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朕的二十四监 » 二,初次大朝

二,初次大朝

    钟响九声,天子入御,百官各坐,文官居右,武官居左,各四列纵。

    身着绯袍的司礼从后排起身,手执笏扳沿着中道,趋步来到御前,先对天子行过礼后,方转过身来,气运丹田,中气十足的高声喊道

    :“朝会开始!中书明议!”

    随即,位列右席首座,六十余岁的中书令裴度缓缓起身,手持笏板,目无表情的照着念道:

    “半月前,河北魏博牙兵生乱,牙将田绪杀节度使田悦,并灭其满门。

    而后,田悦上表,请求朝廷赐其旌节,并愿每年向朝廷贡献钱财30万贯,绢十万匹。

    中书决策,欲遵旧例,对河北三镇抚之以静,田悦既心有朝廷,不妨随其心愿,也免得河北再生乱象。”

    说完后,颇有风度的中书令裴度,手持笏板对天子一躬后,便对着右手旁的门下省待郎郑凝问道:

    “不知门下省,对此有何看法?”

    中书决策,门下审核,尚书执行,这是大唐的规矩,至少官面上如此。

    “门下省以为万万不可!”

    同样是一身紫袍的门下中书侍郎郑凝,早已按耐不住,厉声起身,先照例手持笏板,对天子遥拜一礼后,怒睁凤眼,对风轻云淡的裴度怒斥道:

    “旌节那是国家重器,岂可轻授?

    封疆之位,又如何容得地方胡作非为?

    中书令身为三省之首,百官表率,岂可如此姑息养奸?

    就不怕乱了朝廷纲纪?!”

    “门下侍郎所言是极!”

    在门下侍郎郑凝怒斥之后,第二列的御史中丞崔秀也站起来,对着裴度开喷:

    “礼乐征伐当由天子出!若是今日朝廷允了魏博这等荒唐事,那日后其他藩镇岂不是要纷纷效仿?

    朝廷威严何在?国家法纪何在?中书令之言乃是昏聩,误国之言,当斩!”

    崔秀字正腔圆,掷地有声的讨贼宣言吹响了进攻的号角,拉开了进攻的序幕!

    之后,便是一片喝彩应和,十数位身着着绯袍的中低级官员也纷纷站起来,对着裴度就是一顿狠批:

    “朝廷威严不可辱!当严惩不贷!”

    “中书令裴度通敌卖国,当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误国害民之辈,祸国殃民之徒,请圣上严惩!”…

    个顶个的嗓门大,好似要把这诺大的紫宸殿给叫翻了天不可。

    个个是口若悬河,正气凛然。个顶个的国家忠良,死谏为国,但却没有一人拿出个主意来!

    李瑶很失望,这些文官动不动就以魏征为榜样,

    可他们为何不说魏征真正的本行是军师啊!

    魏征能够在隋唐乱世受三位雄主重用,李密,李建成,李世民,这三位主看中的,可不是魏征的人品?

    魏徵为李密献上壮大瓦岗的十条计策,建议李建成请战立功,助李建成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还为李世民镇抚河北世家。

    魏征的刚直,是建立在人家有骄傲的本钱,而不是只会动嘴逼逼!

    恃才傲物的前提,是你得有那个本钱呐!

    至于自己面前这些牛气哄哄的文官,李瑶就只有声呵呵了。

    宽敞的紫辰殿里灯火通明,九阶御座的李瑶俯视着殿中非红即紫的大唐精英们,目光一个一个的扫过。

    文臣这里叫的欢实,有的人摩拳擦掌,正打算将这场攻击进行到底,有的人则神色凝重,咬牙切齿似乎是颇为不忿,但更多的还是一脸的麻木,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模样。

    武将没几个人吭声,不是在冷眼旁观,就是幸灾乐祸。

    如此朝堂,真是让人失望。

    唯一让李瑶眼前一亮的也就只有中书令裴度这老头了,别看老头头发胡须白了一大把,体格也是精瘦羸弱,但却颇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架势,风轻云淡的任由着这群人狗叫。

    别的不说,就凭这份定力便很不容易。

    李瑶在御座上政冷眼旁观,打算好好看看这些大臣到底是什么成色,一旁的杨复恭却看天子脸色似乎有些不好,便颇为善解人意的主动上前半步,对李瑶低语道:

