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朕的二十四监 » 21,被套路了

21,被套路了

    见过俱文珍,李瑶便立刻回了大帐,让人为自己找来了大唐疆域图,很快,一张足有一丈长,六尺宽,以三张牛皮缝制的厚重地图,就被两名壮汉抬了进来,用特制的架子坚挂开来。

    左上角空白处朱笔标注,“天宝十三年”,李瑶不禁叹息,现在的大唐,连这么一份全国地图也是难以绘制了。得亏神策左右军地位够高,否则还真找不出来。

    唐代统治者特别注意地图的绘制,并规定全国州府每三年一造地图。此外,或许是由于大唐能打仗的文人比较多的缘故,即使不少高官显贵,也有绘制地图的爱好。在《旧唐书》中就记载丞相贾耽喜欢地理学,绘制有《陇右山南图》和《海内华夷图》且用朱墨辨别古今郡县。

    李瑶观摩着这份来自于20多年前,大唐全盛时期的地图,所幸,虽说不少牛皮都已经难免有了破损,但好在当时用料够足,此后应该也有不少人修补过,倒也还能用。

    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份非常接近于后世地图的存在,除了没有经纬线,以及颜色单调外,无论是比例尺,地形丶距离丶方位都标得清清楚楚。

    说来,这个功劳还得感谢闻喜裴氏,早在西晋裴秀的《禹贡地图序》中就指出了制图之体有六:“一曰分率、二曰准望、三曰道里、四曰高下、五曰方邪、六曰迂直。”即绘制地图要使用比例尺(分率),注意到方位(准望)和距离(道里),等地形的表示方法,这些也都是符合近代科学原则的。

    天色已经有些发暗了,霍忠唐小心翼翼的为李瑶掌灯,随着李瑶的目光而移动。李瑶看着地图,伸出手,轻轻地以长安为起点,然后沿着渭河丶黄河再到大运河一线:通济渠,邗沟丶江南运河。

    陕州丶汴州丶宋州丶宿州丶泗州丶山阳丶扬州。

    在这条如盘蛇一般漫长的生命线上,宣武镇占据汴丶宋二州,是大运河沟通南北的中心枢纽。

    而淮西镇内虽无大运河辖区,却掌有蔡州、光州和申州三州之地,其形势“逼近东都,中天下而持南北之咽喉”,既可以威胁以汁、宋为核心的运河潜运系统,又会威胁转道江汉水域的嘈运系统,这对严重依赖江淮财赋的唐王朝来说,无异被扼住了“咽喉”。

    唐朝设置宣武镇的一个原因,就是为了防范淮西镇,不过后来,似乎看门的狗(宣武)和偷肉的黄鼠狼(淮西),却成了蛇鼠一窝。

    只是,宣武虽然跋扈,但好歹还算恭顺,至少没敢在漕运上明面动黑手,而淮西镇却是比河北三镇还能在唐朝底线上蹦迪的刺头。

    “霍中使,淮西镇的现任节度使是谁?”

    “启禀大家,是李希烈,为人嚣张跋扈,与宣武节度使刘玄佐交好,之前多次不顾朝廷责备,大肆扩充兵马,号称劲卒十万!

    此外,淮南节度使杜佑,曾多次上奏,弹劾李希烈暗中指示江贼丶山盗,劫掠船只,杀人害命,使漕运不安。”

    说完后,霍忠唐犹豫了会儿后,又补充道:“申光蔡三州本就不富裕,国朝全盛之时,三州人口加起来也不足十万户,却要养兵十万,想来也多半是虚张声势。”

    李瑶听着霍忠唐的介绍,点了点头,没错了,现在淮西的李希烈,应该就是后世记忆里,那个胆敢称帝杀了颜真卿的混蛋了。

    在这个大唐历史分叉后的世界里,发展支线虽然有所变化,但大环境末变,部分人的命运轨迹改变,但却还有相当一部分人依旧如此,尤其是在距离中央较远的地方。

    淮西镇,折腾了大唐半个世纪的毒瘤,必须除了他!

    但不是现在。

    而且,李瑶也明白,现在大唐的藩镇之祸,根源不在节度使,杀了李希烈,还有吴少阳,没了吴少阳,还有吴元济,不来场彻底的清扫,干掉一两个节度使用处不大。

    就好像一颗恶魔之树,不把这棵树给连根刨了,树上的果子一就会源源不断的长出来。

    此外,霍忠唐其实还真错了,据原历史韩愈的《平淮西碑》记载:“合攻其北,大战十六,得栅城县二十三,降人卒四万。

    道古攻其东南,八战,降万三千。

    再入申,破其外城。文通战其东,十余遇,降万二千。

    …凡蔡卒三万五千,其不乐为兵,愿归为农者十九,悉纵之”,

    共计淮西光是投降的军队就有十万余人,战死者数量则不得而知,可见淮西的兵力确实超过了十万。

    在穷兵黩武这方面,淮西镇几乎能与战国商鞅变法后的秦国相提并论了,堪称全民皆兵的典范。

    想到这里,李瑶不禁揉了揉有些发疼的脑壳,安史乱后的大唐,堪称群英荟萃,那些有名有姓的节度使,不说人品如何?但确实都堪称一方枭雄,而且手下民风彪悍,士卒善战,还有相当成熟的战时政府体系。

