拒了,临别前老人拉住渔人叮嘱别把桃花源的事情告诉别人,一顿好生嘱咐,渔人点头答应,眼里却闪过一丝狡黠与激动。村民将渔人送到了洞口,目送他离去。

    渔人出了桃源,在外面拿剩下的红线处处做了标记,而后匆忙地撑起船桨原路返回,回到了武陵郡,渔人就立刻告诉了太守桃花源的事情,太守大为惊奇,桃花源的事也在人们之间盛传。

    不久之后,太守带领人一同与渔人前去寻找。

    南阳的高尚士也刘子骥听闻之后,也前去寻找,历经艰辛,误打乱着,找到了人们口中的桃花源,但是等到他到的时候,只看到一片枯萎凋零的桃林,武陵郡的官兵拿着手里的铁锹不停挖掘着泥土,不时有着白骨翻露出,“哐当”铁锹碰撞到金属制品发出清脆的声响,官兵们都很兴奋,不一会挖的露出了全貌,只见是一个巨大的暗铜色宝箱。

    渔夫和太守此时笑呵呵的从洞里走出,手里还拿着数不尽珍贵华丽的宝珠,对渔夫笑道:“这次你立了大功,找到了这么一个大墓,我得好好赏赏你。”说完随手甩出一个质地稍好的夜明珠,扔在渔夫脚下,渔夫激动的眼睛眯成一条小缝,乐呵呵的不停地对太守作揖。

    太守看到又有宝箱挖出,仰天大笑,对着四周说道,“人都死了,宝贝我就替你们保管了。”一箱箱的珠宝被官兵抬上竹筏。

    太守显然发现了刘子骥,便要求他不得将所看到的说出去。原来,渔人一开始来到桃花源就发现不对劲了,渔人的师傅曾经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说是正午时分可能会去到仙人的世界,那里没有剥削,没有战乱,人们生活安定快乐。渔人知道所谓的仙人世界实际上是死人国,正午时分其实才是一天阴气最重的时候,桃林有辟邪之效,且同时代的风水大师郭璞在《葬经》里提到:“门前桃木为大凶。”洞口前宽后窄,正是是墓道的构造,房屋排列整齐是只有在大城市才会有的布局,村庄大都是错综杂乱的,而且村民五百多年没出去过,衣服却是和外面的人一样。既然是墓穴,那必然有价值不菲的陪葬品,渔人便心生歹念,回去告诉太守前来降妖除魔,顺手拿了墓葬陪葬品,自己也能分一点油水。

    刘子骥怒斥:“你们这帮忘恩负义的无耻之徒!那些鬼未伤及人半分,你们却是行走在人间真正的鬼!”

    太守发出冷冷的讥笑,令人将刘子骥打伤,而后点起一把火扔向后方的桃林,瞬时燃起了熊熊大火。

    刘子骥从大火逃出,带着伤回到了家乡,没过多久便抑郁而终。后遂再无问津者。世间也无桃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