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生2003,李军重选人生 » 第四十六章 白幼微:我跟茅台,你选哪个?

第四十六章 白幼微:我跟茅台,你选哪个?

    别人是保暖思那啥,现在李军是稿费到账就想要买茅台股。

    李军上月稿费收入已破13万大关。所以,到了每月定投茅台时,直接把月定投从买500股,提高到1000股。

    原本,李军持有4550股,经过本月的定投买入1000股后。

    李军持有的茅台股票已经有5550股,持股市值16.5万元。

    50股的零碎股票,是此前茅台送股导致的。

    正常市场最低买入是100股。像50股这种散股,是无法在市场专门买到这样数量的零散股票。

    但如果卖出的话,50股是可以卖的。

    当然了,此时李军对茅台计划是只买不卖。

    零散股,某种意义上,可装逼。

    若是配合茅台这只股票,一直只有买入成交,没有卖出成交记录。那么,将来拿出来,装逼效果更好。

    只买不卖,一直持有。

    比股神巴菲特,还要专情的长期持有好公司。

    单调一只茅台的前提是,李军能明白,茅台就是比其他的公司要好。

    根据李军拉数据,量化统计。

    2004年,A股连续三年ROE超过15%的公司一共才32家。另外,ROE连续三年超过20%的公司才9家。

    即使是未来,李军记得大概率未来十多年后,连续三年ROE超过15%的公司,能增加到两三百家就不错了。至于,连续三年ROE超过20%的公司,数量破百应该很难。

    此时的茅台虽然短暂的ROE低于20%。但,这对于茅台而言,其实是非常罕见的低迷时期,并不是常态。

    常态的茅台ROE基本上是20%以上,甚至会提升到30%多的。

    凡事就怕货比货。

    试想一下,连续三年ROE超过15%,都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这种概率现在是百里挑一。未来,大致上也属于百里挑一。

    而茅台的优秀之处,在于它二十年时间,只有极少数年份ROE低于20%。

    这已经不是优秀来形容了。

    本质上,就其盈利质量的稳定性,在全世界也属于上市公司里面万里挑一的存在。

    后世全球机构做过10年~15年全世界各地不同市场,几万家上市公司ROA排行。

    最终,量化统计的结果,ROA冠军是茅台。

    由于,ROA是所有的资产总和产生的增值,包括负债杠杆。

    世界上不少高ROE企业,是靠着高举债、高杠杆实现高ROE了,看起来盈利能力提升了,实际上,是极大的增加了风险。所以,到了比ROA就原形毕露了。

    茅台属于没有有息负债。

    少部分的资金杠杆或者说无息负债,是茅台的经销商提前预付款,把钱存在茅台公司账上,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排队提货。

    基本上,茅台的产品提货周期现在是付款之后,几个月才能提货。后来逐渐提高,渐渐到了提前把钱付给茅台公司,也得排队几年,才能拿到货。

    就这样,无数经销商还是非常乐意,原因就在于,出厂价跟建议零售价之间,往往就有30%以上的差价。至于,建议零售价跟真正市场能买到的零售价,往往存在50%以上,甚至有时候是一倍以上的差价。

    这种差价的存在,经销商甚至觉得,能进到货就是赚到一倍差价。

    也正是因此,茅台形成了一种,持续的供不应求,以及市场价和出厂价之间的巨大差价。这也是后来,茅台奇迹一般,长期维持高ROE和高ROA的原因所在。

    或许,有人觉得茅台,仅仅是一种奢侈品,对于国家民族发展的贡献不够大。不如被卡脖子的芯片产业重要。

    但两者本质上不是非此即彼的事情。

    难道,不能持有茅台获得的资产增值回报,然后把持有茅台获得的资产增值回报投入到需要烧钱的科研领域?

