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命在仁 » 第三十五章 杨太妃

第三十五章 杨太妃

    赵益从没有接触过武学,自然也不清楚自己给展昭和杨文广带来了多大的震撼。

    虽然赵允成之前说过,以赵益的资质,最多只要一个月左右就能打好基础,可是修炼“四灵真诀”了。

    但是,赵益依旧没有任何实质的感触。

    在他看来,赵允成之所以将时间拉长到一个月,很可能只是因为保守罢了。

    如果赵允成胡乱定下期限,而到时候赵益又没有能成功锻体的话,就有欺君的嫌隙了。

    而以赵允成的身份和见识,显然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因此,赵益倒是没有觉得自己三天就锻体成功,是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

    相比之下,他对自己现在的身体素质反而更感兴趣。

    “都说锻体成功后,身体的防御也会提升,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赵益泡在热气腾腾的水池内,抬起自己的两条手臂,喃喃自语道。

    “从表面上来看,皮肤的确白了一些,就是防御力完全看不出来啊!”

    说着,-赵益又伸出一根手指,在左手小臂上戳了几下。

    指尖的触感颇为柔韧,似乎真的抵在了一层薄薄的牛皮上。

    然而,要说比先前的皮肤硬了多少,仿佛又没有区别。

    “既然连展昭都说我锻体成功了,那么应该还是有变化的吧?”

    福宁宫内并没有刀剑类的利器。

    赵益也不可能为了验证猜测,自己给自己来上一刀。

    最后,只能自我宽慰了一句。

    “总之,应该不是我的错觉才对。”

    又因为一会儿还要去文德殿,所以赵益并没有多泡。

    洗干净身上的污渍后,便起身离开了浴池。

    门外的张茂则听到动静后,立马领着数名内侍推门而入,为赵益擦干净身体,并且换上了新衣服。

    没错。

    全都是内侍!

    一个年轻貌美的宫女都没有!

    赵益不知道其他皇帝洗澡的具体情况。

    反正,在刘娥的严厉看管下,赵益是不可能在成婚之前,就享受到美人侍浴的帝王服务了。

    半刻钟后,赵益重新穿好衣服,束好熏干的头发,转回了福宁宫正殿。

    刚一进殿,就看见一大群人站在大殿内,簇拥着一名慈眉善目的美貌妇人,安静地享用着之前炒好的糖炒栗子。

    赵益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微笑着迎向了不远处的妇人。

    “儿臣给小娘娘请安!”

    “好!”

    杨太妃望着赵益,笑眯眯地点了点头,然后又指了指身旁的锦凳,朝赵益招手道。

    “官家别站着了,先坐下来再说话。”

    “谢小娘娘!”

    赵益道了声谢,坐到杨太妃身旁,笑着问道,“小娘娘今日怎么有空,来福宁宫看望儿臣了?”

    杨太妃闻言,微笑着回道:“按理来说,我已经让心禾送早餐过来了,自然没必要再亲自来看望官家。

    不过,我刚刚听到内侍禀告,说官家要大赏福宁宫,因此才忍不住过来看看。”

    赵益闻言,顿时恍然大悟,明白了杨太妃突然来福宁宫的原因。

    说起来,在赵益成亲之前,宫内的事务都应该由太后刘娥主持才对。

    然而,刘娥因为要垂帘听政的缘故,实在难以同时兼顾朝堂和后宫,所以就将宫内的事情全都转交给了杨太妃处理。

    赵益突然要打赏福宁宫上下众人,自然也就绕不开杨太妃了。

    只是,按照赵益对杨太妃的印象,对方向来宠爱自己,几乎就跟赵益的亲生母亲一样,从来都不会拒绝他的要求。

    区区给张茂则等人发放赏赐的事情,还不至于让杨太妃来到福宁宫,亲自过问才对。

    换句话说,杨太妃前来,必然还有其他的目的。

    果然,就在赵益猜测杨太妃的真实来意时,对方突然拍了拍手,从身后唤过了一名手捧托盘的内侍。

    仔细一看,这名内侍竟然是陈琳!

