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朕的二十四监 » 补充,纯属个人瞎想

补充,纯属个人瞎想

    自东汉末年起,便有千年的世家,流水的皇帝之说。隋唐之时,世家势力仍然强盛,其中,又以五姓七望为甚。

    五姓七望包括博陵崔氏、清河崔氏[1]、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赵郡李氏、荥阳郑氏及太原王氏。其中李氏与崔氏各有两个郡望。

    唐太宗李世民当年编写天下氏族谱时,这七家排名全都在皇家前头,是大唐的一等公民,皇族在他们看来,都只能排二等而已。

    用某些公知的话说,都是藐视皇权的斗士啊!

    其中,陇西李氏多少属于有凑数的嫌疑,姑且不论,太原王氏相对比较悲惨。

    太原这个地方本身就是李唐起家的龙兴之地,又是屏护长安关中丶洛阳中原的重镇(五代里,后唐丶后晋丶后汉都是从太原入的洛阳),为此,太原王氏一直饱受打压,尤其在唐高宗与武则天执政时期,更是几乎遭到灭门之祸,总之也没啥蹦哒的价值。

    然而,位于太行以东,黄河以北区域的其余五家却是实打实的庞然大物。

    他们首通过一场场的乱世,削弱中央集权,打破君主专制,创造了世家大族的黄金时期,王与马共天下!以及华夏文明第一场几乎灭族的浩劫__五胡乱华!

    这些世家大族并非不可战胜,可是想要战胜他们,太难了。

    东汉末年长期的分裂割据是他们最好的养料。

    首先,对于割据政权而言,比如三国时期,各方势力为了争夺天下,都不敢轻易的得罪这些在地方上根深蒂固的世家大族,以免造成内乱,给他人可乘之机。

    对此,比较有惨重教训的就是曹操了

    《三国演义》里的陈宫是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后和曹操分道扬镳,而实际上,呵呵,曹操是杀了一个兖州名士边让后,让陈宫及兖州其余世家觉得曹操这条守家犬不听话。

    于是,趁着曹操攻打徐州的机会,陈宫寻了吕布,联手兖州世家联手覆曹。得亏曹操的亲族诸曹丶夏侯给力,手下还有几个靠谱的谋臣荀彧,郭嘉丶程昱,否则曹操当时就得沦为丧家犬了。

    官渡之战后,曹操为什么面对那些吃里扒外的混蛋,草草了事,你当曹操脾气好?实在是他做不到啊!

    此时曹操虽然军威大振,却仍是群敌环伺,要是敢挨个收拾?杀了一个边让引得兖州大乱,耍把这层烂疤给揭开,鬼知道几乎耗尽了积蓄的曹操,还能够有几块地盘安稳着。

    你真以为这些标榜着诗书传家的世家大族,他们手上就没刀啊!?

    第二,这些世家大族彼此之间的关系实在是盘根错节,还拿三国里大家比较熟悉的袁曹之争说,杨修的生母是袁绍丶袁术的姑姑,袁绍手上荀谌丶郭图与曹操手下的郭嘉丶荀彧这些都是叔侄兄弟关系。

    而三国里两大谋臣诸葛亮与司马懿这两家的关系,怎么说呢?

    先说诸葛家这方面吧,诸葛家号称三分天下魏蜀吴,在这三国里都有封将拜相的存在,而这三家最后间接或直接的都被司马家拆平了,但是,但是啊,司马家与诸葛家其实也还有姻亲关系。

    东晋建立后,诸葛家还靠着与司马家的外戚关系,很是风光了一会?…

    这关系就问你服不服?!

    所以,想要收拾这些关系网遍及天下,手上资源雄厚的世家大族,真的很难,毕竟大多数的皇帝都是投鼠忌器,没有那种推砸烂旧世界,白手重来的勇气。

    所以,为何在西晋建立后,便立刻开始搞立出政治复古,推行分封制?甚至到了唐朝,靠着政变上位的李世民还曾经考虑过要将皇族丶功臣分封到地方上世袭罔替?

    这些皇帝难道没有读过历史吗?不知道分封制对中央的危害?

    他们当然读过,他们当然也知道,可是没法子!

    两害相取,取其轻。

    自己要再也不下场去抢的话,东西全他妈被世家大族给抢光了!

    那这世家就真的没法治了?