    科研不是一锤子买卖,需要持续的烧钱的。正是因为这种特性,需要整个国家有大量源源不断赚钱的企业,提供活水源泉。以反哺,那些暂时需要投入,长远却是极其重要的科技产业。

    能力有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

    比如,李军重生时候,难免也想到,利用先知先觉,去提前投资一些被卡脖子的产业。

    早几年发展,给国家争取更多发展空间。

    然而……

    再考虑到自身的实力之后,李军还是觉得,暂时自己的实力,还未成长到,能够影响到那种级别的大势的程度。

    所以,先苟一苟,把自身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有多大的财富,才能干成多大的事情……

    白幼微看着李军一口气买入了1000股茅台,暗自嘀咕:“你这家伙,你账户上都十多万块钱茅台了,还买?”

    李军解释说:“我又不是炒股票的,是长期看好茅台这个资产。”

    白幼微不理解李军的信心从何而来,“茅台这只股票其实已经涨了不少,你不怕它跌回去?”

    李军却坚定地说:“我相信茅台的品牌护城河,这种企业,管理层是傻子,也不会影响企业经营。你问中国普通人,什么酒最好?就算是喝不起好酒的,也多半会说是茅台!这种,不需要过度调研,就可以一眼看肥瘦,做出是一家好公司的判断!这种好公司,自然是乘着市值和估值还未超出我的认知范围,有钱就买一点……”

    白幼微却是跟他杠上了:“你说茅台是好公司,基于现在的判断。未来还是不是这样,你能知道?难道你能预知未来吗?”

    李军无奈的笑了笑:“幼微你是了解我的,我不做没有把握的事情。那些智商税的,我是从不参与的。茅台这件事,就当是我个人爱好吧。我又不是把所有资金买。”

    大致上,李军和白幼微在绝大部分事情上是没有分歧的,只是,一到股票上,分歧就来了。

    可能是因为此时是熊市大环境,很多普通人,看到股票就下意识担心和害怕使然吧。

    而对于李军而言,熊市从来不可怕。估值不那么高,不过是熬一段时间,资产规模又新高了……

    重生前,他就是一轮一轮牛熊熬出来的,资产逐渐一轮又一轮新高。

    真正让人损失更多的,其实还是牛市估值泡沫被拉高了之后。每次牛市之后,李军少则需要熬一两年,资产再度新高。正常的需要熬两三年,资产新高。最漫长的一次……甚至是熬了七年,资产才重新创下新高。

    嗯,那个给李军重生前,最漫长煎熬的教训,是07年牛市泡沫破灭后。那一次,一直到14年,才解套,资产重新突破了07年最高峰时期。

    从获得经验教训而言,李军是感谢07年~14年,那段最漫长的煎熬期。可以说,那一段时间,是李军持续吸收各种投资知识,投资认知和方法论,逐渐形成体系的时期。

    “我跟茅台,你只能选一个,你选哪个?”白幼微赌气一般的问道。

    “那个,幼微,如果你是认真的,是……可以,为了你卖光所有茅台。”李军虽是这么说,眼中情绪波动严重。

    显然,如果不买茅台,未来财富的损失,肯定是很大的。

    然而,真要是失去了白幼微,投资了再多的茅台股,又有什么意义呢?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茅台,亦我所欲也;幼微,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茅台而取幼微者也。

    白幼微无奈地摇了摇头,她知道自己无法说服李军,强行让李军以后不再投资股票,也会让他心里留下疙瘩,所以,只能做出一定的限制,不能彻底堵死。

    “那我们先约法三章,每月稿费最多有30%可用于投资股票。其他的,怎么花,都要问我的意见!”白幼微已经开始有身为李军的女朋友的自觉了,伸手管住男人的钱包了。

    “好的!都依你,投资上限是三成。”李军松了一口气。

    事实上,他也不是梭哈主义者。

    人不需要那么贪,知道能赚取的钱,不全部取。

    只取三成,也算是对自己的克制吧!

    不至于让自己完全陷入无底线的财富崇拜迷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