    “大家若是有些烦了,不妨歇歇,让宰辅们拿个主意来就好。”

    李瑶循声望去,却发现这位太监竟然没有张嘴,只是两颊有些鼓胀,心中不下一惊,真是没有想到,这位太监竟然还会腹语。不过倒也很快释然了,能在后宫里能混到这地步的,有点狠活在身上也算正常。

    毕竟后宫里这帮断了根的太监,可没什么家世和背景可以依靠。

    杨复恭看李瑶看向自己,略显意外的笑了笑,头更加的低了起来,继续用腹语道:

    “大家,这些文章进士怕是要吵个两三个时辰不可。

    如这般打仗的事,大家不妨问问武将?合川郡王李晟。”

    李瑶听后点了点头,回过头来,稍整理一下仪态,便猛地一拍御案喝斥道;“够了,如此吵闹,体统何在?”

    顿时,大殿中为之一静,李瑶也懒得理会这些面面相觑的废物,径直和颜悦色的对裴度问策:

    “敢问中书令,现下朝廷可有平定魏博的能力?”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李瑶可不是后世的键盘侠,连自己几斤几两都不知道,就往刀口上撞的夯货。

    中书令裴度还真是宠辱不惊,依旧是风轻云淡,不急不徐的道:

    “启禀陛下,现下,朝廷中枢神策军虽有18万,然而西有吐蕃连年犯难,凤翔不宁。北方回鹘亦时常侵扰河东丶关北。此外,南诏自天宝后与西川摩擦不断。

    如此局势,关中须留重兵以备各方。

    朝廷可出潼关之兵不过六万。(标注,这六万上是理论上的六万。)

    反之,魏博虽只六州之地,却都是人烟辐辏,物产丰阜之地,口众不下三百万,且安史乱后又向来是强者从军,弱者耕田,号称劲卒十万,虽有夸张,但七万还是有的,尤其是近万的魏博牙兵,更是以一当十的精锐。

    仅六万神策军,朝廷根本无力征剿。

    至于调动藩镇军队,本朝之例,藩镇军队外调,朝廷需要给三倍的俸钱,耗费巨大,国库恐难以支撑。

    再者,河北之地,卢龙丶成德与魏博三镇彼此相互牵制,使任何一方都难以独大,却又盘根错节,深谙唇亡齿寒之理。

    朝廷若要压制魏博,只需拉拢两镇,给一些甜头便可,然而,朝廷若想要强力削藩,那盛德丶卢龙恐怕会与魏博一道反了朝廷。

    到时三镇合兵便是20万劲卒,甚至朝廷若是逼得急了,彼辈狗急跳墙,引北方的契丹丶奚人乃至回纥霍乱中原,那将是我大唐浩劫。

    投鼠忌器,还望陛下三思。”

    李瑶听后心中不禁暗叹,看来这位中书令裴度,或许进取不足,但还算是个能操持家业的人,至少懂得审时度势。

    同时李瑶心中也是苦恼,河北三镇若是能轻易解决,就不会在原历史时空中折腾唐朝150年了,一方面,河北三镇自然是对中央权威的极大挑衅。

    但另一方面,即使是李瑶,也不得不承认,跋扈的河北三镇是大唐的祸害,但同样又何尝不是阻挡草原民族南下的劲敌。

    正当李瑶准备开口再问问那位所谓的合川郡王时,只听得一声怒吼:

    “大谬!”

    门下侍郎郑凝愤然出列,再一次对着裴度开口骂道:

    “吾等官员食朝廷俸禄,食君之禄,忠君之忧。岂可畏难畏险,畏敌如虎!”

    御史中丞崔秀又适时阴恻侧面的道:“听闻裴相家中,可是收了不少魏博绢布啊!”

    然后,御史中丞崔秀又是一脸愤然的举着笏板,正对着李瑶大声道:

    “中书令裴度上不能尽忠国事,辅佐圣人安定天下,下不能克己奉公,反倒与叛贼勾结,祸害社稷蒙蔽圣听!

    请陛下斩杀此贼,以儆效尤!”