    只是陈琳之前跟其他人站在一起,而赵益的注意力又完全放在了杨太妃身上,才没能及时注意到对方。

    下一刻,赵益的目光又被陈琳手中的托盘吸引,放到了两只青色的瓷瓶上。

    与此同时,杨太后温和的声音再次传入了赵益耳中。

    “我之前还听下边人说,官家成功锻体了,因此特意命人从库房里取来了两瓶青元丹,送给官家。”

    “青元丹?”

    赵益闻言,将视线从瓷瓶上收了回来,忍不住朝杨太妃投去了一道好奇的目光。

    杨太妃微微点了点头,介绍道:“青元丹不但能够迅速提升服用者的功力,还能帮助官家尽快捕捉到气感,正是合适官家现阶段服用的丹药。”

    赵益听完杨太妃的话,顿时心中大喜,让张茂则将两个瓷瓶收了起来。

    接着,朝杨太妃感谢道:“儿臣多谢小娘娘!”

    “不过是两瓶丹药罢了!”

    杨太妃摇了摇头,拿起一枚糖炒栗子,笑着说道。

    “官家要是有心,一会儿命人多送些糖炒栗子到宝慈宫就行了。

    说起来,自从进宫以来,我也好久没有吃到过如此香甜的栗子了。”

    这就是杨太妃跟刘娥的区别了。

    由于分工的不同,刘娥之于赵益,更像是一名“严父”的角色。

    如果是刘娥在这里,非但不会向赵益索要糖炒栗子,反而有可能训斥赵益一番。

    让他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政事上,而不是整天想着做出一个“新”零嘴。

    相反,杨太妃则是将自己的母爱全部倾注到了赵益身上。

    在赵益的记忆中,杨太妃才是那位扮演“慈母”角色的人。

    事实上,赵益跟杨太妃的关系,也的确比跟刘娥更加亲近。

    而且,这也不仅仅是赵益一个人的感受。

    整个皇宫上下,要说最让人敬畏的存在,自然非刘娥莫属。

    但是,要论最受人爱戴的,就只能是杨太妃了。

    其中的差别,不仅仅是因为刘娥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朝堂上,所以不知不觉养成了令人难以直视的威势。

    而杨太妃则掌管着宫内所有人的俸禄和差事,更加让人感觉亲近。

    真正的内在原因,还是刘娥和杨太妃二人的性格有着本质的区别。

    刘娥为人强势,杨太妃待物随和,仅此而已。

    赵益见杨太妃喜欢糖炒栗子,当即笑道:“小娘娘若是喜欢,儿臣便让人送到宝慈宫好了。”

    “另外,糖炒栗子的工艺也不复杂,儿臣可以将方法交给御厨。

    就算小娘娘日后还想吃,也可以吩咐御膳房为您单独炒制。”

    面对赵益的好意,杨太妃却是摇了摇头,婉拒道:“算了,糖炒栗子虽然好吃,但是也不值得御膳房以后特意准备。

    先帝为了修建玉清昭应宫,已经耗费了国家无数钱粮。

    我又怎么能为了些许口腹之欲,就随意增添国库的负担呢?”

    “......”

    杨太妃话甫落,整座大殿内瞬间陷入了一片安静。

    赵益望着面前的杨太妃,顿时肃然起敬。

    再联想到另一个时空,连羊肉汤都不肯多喝的宋仁宗。

    赵益总算明白,对方身上的一些品格究竟是从何而来的了。

    然而,赵益终究不是原来的赵受益,思维方式和眼界也有了很大的不同。

    对于杨太妃的言传身教,所采取的对策自然亦有区别。

    “儿臣倒是觉得,为了大宋的百姓,小娘娘应该多吃一点糖炒栗子。

    如果能让整个大宋的达官显贵都喜欢上糖炒栗子,那就更好了。”

    “嗯?”

