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南货店 » 大有小畜(二)

大有小畜(二)

    铁艺书架已经送到龙湖大厦的门卫处,分量很重,顾横川请保安帮忙,一起扛进电梯,送上十六楼。开了门,薛定谔窜出来,朝铲屎官叫了几声,在他腿上蹭蹭。保安忍不住说,你养的猫啊!

    顾横川谢过保安,拆开包装,把铁艺书架组装好放在墙角,看上去爽心悦目。

    他每天从办公室带本书回来,堆在地上有碍观瞻,书架到得很及时。他把书摆上架,稍加调整,觉得很满意。

    顾横川没有买书的习惯,之前都从图书馆借,大有巷初中遗弃的这批旧书,原本要进废品站的,被他捡了回来,当成自己的藏品。书架空荡荡的,他把薛定谔的篮子放到顶层,小猫仰头看了几眼,轻而易举爬上书架钻回窝里,探出脑袋张望,觉得很新奇。

    小张和他仍保持联系,但他们的关系已确定为B站合作者,薛定谔很受欢迎,它的“奶粉钱”蹭蹭蹭往上涨。顾横川说服小张,B站的收入二一添作五,一人一半,亲兄弟明算账,这样才能长久合作下去。小张有点落寞,她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落寞。

    泗水城中招的政策是先填志愿后中考,志愿确认前的三五天是关键,各个学校使出浑身解数,拼命争夺生源,用顾横川的话来说,“龙门也要跳,狗洞也要钻”,合规的,不合规的,一切手段都要用上。

    小宋负责维护的几个学生成绩不错,方方面面都在争取,开出种种优惠条件,父母的心思有点活络,晚上10点多还发微信,问得很细。有些问题小宋回答不了,只好打电话请教顾横川,深夜打扰,她觉得不好意思,第二天还特地跟他打招呼,表示抱歉。

    一来二去,他们熟悉起来。

    IB课程的老师习惯叫对方英文名。小宋的英文名叫Eva,简洁明了,她自己取的,中文名叫宋立夏,父母取的。她是立夏那天出生,没什么其他意思。

    小宋不是本地人。她很小就背井离乡,跟着父母四处跑,小学换了三所,初中换了两所,高中没毕业就出国了,独自闯荡,大学读的是英国文学。她说自己是没有家乡的人,只会普通话,不会方言。“龙门也要跳,狗洞也要钻”,她觉得很有趣,跟着顾横川学了好几遍,舌头绕不过来,听上去不伦不类。

    填完志愿,招生暂时告一段落,邹主任安排大家聚餐,西餐,规格很高。

    顾横川没吃过西餐,他搭小宋的车,路上顺便问了几句。小宋告诉他这次是“家庭式”聚餐,大伙儿围绕一张长条桌坐,不用点餐,上菜是一式四份的拼盘,各取所需。她最后补充说,如果用不惯刀叉,向服务员要双筷子也行,不拘礼节,开心就好。

    小宋开车很熟练,该快则快,该慢则慢,一点都不紧张。顾横川夸她是“老司机”,小宋笑了起来,说这不是个好字眼,她担不起。

    顾横川有点发愣,琢磨了一下才回过神来。

    小宋问他,平时是不是喜欢看二十四史?顾横川知道她误会了,把书架上二十四史的来历说了几句,捡来的,留待有缘人,其实他喜欢看外国小说。

    偶然谈起英国小说,他们发现彼此的观感相差甚远,就像读了完全不同的两本书。顾横川告诉小宋,她读的是原版,他读的是译本,译本是“嚼饭哺人”,语言和语境的转换必然会偏离作者的本意,况且阅读本身还是一种因人而异的“再创造”。

    对此小宋心领神会。

    聚餐时小宋坐在顾横川左手,她吃得不多,浅尝辄止。顾横川第一次吃西餐,什么都愿意尝尝,白葡萄酒,香槟,各种面包,沙拉,烤鸡,牛排,德式猪肘,香肠,餐后甜点。他胃口很好,虽然刀叉用得有点笨拙,总算没有出洋相。

    邹校长手下的中方教师围坐一圈,没有缺席的。管理一头有办公室赵主任,总务处胡主任,再加上教务员顾横川,教师一头小宋教文学,小吴教数学,小刘教物理,小方教化学,小郑教生物,每个人都身兼数职,不能再精简了。等到8月中旬正式开学,学术校长和外籍教师都到岗,各项工作开始步入正轨,整个团队还免不了新一轮的磨合。

    邹校长有点担心外国人的思维方式格格不入,单是一个升旗仪式,就要扯很多嘴皮子。

    他端着酒杯敬了一圈酒,每个人都说上两句,接下来是赵主任和胡主任。顾横川只跟左手的小宋和右手的小吴碰了碰杯,没有逐一敬酒。

    小宋顺路把他送回家。

    顾横川有点酒意,但不妨事,脚步走得很稳当。他沉着地谢过小宋,目送她开车远去,回到家里洗了个澡,倒头就睡,睡得十分香甜。

    中考过后,泗水中学国际课程项目正式挂牌,教育局张副局长,国际交流处周处长,建兰集团卢总,泗水中学何校长、钱书记及全体校级干部参加了揭牌仪式,热烈、隆重而简约,邹副校长、何校长、卢总、周处长、张副局长先后致辞,言简意赅,谁都没有长篇大论。