    当然不是,虽没有几个皇帝就玉石俱碎的胆量或是足够的能力。

    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比如说拓跋焘,南北朝中最终顶尖配置,拓跋焘,魏太武帝,灭佛教,屠戮世家,统一北方,然后,然后壮年之时竟然就被太监给刺杀含恨而终!

    明枪暗箭,任你一身是铁,又能打得了几根钉啊?

    至于说王朝大一统时期这些世家大族,也有的是办法,一则仗着家族中子弟数量众多,关系网无孔不入以及手上的资源雄厚,所以他们会提前多方下注。

    哪里都有他们,当王朝建立时,王朝的统治者们都会惊讶的发现,那些看似高冷的世家大族,(对皇帝的求亲爱搭不理)实际上已经他妈的与自己密不可分了!

    即使出身于关陇的唐太宗李世民,他手下的文臣武将里有几个没有与这些世家大案组有关系?即使没关系的,没事,嫁个女儿,这关系不就来了吗?

    著名的混球程咬金,就娶了五姓七望之一清河崔氏的女儿。

    所以,鱼死网破?看看自己手下心腹的枕边人,皇帝都不知道该找谁鱼死网破去!?

    朝中有人官至将相,地方有势可镇压刁民作乱,还掌握着社会舆论,公认的道德榜样,一字褒贬,世家大族当真是耀武扬威到了极点。

    直到唐朝,伴随着作为大统一王朝的唐朝统治日趋稳定,以及在唐朝皇帝扶持之下,那些出生低贱丶军功起家与世家大族牵涉较少的将军?尤其是当少数民族的将领们日益崛起,不要总是说什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用一个安禄山砸死了一船人,别的不说,平定安史叛乱中的中兴三将里,除了郭子仪外,李光弼和仆固怀可也不是汉人。此外高仙芝丶哥舒翰丶安思顺丶浑瑊…

    皇帝手上刀子越来越硬,对国家的掌控也会越来越强,寒门子弟对政权的认同度越来越高,世家大族的权柄也随之逐渐萎缩。

    面对这种情况,世家大族的套路也很简单,既然你政权稳穴,江山稳固,那我就让你不稳不就完了吗?

    西晋八王之乱里有多少世家大族在那里掺和?

    对世家大族而言,想办法造出一个大大的叛贼来,不是什么难事。

    有实力的谁没有野心,你就是没有野心,我们难道还不能逼你上梁山,或者把你弄死换个有野心的上来吗?

    安史之乱,安禄山的起家的地方,可就是范阳卢氏的大本营!参与主要闹事的河北更是世家大族的大本营,除了河南荣阳郑氏外,基本上都在这一块呆着,但是请问当颜杲卿在常山高举义旗,转战河北17郡时,这些世家大族在哪呢?

    安史叛乱后,为何本来已经被唐朝皇室打压起来的世家大族,再次开始了耀武扬威?

    最突出的表现便是在婚姻嫁娶之上,唐高宗只是亲王时,还能够迎取太原王氏的嫡女。而唐朝初年的太子李建成也能迎娶荥阳阳郑式的嫡女。

    可唐文宗想要为自己的太子向荥阳郑氏求亲,可郑氏却宁愿将家族嫡女嫁给区区九品小官的崔氏子弟,也不肯为太子之妃。

    想来,唐文宗的脸应该很疼的吧?

    安史之乱使大唐皇族好不容易得到的权柄,再一次被极大的削弱,但安史之乱的结果,对世家大族而言,其实也玩砸了,全砸了!

    因为安史之乱后的大唐,怎么说呢?处于一种非常玄妙的状态,地方反了么?没完全反?中央废了吗?又没有完全废?

    可谓一派薛定谔的量子状态,处处充满着惊喜,而对于只想稳固的既得利益者而言,这种状态是极不友好的,因为谁也不知道,今天出门会不会被流星撞死。

    按照以往的模式,这一场叛乱之后,大唐或是干脆改朝换代,从头再来,要么就是四分五裂,南北分裂,东西对立。

    反正无论怎么来,世家都可以按着老传统继续坐庄,左右下注,大小通吃。

    可在安史之乱后,如此前所未有的社会状况之下,伴随着另一支群体的崛起,却让世家大族们摸索了千年的赛道,开始了全新的打法。

    就是牙兵的崛起。

    前头说了,大唐尚武之风盛行,文人中从军的也很多“,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的岑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的高适,这两位不仅是文豪,而且也是实打实的边军名将。

    加上大唐前期推行府兵制,府兵制的经济基础是国家保障府兵家里理论上拥有200亩的土地,200亩怎么说也能算是个小地主了,有了这200亩土地的家庭多多少少都是认字的。

    加上军中不少将军们文化程度也很高,使得唐朝军队的文化氛围估摸着在封建时代应该是顶级配置的了。

    士兵有文化代表什么?代表不好忽悠啊!

