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命在仁 » 第四十二章 范仲淹折服

第四十二章 范仲淹折服

    赵益说的这些话,自然不是想要为自己、或是刘娥洗白。

    而是他经过这几天的观察,逐渐摸索出来的答案。

    一开始的时候,对于刘娥不允许寇准回京养病的动机,赵益确实以为刘娥是在公报私仇......

    要么更进一步,是将寇准当成了“曹操”和“司马懿”来防范。

    然而,等到赵益从经手的札子上发现,现参知政事王钦若在朝堂的势力后,又逐渐打消了自己的想法。

    所谓“权相”,除了本身位高权重外,最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就是其麾下的党羽了。

    前刑部尚书、兼三司使林特是王钦若的人,这一点赵益早就知道了。

    因此,王钦若屡屡上书,请求刘娥收回成命,拒绝林特告老还乡的请求,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如果有上百份请求挽留林特的札子呢?

    有些时候,有些东西,不是单靠上千年的见识、以及天赋异禀的智慧,就能看穿一切真相的。

    就比如在寇准这件事情上,真正帮助赵益拨开迷雾的,还是他本身的地位所带来的情报优势。

    一百多份上书,全部都是在重点强调林特的资历与功劳,并且恳求刘娥收回前命。

    要说这些人跟王钦若全无关系,鬼都不信!

    连赵益都已经看清了王钦若的权势,刘娥会看不到么?

    而刘娥既然能容忍王钦若,难道还会容不下寇准么?

    确实,无论是功绩,还是资历,王钦若都无法跟寇准相提并论。

    但寇准现在病了,而且据说连这个冬天都未必能撑得过去。

    在这种情况下,刘娥其实压根就没有必要再忌惮寇准。

    毕竟,一个死掉的寇准,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赵益也是想了半天才明白,刘娥真正防范的不是寇准,而是寇准回京后带来的影响!

    虽然赵益没有关注黑骨魔和有关天机门的后续情况,但是从没有收到刑部和开封府送上来的札子就能看出来,审问的进度并不理想。

    换句话说,那名隐藏在幕后,意图挑拨刘娥和赵宋宗室发生内讧的人,依旧没有浮出水面。

    这种时候,刘娥自然不可能让寇准回到京城养病,成为左右局势的变数了。

    当然,赵益还有另一个猜测。

    那就是刘娥准许林特告老还乡,未必没有借此机会,试探王钦若的想法。

    只不过,这种事情就没有必要说给滕宗亮和范仲淹说了。

    “......”

    听完赵益的分析后,滕宗亮不禁陷入了沉默。

    过了片刻,才重新回过神来,郑重地朝赵益行了一礼。

    “若非得小官人指点,子京险些误入歧途,害了寇相公。

    大恩不言谢,还请受在下一拜!”

    这一次就不单单是简单的客套了,还包含着滕宗亮对赵益的感激、敬佩等情绪。

    虽然滕宗亮的年纪大了赵益不止一轮,但是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自然不会觉得向一个小孩子行礼有何不妥。

    就像范仲淹,即便实际年龄比晏殊还大了两岁,依旧对晏殊以师礼相待,一样的道理。

    赵益现在是微服出宫,自然不会大大咧咧地接受滕宗亮的礼节,微微侧身让了半礼。

    接着,朝滕宗亮拱了拱手,语气谦逊地回道:“子京兄客气了,我也就是将自己的一些看法说出来了而已。

    随口之言,不算什么。”

    “小官人谦虚了。”

    滕宗亮直起身,望向赵益笑道,“如果小官人刚刚的话都是随口戏说,那在下之前的一番抱怨,岂不就是狺狺狂吠了?”

    说罢,滕宗亮又指了指自己身旁的座位,朝赵益投来了一个真诚的眼神。

    “相逢即是有缘,在下厚颜,想请小官人喝一杯茶,不知道小官人可否赏脸?”

    赵益闻言,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回道:“那我就打扰了。”

    说罢,赵益径直来到滕宗亮和范仲淹一桌,面带微笑地坐了下来。

    范仲淹看见赵益过来,自然要起身相迎。

    只不过,在滕宗亮看来,这只是基本的待客礼节罢了,也没有在意。

    等到赵益落座后,滕宗亮和范仲淹才相继坐了下来。

    “在下滕宗亮,字子京,这位是在下的好友,范希文。”

    滕宗亮还以为赵益和范仲淹是第一次见面,刚一入座,就为赵益介绍道。

    赵益则是微笑着望向范仲淹,朝对方点了点:“希文兄,我们又见面了。”

    范仲淹拱手回道:“不知道公子在此,仲淹多有失礼,还请公子海涵!”

    滕宗亮见状,不禁看了眼赵益,又看了眼范仲淹。

    最后,又忍不住抚掌笑道:“好啊!原来希文兄与这位小官人早就认识,却又不为我引荐,实在是太过分了!”

    范仲淹瞥了眼滕宗亮,微不可察地扯了扯嘴角,说道:“这位公子......”