    何校长对顾横川有印象,看了他一眼,没有说什么。

    揭牌仪式定下了基调,IB课程是教育局主管,泗水中学主办的出国留学项目,借助第三方聘请外籍教师,具体来说是建兰集团旗下的教育投资公司,日常教学管理由泗水中学委派邹副校长全权负责。

    小宋悄悄跟顾横川说,我们都是打工的。顾横川嘴角弯了弯,没有接她的话。

    教务工作室的设施设备陆续到位,顾横川忙着安装软硬件,调试一体机。打印机和一体机工作时会产生臭氧,长期接触不利健康,顾横川请总务处帮忙,把书架挪动位置,做了个隔断,东边是办公区域,西边是文印区域,机器靠窗台,便于通风透气。

    小宋来串门,里里外外看了一遍,做隔断的四只书架,两只朝东,两只朝西,露出背后斑驳的木板,有点别扭。她问顾横川书架为什么不靠墙摆放,顾横川告诉她原因,顺便普及打印机最好单独放一间,不要坐人,没有条件也要做个隔断,经常通风。

    小宋又问他书架为什么不同一朝向,有什么讲究?顾横川告诉她朝东的两只书架办公用,朝西的两只书架文印用,看上去虽然别扭,使用方便,省得绕来绕去。

    虽然跟机器待在一起,好歹顾横川有自己的独立办公室,午休也没人打扰,小宋要和其他三个同事挤在一起,总务处采购的工位办公桌又土又狼犺,像在私人老板开的小公司上班。

    她向顾横川随口抱怨了几句。

    很快到了6月底,中考成绩公布,学校开始录取新生。说是录取,其实学校没有半点自主权,招办把名单通过招生系统发到学校,最低分就是今年的录取分数线,不能多录一个,也不能少录一个。

    国际课程项目没有独立的账号,招生计划扎口在泗水中学,邹校长通知顾横川跑一趟,把名单和录取通知书领回来。

    顾横川给小张打了个电话,得知招生是“拼命三郎”一手抓,犹豫了一下,请邹校长打个招呼,才赶去泗水中学接洽。

    “拼命三郎”没有为难他,相反,他亲自领着顾横川来到教务工作室,让小孔打开招生系统,导出国际课程项目的录取名单,把电子稿发给顾横川,再打印一份让他带回去。

    顾横川有点受宠若惊。

    小孔点了四十份空白的录取通知书给他,姓名和录取栏空着,学校公章已经盖好了。他睡眠不足,满脸疲惫,忍不住跟顾横川诉苦。原来今年高一招收七百多名新生,“拼命三郎”把录取通知书交给他打印,催得很急,白天有其他事,只能晚上加班,一张张改,一张张打,还容易出错,真是苦不堪言。

    他悄悄问顾横川,有没有简便的办法。

    顾横川坐到他的座位上,帮他做了个“邮件合并”,调整好打印位置,试了试,打印机一次性吐出五十份,看得小孔唉声叹气。早知道有这功能,半天工夫全搞定,完全不用加班熬夜的。

    顾横川手把手教会小孔,离开时小张咳嗽一声,向他使了个颜色。

    他在楼下等了会,小张急匆匆跑过来,满肚子的话,不知从何说起。想了想,她突然神神秘秘告诉顾横川,“拼命三郎”对他这么客气,是因为女儿明年中考,有意向读IB课程,走出国留学的路。

    两人站在车棚外聊了几句,小张问他还要不要回大有巷,顾横川说要。小张有些失落,她本来想约他一起吃个饭,好好聊一聊。

    还没到下班的时间,小张也不敢早退,被“拼命三郎”逮住是要挨训的。她跟顾横川说好这个礼拜天在东园见面,带上薛定谔,再拍些视频。

    顾横川回到大有巷,先到办公室打印一张通知书的样稿,连同录取名单一起交给邹校长。邹校长叫来小宋、小吴和小郑,让他们分头打电话,通知学生明天上午带上户口簿、身份证和中考成绩条来学校报到确认。

    顾横川把打印好录取通知书交给小宋。报到由他们三人负责,他要着手印IB课程的讲义。

    IB课程不用现成的教材,由任课教师编写讲义,印好后发给学生,顾横川建议小宋利用暑假先准备起来,“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小宋从善如流,邹校长看到后夸了她几句,让其他小年轻也照办,等外教全部到位,要集中/印他们的讲义,不一定顾得上他们。

    邹校长这是经验之谈,但他忘了这经验适用于泗水中学,六个年级几千号人,文印室忙不过来。国际课程项目第一年招生,统共只有三十来只小猫小狗,连一体机都可以不用,直接打印就行。

    顾横川没有反对。趁着眼下的空当,把将来的活先做掉,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