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2003,李军重选人生 » 第十章 买茅台和与人争执

第十章 买茅台和与人争执

    2004年1月15日,李军在券商营业大厅电脑上登录账号,稍微看了看行情,顺带找到茅台的股票代码。

    按照重生前的习惯,李军是个偏好于逆向投资的性格。人家喜欢看涨幅榜,李军喜欢拉最近一年,最近两年,最近三年的跌幅榜,从中挑选投资标的。涨幅榜之类,谁涨的好,一般李军并不太在意。

    他偏好于选出落难公主,一个面包拐走以前的万人迷,现在的万人嫌。

    把那些行情主图里面的短期均线和各种技术指标隐去,李军觉得那玩意自己基本不用。

    修改均线日期,250均线一根,1000均线一根,2000均线一根。

    均线别人是用比较短的均线做什么趋势,也就是买均线上的,跌破均线卖出,这种行为在李军看来,很容易变成追涨杀跌。

    李军是看长期均线,股价跌破长期均线,跌破越长期的均线越好。他个人粗暴的做出了一个假设——长期均线可以粗略算成市场给出的公允定价。比如,1000个交易日,2000个交易日的涨涨跌跌,经过这么多交易日的博弈,看多看空,各种目的的投资者,已经充分为自己的认知做出了决定,无数人的不同认知已经经过博弈充分对冲,于是,这个价格就比较公允了。

    这个假设,让李军做决策的时候很偷懒。低于2000日均线的资产,姑且算低估。之后,他只看这些资产,从中筛选。

    当然,这种一眼看高估低估,是一种初步筛选的办法。实际上,是需要结合更多的方法去判断衡量。

    把主图修改到以李军的习惯为主后,他开始稍微研究了一下茅台。

    由于,茅台上市时间还不够长,1000日均线,2000日均线这种长期均线还未有数据,只能看到250均线和K线图里面现价的对比。看到茅台股价已略微涨到250均线之上,难免让李军有点遗憾。

    不过,如果是2003年,李军买茅台,倒是可以买入250日均线下的茅台。现在的茅台刚涨到250均线之上。

    以28.5元每股价格,准备买入500股贵州茅台股票,发现账户上钱不够,李军又从银行账户上转了3000块。凑足了能买500股茅台的钱。

    此时,正好一名路过的老股民正好看到了李军买茅台,不禁想要上前跟李军聊上几句。

    “你买茅台啊?”老股民显得很是奇怪的问道,“是不是听到什么小道消息,说某股要涨?我跟你说,这些都是黑嘴,庄家花钱请人吹,好让庄家出货。”

    “没有!我自己看好茅台公司的价值,所以买一些公司的股票。准备做长期的股东。”李军很有分享精神的解释。

    茅台不怕买的人多,后世券商自营、公募、私募、外资险资以及各路机构,买茅台的有几千家机构。基本上市场上主流机构都买了,只不过,各家持有茅台的仓位比例不同而已。

    而茅台未来股价上涨,主要动力就是公司利润和资产持续增长。比如说,上市初期的茅台大概只有不到2亿元的年利润。但上市20年后,每年的利润已经可以达到五六百亿。这还是茅台持续的分红,每年盈利相当一部分作为股息分给股东的结果。

    这种公司,尤其是初期刚上市不久,不买是投资者自己的损失,而不是茅台的损失。

    “白酒行业,可不是好生意啊,夕阳行业!更何况,这股一上来就是几十亿市值大盘股,庄家都怕这种大盘,没人敢炒这种行业又不好,盘子又特别的大的股票。我个人建议,买地产股,以及周边的钢铁、煤炭什么的五朵金花。或者,现在不是传言要炒传媒吗?国内影视市场向国际开放,市场博弈,海外巨头天价收购国内传媒股。”

    炒概念,什么乱七八糟的图标技术指标分析,那些可笑的行为,别说是现在了,可能往后推十年二十年,也无法杜绝。

    李军相信资产增值是企业本身经营挣出来的,市场的涨跌只是噪音,除非泡沫大的离谱,否则,没必要对好企业过度择时。

    因为,绝大部分情况之下,市场投资者的择时,大概率是错的。

    从中期来看,也就是未来一整年,04年确实传媒一枝独秀。然而,那些基本是概念炒作,炒作中国加入WTO后,向外资开放娱乐传媒产业,于是,市场就想象出,外资要收购传媒公司,这个并不能真正带来什么实质性变化的想象,让市场一些短时资本,一窝蜂一样炒作传媒股。基本上,不用重生,李军都知道,这种资本市场不断重复的情绪和空想主导的行业轮动,最终会是一地鸡毛。或许一些真的有巨大市场空间的行业,被资本炒作后又抛弃,行业股价低迷之后,后面继续靠着行业本身的业绩增长,逐步又从坑底爬出来。