    “我姓赵,如果两位不介意的话,可以直接称呼我为赵益。”

    赵益不等范仲淹说完,就打断了对方的话,自我介绍了一句。

    “因为年纪尚小,还未来得及行冠礼,所以还没有字。”

    “原来是赵公子。”

    滕子京听到赵益的自我介绍,倒是没有察觉到有任何问题,笑着点了点头。

    至于范仲淹,则是忍不住露出了复杂的表情。

    虽然官家登基之前,就已经将名字改为了赵祯,但是满朝文武谁不知道,官家原来是叫“赵受益”的?

    就算改了名字后,不需要再避讳。

    可是直接把原来的名字改一个字拿出来用,未免也太敷衍了吧?

    只可惜,赵益并不知道范仲淹的心理活动,自然也就无法解释关于自己名字的问题了。

    在强忍着不适,稍微抿了口滕宗亮亲手为自己泡的茶后,赵益就直接放下茶盏,和对方随意攀谈了起来。

    通过交谈,赵益得知滕宗亮和范仲淹现在全都在朝为官员,并且任职秘阁校理,做着负责打理皇家藏书的工作。

    只是因为今日正好休沐,所以才相约来到茶楼谈些事情。

    起初二人还只是在讨论些诗词,声音也不大,才没有引起赵益等人的注意。

    然而,谈着谈着,二人就忍不住提及了晏学士前几日离开京城时,所作的《蝶恋花》。

    再然后,滕宗亮和范仲淹的话题就引到了寇准身上,进而引发争论,吸引了赵益。

    说到这里,滕宗亮又感谢了一番赵益的指点,并且以茶代酒,敬了赵益一杯。

    等到滕宗亮重新放下茶盏,正要再说些什么时,一旁的范仲淹突然望向赵益,开口打断了二人的交谈。

    “听赵公子之前说的话,显然对政事有着独到的见解。

    只是不知道对于大宋现如今面对的问题,赵公子又有什么看法?”

    赵益闻言,不禁双眼微眯,语气平静地反问道:“不知道希文兄具体是指那一方面的问题?”

    范仲淹回道:“所有方面。”

    “......”

    赵益没有急着回复范仲淹,而是陷入了沉默。

    过了一会儿,赵益终于组织好了措辞,扭头望向茶楼外,抬手指向了下方人来人往的街道。

    “貌似繁华,实则千疮百孔,如同建立在沙滩上的城池,随时有倾覆之危。”

    “......”

    话音刚落,现场瞬间陷入了死寂。

    除了范仲淹外,滕宗亮、张茂则、杨文广、展昭,所有人都目瞪口呆地望向了说话的赵益。

    滕宗亮不知道赵益的真实身份,就是单纯被赵益的发言震惊了而已。

    张茂则等人则是因为清楚赵益的身份,所以才没有想到身为官家,赵益竟然会对大宋的处境如此悲观。

    这种言论,是赵益能说的么?

    然而,范仲淹却是一脸激动地盯着赵益,近乎迫不及待地追问道:“赵公子既然能看出这些问题,那么就没有想过改善的办法么?”

    赵益闻言,摇了摇头道:“我只有想法,没有办法。”

    “嗯?”

    范仲淹一愣,稍微冷静了下来,好奇地问道,“想法和办法,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

    “自然是有区别的。”

    赵益闻言,重新回头望向范仲淹,点了点头道。

    “想法只需要在脑子里想一想就行了,但是办法却要有人去执行,才能称之为办法。”

    说罢,不等范仲淹反应,赵益又朝对方投去了一道真诚的目光。

    “我相信,希文兄就是那个有办法的人。”

    “我......”

    范仲淹定定地望着赵益,突然感觉心底涌起了一阵莫名的情绪,忍不住抿起了双唇。

    随即,范仲淹又似乎想起了什么,无奈地摇了摇头。

    “能得公子看重,是在下的荣幸。

    只是不瞒公子,在下现在并没有办法。”

    “你也说了,只是现在还没有办法,不代表以后同样没有办法。”

    赵益不在意地挥了挥手,微笑着回道。

    “一年,两年,甚至是十年,希文兄不就有办法了么?”

    “多谢两位的招待,我还有事,就先告辞了。”

    说罢,赵益从座位上站起身,朝张茂则几人使了个眼色,径直朝楼梯走去。

    而在路过范仲淹的刹那,赵益又稍微停顿了一下。

    “说不定,当今官家之所以习武,就是为了强身健体,等到希文兄的办法呢?”

    刷!

    话音刚落,范仲淹顿时转头望向赵益,眼中充满了不可思议和感动。

    赵益只是跟范仲淹对视了一眼,就知道自己终于将对方拿下了。

    虽然范仲淹现在还在做“图书管理员”,而非后来那个名垂青史的“范文正公”,

    但赵益还是要说——这波不亏!

    ......

    赵益离开茶楼后,就直接回到了皇宫。

    虽然感觉好像还差了点什么,但是能提前收获到范仲淹的忠心,也算没有遗憾了。

    因此,赵益心情大好,就连翻看札子的速度也比平时快了许多。

    等到书案上的札子全部清空后,赵益看了眼垂拱殿外的天色,竟然才刚刚擦黑而已。

    于是,赵益干脆拿起毛笔,起身来到身后的屏风前,在上面写下了“范仲淹”三个字。

    紧接着,赵益又想了想,在屏风上添了几笔。

    “哈哈!”

    最后,赵益望着面前的屏风,满意地点了点头,笑着离开了垂拱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