    听着这些义正言辞的废话,不知为何,李瑶莫名怀念起了大明朱元璋的廷杖。

    说起来,后人以为朱元璋的廷杖对文官的侮辱性极强(当众被光了屁股),伤害极大(狠狠手,20板子就能送你上天),但实际上唐朝在对待大臣这方面做得更为过分。

    侮辱性不强,杀害性极高!

    先贬官远放,然后,体面点的,在路上加派中使,一壶毒酒,一条白绫。

    不体面的,当被贬的官员到达了自己的流放地后,会惊讶的发现,一群士兵的大刀已经饥渴难耐地准备砍自己全家了。

    大名鼎鼎的国舅长孙无忌,李世民的大舅子,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全家就是这么被玩死的。

    说起来,跟唐朝比起来,朱元璋的廷杖实在是小意思。

    当然,作为一个受过21世纪文明教育的人,李瑶还不打算用这么残酷的原始手法。

    …

    御史中丞崔秀仍在那里滔滔不绝,却没有注意御座上平天冠后的李瑶,神情已经愈发冷淡了下来,就连杨复恭都非常识趣的后退半步离这位主远了一些。

    李瑶冷冷打量着这位喷子,心中琢磨着应该怎么收拾他?

    对这位唾沫星子横分的喷子真是一点好感也奉欠,后世来的他有一条深深的经验教训,一个只会骂人而不讲办法的人不是蠢坏就是废物,反正几乎没什么利用价值。

    李瑶并不打算搞什么众正盈朝,只希望能够做到物尽其用。

    不过,偌大的朝堂倒也不全是废物,中书令裴度能做到泰山面崩于前而不改色,但不代表其他人能忍得住这般无尽的聒噪。

    “够了吗?御史中丞大人!”

    武将首列,一身紫袍打扮的魁梧老将,忍不住拍案而起!

    没错,唐朝君臣坐而论道,但能配上书案的,却没有几个,放眼满朝,也只有一位超品郡王,合川郡王李晟!

    李晟身高虽不过六尺,然而却颇为壮硕,满脸沧桑,好似刀凿斧砍,棱角分明,一看便是生死场上厮杀汉。

    这位老将出声后,大有虎出山,百兽惊的威势,对着口若悬河的崔秀不屑道:

    “御史中丞,你若敢带兵出征,那老夫扭头便走,你若不能,就给老夫下去。

    风闻奏事之权,可不是让你在这里胡搅蛮缠的?

    以为老夫不知道么?你不就是因为河北藩镇的军汉子夺了你家田产,杀了你家的族人,没把你们这些名门望族放在眼里,所以才恨不得夷平了河北藩镇吗?

    以一己私欲,而乱动国家公器,要说罪人,你才是罪人吧?

    老夫今儿个告诉你,朝廷中央还在,地方那些军汉们,还能给你们这些宰相家几分薄面,要是朝廷倒了,你看看那些军汉敢不敢像宰杀猪狗一般屠了你们满门?!”

    气的发抖,脸色铁青的御史中丞崔秀,怀着莫大的勇气,指着合川郡王李晟,刚说了一声:“你,…”

    便被合川郡王李晟威胁道:“收起你的手指,否则老夫撅了它。”

    李晟语气很平和,但那股马不容置疑的铁血杀伐之意,让崔秀硬生生咽下去了后面的话,崔秀惴惴不安的回到了位置上,缩起了脑袋。

    门下侍郎郑凝脸色也是一阵青一阵白,却不敢多言。

    大唐不是大怂,还没有文贵武贱那一套。在大唐出将入相才是无上的荣耀,而合川郡王李晟无疑是当代荣耀的集大成者。

    合川郡王李晟据说祖上也是皇族,与大唐高祖李渊据说500年前是一家的那种,硬生生靠着军功一步一步升到了郡王之爵,有柱国之功,在朝在野威望极高。

    不过让李瑶感兴趣的倒不是这些,而是刚刚这位郡王的话里有话。

    善于察言观色的杨复恭见李瑶似乎对这位郡王颇感兴趣,于是又不动声色的上前半步,用腹语道:“大家若是有兴趣,可在延英殿招见中书令与合川郡王。”

    闻言,觉得这次朝会也算不枉此行后,李瑶便对杨复恭点了点头。

    随即,杨复恭高声说道:“圣人有令,今天朝会到此为止,请中书令与合川郡王至延英殿问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