    但是,显然传媒并不是那种好行业。一眼看肥瘦的理论去审视,这个行业根子就不好。

    以李军未来二十年的见识,长期看,传媒这个行业就很难有业绩。

    非一家两家公司质地不好,而是……这特么的就是垃圾堆啊!

    不是说国内的传媒行业本身垃圾,而是最优质的资产,比如腾讯、网易,也属于传媒,然而,一个在港股上市,一个在纳斯达克上市。

    国内A股上市的传媒,基本是臭鱼烂虾。一堆什么广告业、影视业和一些二三流游戏厂商。这些不太好的东西凑一块了,所以行业整体盈利状况,并不是太理想,甚至,从投资回报的角度来看,在主要的行业里面排序,传媒属于盈利能力垫底的行业。行业特征就是,赚钱难,亏钱易。一家公司几年十年的辛苦钱,一年两年亏光光,还不是一家两家这么倒霉,行业整体都是这个尿性,别说持续增长了,就是可持续盈利能力存疑。

    比起传媒,白酒就比较奇特了,好公司基本在A股上市。百倍股、十倍股概率最高的行业。

    李军很淡然的解释道:“我觉得茅台的前景很好,白酒行业即使整体的产量下降,并不影响茅台这种高端第一品牌的市场地位。茅台的定价,注定了它不会坑穷人,只会让富裕的人,喝酒时多花些钱。喝得起茅台的,不会嫌它贵,反而嫌它不够贵。以后,不太需要销量增长,只要酒每瓶价格上涨,就可以维持业绩持续增长。每瓶茅台出厂价隔三岔五,每隔一两年提价一次,就足以提升利润!”

    “你这是盲目乐观,白酒行业已经进入了夕阳期,茅台估值那么贵,肯定没有什么前途。”那位老股民不以为然地说道,“你又不是茅台高管,能替他们做主涨价?茅台涨价了,还有五粮液等等其他白酒,用户买更便宜的!而且,炒股,你还研究基本面啊?我劝你少研究那些基本面,多学习一些技术分析!我跟你说,基本面是骗人的。炒股就炒股,别学什么巴菲特,整天研究什么公司经营,基本面之类的,那些是无用功。”

    “那个……我……”李军转瞬觉得自己对这个老股民有点悲哀,金融市场给你开了大门,好公司差公司都有,鱼龙混杂,对于长期主义者而言,投资好公司,才是正确的事。

    结果,这人理解是公司基本面都不重要了,李军还有什么话好说,只能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即使是重生之前,李军虽然不是纯粹的价值投资者。但还是一个长期主义者,只不过,以弱者心态对市场,所以,买了一堆的基金,什么都有,彻底的平庸化,资产走的就跟偏股混合基金指数差不多。那种,对自己不自信的长期摊大饼的投资,也是有年化10%以上的收益的。

    骨子里面,李军是相信价值投资的,虽然,重生前李军最终转型基民。但在成为基民之前,他就是资深股民。

    但通过跟一些股民对话,发现这些人不是来投资公司的,是抱着一种不切实际的暴富梦想来的。

    这种不正常的想法,别说是2003年了,就算是2023年,很多人依然还是这种心态。

    重生前的李军,去掉了那种不切实际的浮躁和幻想,用的时间其实也挺长。之后,以比较冷静的眼光审视资本市场,不吹不黑之后,长期还是能获得收益的。

    很多人做投资不行,很大程度上,就是正确的投资观,没有树立起来。

    李军没义务纠正别人的错误,只能管好自己。

    茅台投资计划,李军准备长期进行,每月买500股。即使他知道,现在的茅台,还不是高光时刻。但是,有钱就买,未来可期!

    这是李军的人生规划之一。

    多买一些茅台之类的已知的好公司,未来不仅仅是自己人生的兜底。生虫后,总不能一直累死累活,将来,如果自己重生混的真不行,每月买500股茅台,在能挣钱的时候,持续买入。

    将来即使混的差了,也有这一份厚实的资产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