    尤其是这帮子在战场上掌握熟练杀人技的老兵,本就具有高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再有了文化那还了得?

    有一定文化水平,但又不太高的士兵,无论对古代还是现代国家,都是一把双刃剑。

    这些有文化而且凝聚力极高的士兵,如果他们碰见一位忠君爱国的将领,有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对他们进行积极向上的引导,他们便可以觉醒为有觉悟,有信仰的战士。

    上限极高,高到可以在与本土完全隔绝的情况下,硬生生在回纥、阿拉伯丶吐蕃三大帝国合力围攻下撑了五十余年,孤守安西50年的白头兵们,堪称千古绝唱,莫说在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历史里,哪怕就是在世界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壮烈啊!

    估摸着,能够超越他们的,应该也就是新中国的人民解放军了,那支同样有信念,有文化,知道为何而战的人民子弟兵。

    但同样,一旦被带歪了:他们的下限也可以无限的低。

    正所谓,你做的了初一,我便做的了十五。

    当这些并不懵懂无知的士兵看到自己的上司,就是这么个祸国殃民,割据称雄,不服天子,视国家法度为无物的的家伙,他们对于将军们的敬畏又还能有多少?

    他们看着将军可以倚仗着手上的军队,也就是他们,向中央耀武扬威,要官要钱,践踏规则,那么看看自己腰间的宝刀,他们又为什么不能抄起家伙来,也要些好处?

    于是,但凡节度使丶军将稍有不合心意,牙兵们轻则挟刀讨赏,动则杀你全家的风气,也由此而来。

    上行下效罢了。

    读书是件好事,但如果让人读书,却又没有正确的引导,就是这么个下场,这也是为何宋朝时期,一改以往的文武并重,甚至有意地在文人与武人之间划下了一道天堑,防止他们再度结合的原因。

    对于封建统治者而言,还是愚民比较好控制,至少他们以为如此。

    …

    一句话:在唐朝,牙兵乃至士兵觉醒了,但大多数觉醒的却是修罗之路。

    或许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即使安史乱后,实际上形成割据的河北节度使还是那么在意和中央的认可?

    安史之乱这场再一次由世家大族发起的叛乱,最后埋葬了他们自己。

    而安时之后的历史,为什么在中国的封建王朝史上显得那么扎眼?或许与此也不无关系,因为来自底层的牙兵确确实实的让所有人,包括贵族都感到刀上脖子的寒意。

    牙兵的崛起,使得世家大族蒙了,面对这些如蝼蚁一般存在,也如蝼蚁一般破坏彻底的牙兵,世家大族悲哀的发现,自己竟然全无办法!

    一般世家拿捏地方,无非就是向上借势,靠在中央的人脉施加压力,而安史乱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幅削弱,对于对于河北,更是只要不造反,给钱听吩咐就是大大的良民了,根本就插不进地方的内政。

    除非,直接掀桌动武,中央或许还能够让河北重新听话,但是历史上长安与河北的几次战争,打的都不说是风光无限吧,也是费拉不堪,甚至还一度被人趁虚偷家,打到皇帝出奔奉天。

    走中央路线不行后,就只能走地方路线,可地方路线,也没法玩了。

    什么是地方路线?无非就是对地方上的官吏,将军们威逼利诱而已,把他们绑上自己的战车,再驯化成自己的门下走狗,但偏偏安史乱后河北节度使,说话也不算数!

    说话算数的是的数量庞大的牙兵。

    节度使敢不听话,这些牙兵就敢分分钟的物理上换一个节度使。拉拢压根不知道能活几天的节度使,用处实在不大。

    甚至于世家大族笼络牙兵里的头面人物也没用,因为无论谁是节度使,只要触及到牙兵集团的利益,所有的牙兵都会立刻砍了他!