    不客气的说,想要将安史乱后的大唐,在短期内恢复到真正中央集权的难度,仅次于秦始皇一统六国了。

    …

    李瑶盯着地图足足琢磨了半个多时辰后,只觉得头昏脑胀,方才挥手示意收了地图,而后走出了大帐,看着月出东山,呼吸了几口新鲜空气,才觉得好受一些。

    李瑶出了大帐,没有多想,便走到了旁边杨志烈将军的帐中,李瑶挥手制止了想要行礼的士兵,悄悄入了帐中,像个贼一般偷偷的看着杨志烈将军的日常。

    杨将军的帐篷里很是简至,除了放着一把长枪,两把横刀,还有一把角弓的兵器架外,几乎是空无一物。

    而此时,灯光下,正在奋笔疾书的杨志烈对此浑然不知。

    李瑶也不打扰,就在暗影处默默的等待着,直到过了快半个时辰后,杨志烈将军总算抬起头来,靠在椅子上,长出一口气,刚想要挥挥有些发酸的右手,却惊讶的发现李瑶正笑吟吟地看着他。

    扬志烈一个机灵赶忙起身,拱手谢罪:“末将未能接驾,望陛下赎罪?”

    李瑶则是笑呵呵的上前打趣:“诶,是朕不请自来,将军不要怪罪朕这不速之客便好!就是不知,将军这里可还有座啊!”

    几日相处下来,对于私下没有多大架子的李瑶,杨志烈也少了很多顾虑,不好意思的挠挠头笑了两声后,便将李瑶迎了上位,自己做坐在了对面。

    然后,李瑶很是自来熟的拿过了杨志烈刚刚写的东西,原来是严重的军官名册。

    杨志略显尴尬的解释:“这不是陛下让末将负责军中将官考核吗?这是现下神策军中的将官空缺,以及可用之人。末将正在整理,打算整理完毕后再交予陛下。”

    李瑶看了两眼上面的人基本一个都不认,但还是装作满意的点了点头。

    他也知道,神策军这一回有上万人都脱离了军营,其中有不少都是挂着军官职位的,虽说他们平日里其实也没啥作用。现在一下子全部离开后,除了减少军粮损耗外,还能让本来实际干活,却没有相应职位待遇的人转正,对神第军战力影响堪称积极。

    不过该走的手续还是要走的。

    李瑶夸赞了两声后,便入了正题:“杨将军,朕问你,三天内拿下长安城有多大把握?”

    杨志烈闻言愣住了,下意识的就问:“陛下,您之前不是已经?”

    随后,反应过来的杨志烈冷下脸,看向李瑶的眼神中更多了几分鄙夷,两人之前没有了之前的融洽,氛围当即就冷了下。

    杨志烈虽然之前主速攻,但现在既然李瑶已经任命左刚为大将军,负责调兵破敌之事,那他哪怕真有意见也会当众提出,背后捅刀子,使绊子的混账事,他这把老骨头宁死不为。

    李瑶明白,这位将军误会自己是来挑拨离间,搞什么帝王心术的了,便苦笑着摇头解释:“将军我要真不是怀疑左大将军,但是真刚刚得到消息,实有苦衷,心中不安这才想向将军问计。”

    杨志烈看李瑶语气诚恳,神情真挚后,脸色才逐渐缓和下来,但仍是苦口婆心劝道:“陛下,将乃三军司命也。

    且兵情敌势如水若火,瞬息万变,故军权贵专,君命亦有所不受。

    安史乱中,官军之所以多有败绩,其中一点便是官军人数虽多,但却并无统一调遣,又有中官掣肘,以致被敌人各个击破。

    陛下既已决定任命左刚将军为神策大将军,统军平叛。这平贼用兵之事,便当先咨询左刚将军,以免龙多主旱之灾啊!……”

    李瑶心中苦笑,这位老将军不就是想说微操误国吗吗?他又不是不知道。

    没成想,前辈子被教导主任训导的感觉又回来了。李瑶也算是明白,杨老爷子这些老将军为啥一直上不去原因了。

    盛唐的将军们,多少是有几分傲骨在身上的。

    即使他们有时也会妥协,向阉人低头,但在战场上,当他们面对决定将士生死丶社稷国运的战争时,却会像白起一样:宁可伏重诛而死,不肯为败军辱国之将!

    王忠嗣、封常清、高仙芝…

    可惜已经不多了。

    这样的老将军,对于独断专行的帝王而言很烦,不听话。

    可用起来,反而放心,不是吗?

    …

    李瑶乖乖像孙子被阿爷教训的孙子一样,被教训了一通后,方才抓到空闲赶忙解释:“老将军莫要误会。朕本来也想谨慎起见,可是现在有些事真不能说,但确实不能再拖了。

    “那陛下何召左刚将军商议,如此这般会引得军心不稳呐。”

    杨志烈依旧不依不饶。

    “好好好,这就宣左刚将军来好了吧。”

    气鼓鼓的李瑶来了脾气,赌气似的说道。

    杨志烈却浑然不觉,抬头对着门口的卫士便是一阵大吼:“愣着干什么!天子有诏,宣左将军商议军情。”

    说完后,杨志烈才对李瑶嘿嘿一笑,告了声罪。

    李瑶算是彻底无语了,也算明白过来了。哭笑不得,原来自己还是被这位老将军给套路了。

    杨志烈心里其实也多少有些抱歉,同时也不得不感佩左刚还真是料事如神。之前,左刚就特意对他叮嘱:“老杨,此战虽不凶险,却关系到天子丶长安乃至安西丶北庭的老兄弟们,容不得半点失误啊!”

    杨志烈明白,左刚是担心天子与自己亲近,担心自己为情所扰,做了错事。

    所以,杨志烈一见李瑶私下绕过左刚,向像自己寻问军情,便立刻想办法把左刚给拉了过来。

    至于因此恶了天子,杨志烈其实已经不太在乎了,都眉毛胡须一把白的年纪了,有什么想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