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生活记事 » 第八章 读《挪威的森林》有感

第八章 读《挪威的森林》有感

    不经意间,从书柜中翻出来近十年没再读过的小说《挪威的森林》,彻夜品读。

    因为时间久远,书中的内容忘记得差不多了,所以现在读来,进度不甚理想,大约翻看了三分之一。在此过程中,心绪一直不得宁静,想着书里背景中日本失落的十年,大概与目前我们所处的大环境有异曲同工之处吧。每个人都深深的惶恐不安,同时,又不得不坚强地活着。如永泽,表面肆意的放纵自我,以掩盖自己的脆弱内心。如初美,坚强了半生,稍显柔弱,便以悲剧收场。只是我们身边大概都少了一个善解人意、忧郁善良得让人心疼直子,也没有一个性情似火、热爱生活的绿子,所以我们大概也很难成为那个坚持本我,谨小慎微,循规蹈矩的渡边吧。

    因为知道结局,所以再看这本书的时候,总不自觉的把自己带入渡边身上,拼命的想要过得更好,最终还是平平淡淡。在我看来,小时候最好的朋友木月在十七岁时死了,暗示主人公幼稚的一面死去,开始成熟,也正是他的成熟,让其生活得毫无波澜。与女主直子的纠葛,应该是成熟与不成熟的情感的碰撞。与绿子的交往,是生活的诱惑,新鲜感一过去就回归平淡,或许会怀念,但也仅仅只是怀念。与永泽的友情,和成年后我们的处事方式何其相似,不认可但不反对,颇有一种“君子之交淡如水”之感,当然永泽算不得君子,勉强算是浪子罢了。

    直子是本书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人物,村上春树对于她的描写总是淡淡的,不强调她的性格、她的思想、她的魅力,却又无时无刻的用淡淡的笔触去描绘她,不经意地丰满她的形象,在这种淡淡的和不经意的笔墨之中,我深深的被这个忧郁症女孩吸引,她的冷清、她的忧郁、她的深情。

    村上春树在写直子时,总是要写“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且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暗示着直子的心里,木月其实是一直活着的。她接受不了事实,所以抑郁了,且一直治不好,最终,只能向命运投降,悄然离世。

    像一个不想长大的孩子

    倔强的把自己安放原地

    踏不出的门啊,盛放着那娇艳的花

    你说,死亡是生命的延续

    身在其中的你呀,怎能明白

    再深邃的古井也有尽头

    当石子落下,轻轻的松开手时

    它终将寻找到,最后的归宿啊

    你呢,柔弱得如细雨丝般的人儿

    只渴求着全世界的雨

    都落在全世界的草地之上

    可是你呀,怎能把房门紧闭着

    独自忍受着黑夜般的寂寞和孤独

    直到,在那个细雨飘过的清晨

    如晶莹的雪花般

    静静地,倔强地散落在陌生的山谷

    前几天看《边城》,沈从文的笔触很细腻,描述很轻松愉悦,但内核却是悲剧,所以细读起来,心情慢慢变得沉重。而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一开始从写音乐,写回忆,就已经把基调定位为悲剧,有一种淡淡的忧伤,但感觉不清晰,所以他用一层又一层的情绪递进,去强化悲剧的深度和广度,最后不自觉的带入其中,沉溺期间,难以自拔,至少对于我而言如此。

    生活,总是潜移默化的裹挟着弱小的生灵朝着未知的方向奔跑。比如书中日本失落的十年里的人们,也比如现在这场旷日持久的疫情下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