    这也是为啥闹到后来,魏博节度使卢绍威,会请宣武镇节度使朱温率兵屠灭了魏博八千牙兵满门的原因。

    这福气,实在是无福消受。

    那么那牙兵想要的是什么?答案:中国人朴素的农民念头,300亩地十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那么,又请问,地方上的土地在谁手上呢?答案是:世家大族。

    于是,在安史之乱后,河北三镇的牙兵便开始了对世家大族的疯狂掠夺。

    世家大族笼络地方的实力人物,无非就是:一,你想不想要女人,提升社会地位?二,你想不想往上爬(当皇帝)?

    三,你害不害怕我们把你整死,物理性和社会性共同死亡?

    而牙兵,一,不在乎谁当皇帝。

    二,只要家里这块地。三,社会舆论是什么?好吃吗?

    简直就是无懈可击的圣人呐!

    至于仗着家世门第,把他们收下当狗?

    牙兵们只会一刀砍了你的脑袋,然后抢了你的女人,分了你的田地,潇洒的过自己的小日子去。

    对了,说一下大名鼎鼎的衍圣公府,以及颜回的后人颜氏丶曾子的后人曾家,孟子的后人孟家,还有其他一大帮乱七八糟据说流传至先秦的儒家名门,在晚唐及五代时期,就被这帮子地方上的牙兵抄家伙灭了满门。

    面对如此团结,觉悟不高,知足常乐,完全不要脸且数量庞大,又骁勇善战的牙兵,世家大族传统的招数算是彻底失灵了。

    嫁闺女拉拢?有那么多闺女吗?掏钱摆平?平均一分,又有几个钱?告官?牙兵老爷根本不吃这一套。

    只能自己上了。

    这些世家大族能够延续千年,经历了那么多次改朝换代,任凭是农民起义还是五胡乱华都奈何不了他们,他们手上都是有不少武力的,比如河东薛氏的薛强壁,在淝水之战中落了个草木皆兵的下场的苻坚,就曾经发兵攻打过薛家,但却被薛家的壁垒硬生生给挡了下来。

    说实在的,若真是血拼玉碎,世家大族倒也未必收拾不了这帮牙兵,但问题是得不偿失啊!

    收拾了这帮精锐的牙兵,对他们有什么好处?对他们而言,没有赚到,那可就是亏了。

    自己拼个头破血流干掉了牙兵后,接管牙兵统治区,就不可避免地会被中央打压,同时受到临边藩镇的侵扰。

    需要说明一点啊,安史之乱后的长安确实没办法控制河北,但是,偶尔发一个狠,弄死几个节度使的家族问题还是不大的。

    河北三镇之间虽说总体是一对外,但平日里没事也是打打杀杀,毕竟嘛,同一座山上,老虎跟狮子之间的太平间只是相对的。

    所以,一旦世家大族选择转身为藩镇,估计撑不了几年,就该被朝廷和邻居们联手弄死了。况且,世家大族能够延续本身靠的就是做庄家,而不是下场参与。

    一旦下了场,那可就不好办了。

    当世家大族没有参与到争霸天下的赛场时,他们是所有人拉拢的对象,但一旦当时家大族们选择下场参与时,他们就会成为所有人的对手。尤其是当中央仍有不弱的实力,且身边都是个顶个能打,而且完全既不听中央话,又没有推翻中央野心的邻居时。

    真的,那会非常非常难受。

    …

    所以,在中晚唐出身山东(太行山’的世家大族,都希望中央能够集中力量平定关东这些桀骜不驯的藩镇牙兵,免得自己的家族被这帮蝼蚁一般具有强大彻底破坏力的牙兵集团给彻底噬空。

    而大唐中央的关陇集团对此表示了反对意见,原因很简单,你们河北世家脖子上挂着牙兵的刀子,我们关陇脑袋上还顶着吐蕃的刀子呢。

    关陇出身的世家大族,要求中央应该向西收复河西陇右,保障关中地区的安全,别再让吐蕃动不动就杀到关中了?!

    一东一西,两大集团的矛盾之争,使得中晚唐的政治愈发混乱,但同样也使得大唐皇族的统治被巩固了,因为现在,如果中央崩盘,那么对谁而言都没有好处。

    中晚唐的历史大概就是如此的奇特。

    当底层的人们勇敢地拿起了武器,并且高度合作后,所谓的门阀世家,也就那回事了。

    真是可惜啊,当时的他们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不然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