    杨太妃明显愣了一下,语气不解地问道。

    “听官家的意思,小小的糖炒栗子竟然还能跟民生扯上关系?”

    “当然了。”

    赵益点头笑道,“在儿臣看来,糖炒栗子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零嘴,更是一门生意。”

    说着,赵益又指了指杨太妃面前的糖炒栗子,问了对方一个问题。

    “儿臣想要请教小娘娘,在糖炒栗子出现之前,栗子对于大宋百姓来说是什么?”

    “官家这是准备和我讨论民生么?”

    杨太妃望着赵益一脸严肃的表情,忍不住笑了笑。

    “好在我幼时家境衰微,虽然养在深闺,但也知道几分民间疾苦,倒是能够跟官家闲聊上两句。”

    说罢,杨太妃逐渐收敛脸上的笑容,罕见地露出了郑重的神色。

    “对于寻常百姓而言,栗子可以算作是一种足以支撑自己挺过寒冬的食物。

    栗子粥、栗子饭,都是百姓用来节省存粮的好办法。”

    赵益又问道:“那小娘娘有没有想过,栗子的果肉香软甜糯,又能充饥。

    百姓完全可以采摘栗子,用来售卖呢?”

    “我既然知道百姓将栗子作为冬日的储粮,自然就知道有人会从山里摘来栗子,放到集市上去发卖了。

    然而,栗子向来都只是贫苦百姓眼中的粮食,富贵人家就算要买,也不过是尝尝鲜而已,又怎么能成为生意呢?”

    “事实上,在开封城外的山上就有不少栗子树。

    百姓们想要捡栗子充饥,完全可以直接进山寻找。

    即便有人拿来叫卖,也未必会有人要。”

    “那是以前,现在有了糖炒栗子,情况自然就不一样了。”

    赵益安静地等杨太妃把话说完,才一口气将自己的设想说了出来。

    “儿臣可以保证,一旦糖炒栗子普及开来,开封城内的栗子自然会供不应求。”

    “而制作糖炒栗子的商家,又不可能自己跑到山里去捡栗子。

    一来二去,那些商家就只能花钱从百姓手上收货。”

    “再加上糖炒栗子的制作工艺简单,百姓自己就有条件炒制。

    拿炒好的栗子出来售卖,同样是一种赚钱的方式。”

    “如此,不就是一门能让百姓谋利的生意么?”

    “好!”

    杨太妃突然拍案而起,一脸激动地说道。

    “官家能够为百姓考虑到这种程度,将来一定可以成为千古明君!”

    “我现在就回宝慈宫,想一想如何将糖炒栗子推荐到开封城各个府宅上。”

    说罢,不等赵益反应,杨太妃就领着陈琳等一众随从,急匆匆地离开了大殿。

    赵益见状,只能赶忙起身将杨太妃送出了福宁宫,又转身吩咐张茂则,带着炒好的栗子追了上去。

    而在回程途中,赵益又不经意看见站在大殿外的杨文广和展昭,心中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

    “刚刚跟在太妃身后的那名内侍,你们看见了吗?”

    杨文广和展昭虽然不知道赵益为什么会询问这种问题,但还是拱了拱手,不假思索地回了一句。

    “看见了!”

    赵益又对展昭问道:“那照你看,他是宗师级别的高手么?”

    展昭闻言一愣,随即缓缓摇了摇头,回道:“根据臣的观察,对方的实力虽然在臣之上,但应该依旧只有一品的修为,而非宗师高手。”

    “不是陈琳?”

    赵益听到展昭的回答,同样也愣住了。

    在他看来,展昭先前提到的那名藏在皇宫内的宗师高手,最有可能的人选就是陈琳了。

    而且,除了陈琳以外,还能有谁呢?

    “总不能是刘娥吧?”

    想到这里,就连赵益也被自己给逗笑了。

    与其让他相信刘娥会武功,还不如说“八贤王”赵德芳是宗师高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