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洛水放屁,但我是洛神 » 英雄末路

英雄末路

    那个九伐中原的汉大将军,曾经也是大魏的忠诚少年啊。

    等到姜维真正降蜀了,跟随诸葛丞相回到成都。

    曹魏方面,贴心的找到姜维的母亲,让她写信劝姜维回来。

    至于姜维的母亲,是不是出于自愿写这封信的,参照当初曹操让徐庶母亲写信叫徐庶回来的故事。

    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你说奇不奇怪呐,呵呵。

    无非就一个意思,你老妈在我们手里,你不回来你自己看着办吧。

    而季汉方面怎么处理这件事呢?

    也可以参照当年刘备是怎么对徐庶的。

    诸葛亮没有截留这封信件,隐瞒事实,而是把它交到姜维手里,让姜维自己决定。

    你们说,要是姜维一心想走,诸葛亮会杀之以绝后患吗?

    嗯?那可是诸葛亮啊!

    姜维看完信也回复了一封。

    “良田百顷,不在一亩。但有远志,不在当归。”

    老妈对不起,我不能回来了……

    然后很多人就拿这件事骂姜维,说姜维贪恋权力富贵,不顾母亲死活,姜维不孝,死不足惜!

    呵呵,呵呵呵呵呵。

    我再次恳请各位,不要受害者有罪论,对受害者二次施暴。

    姜维这件事,我举个例子说明。

    好比老板拖欠你工资,你去找老板讨薪,老板就绑架了你老妈,说你再敢讨薪,信不信我把你老妈怎么怎么样。

    然后你决定反抗到底,你还是要讨薪,你敢把我老妈怎么样你试试看,九伐中原警告!

    当你做出这样的回应之后,突然一大堆人跳出来指责你咒骂你,不孝顺母亲,不顾母亲死活,你这种不孝儿,死有余辜死不足惜!

    我的天,这帮“孝子贤孙”,不去指责恶贯满盈的老板,反过来指责你!

    一个人,不需要活成光,但也不要活成苍蝇啊。

    我不奢望所有人都有勇气面对和反抗不公,我只希望当有人敢于反抗时,大家不说帮助他,但也不要无端的指责妨碍他啊。

    你可以一个人默默习惯黑暗,但这不是你诅咒光明的理由,那些敢于面对和反抗的人,他们本身就是光!

    姜维的表现一句话就能总结,“拒绝道德绑架!”

    姜维是烈丈夫,大丈夫!

    只能说,曹魏在不当人这一方面,一直出类拔萃,而今回旋镖砸到自己头上了,罪有应得,这才叫真正的死不足惜死有余辜!

    既然都是烈丈夫,姜维是这种反应,曹羲听到司马师这么说,他难道还会有其它反应其它选择吗,他没有。

    曹羲猛吸一口气,强自镇定,然后把手从胸前放下,沉声答到,“司马将军言之有理。”

    却转过身去,不再面对司马师,而是面向麾下将士,他大声呼喊,“然我受陛下厚恩,今奉旨讨贼,岂有不战自退之理!诸君共勉,杀!”

    杀!杀!杀!

    杀声震天,曹羲麾下禁军,也受曹羲鼓舞,一时化悲愤为力量,列阵向浮桥发起冲锋。

    不好!司马师敏锐的发现,双方士气变化,照这个情形,没准真让曹羲一鼓作气破了他的阵。

    别急别急,还有转机!司马师大脑飞速思考,自己占着地利,这浮桥不过宽三丈有余,根本容不下几千人冲锋,刚才曹羲中军松动,必然不是禁军精锐,只要自己抗住这第一波攻势,曹羲后继乏力,打不下来的,我能守住,我能守住!

    司马师大喊,“弓弩手准备!”

    对面也同时响起“弓弩手准备!”

    放!再放!放!

    两边箭雨交叉而过,禁军训练有素的低头护住面门,冲势不减,一阵乒乓乱响,两边倒下的却只有寥寥几人。

    禁军的甲胄,可不是残次品!而司马师这边的装备,也都是从武库取的啊,一个师傅教的,破不了招,同一个武库拿的自然也破不了防。

    只有少数倒霉蛋,被弓箭穿过盔甲缝隙射中,哪里来的致命伤,致命的地方都被甲片护住了!

    伤势严重的自觉退到一旁让开道路,伤势较轻的插着箭也要继续往前冲,一是阵型不能乱,二是悍不畏死,这就是禁军!

    两军就在浮桥中段接战,三四米长的枪阵,第一轮拍击过后马上转为互戳。

    放心,绝对没有谁吃亏,你的枪比我的枪长这种情况,因为都是从武库取的,大魏标准统一……

    第一轮拍击倒下的人倒不少,不是被枪刃砍死,反而有盔甲护着,是被拍晕的。

    然后互戳之中,不断有人倒下,一旦有人倒下,后面的人立即抓脚抓手,把倒下的人拖走,又有人上来补位。

    要是平时倒下也就不管了,直接补位踩着过去,倒下的人是死是活等打完仗再来看。

    可是现在不行,因为现在在浮桥上接战,倒下的人你不拖走,分分钟就会堵塞桥梁。

    也是受浮桥限制,双方各冲上来二三百人,其它人只能在旁边干着急呐喊助威,你要说弓箭,这种情况也只能起到骚扰作用,而两方已经接战,弓箭手更不敢射前军,反而双方弓箭手隔河激情对射,枪阵让他们自己戳着玩。

    可司马师这边出战的死士,明显战力不如禁军,队伍之间的配合熟练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出来的,就拿拖人和补位这件事来说吧,司马师这边总是慢几拍。

    眼看禁军顶着死士就要冲过浮桥了,一旦冲过来己方这边怕是溃败。

    司马师没有害怕逃跑,反而怒从心起,难道我还拿不下一个小小的曹羲!

    司马师要是大喊,顶住,弟兄们给我顶住。那他是个逗逼……

    怎么顶?拿命顶啊!要顶你怎么不来顶!

    司马师一言不发面无表情,不动如山大抵如此,既不大喊大叫,也不指手画脚。

    就是冷眼旁观战局,思考着转机,他想到了他想通了!

    “扔火把!”

    一声令下,上千支火把,分批次扔进曹羲前军军阵之中,这火把既不能造成大的杀伤,也不能引燃浮桥,但是干扰效果比弓箭好得太多!在曹羲前军引发不小的混乱,死士们抓住机会又一波顶了回去,而在死士们的反推干扰下,禁军迟迟不能有效结阵,眼看就要被挤下浮桥。

    曹羲心急如焚,他今天就是抱着死志来的,既然桥上过不去,那老子就从桥下过!

    曹羲一马当先冲入水中,回头大喊,“将士们,涉水渡河,随我出击,杀!”

    说完便不管不顾的朝对岸冲了过去。

    老实说这并不是一个明智之举,这水不是可以淌过去的,而要游过去,距离虽然不长,但穿着甲胄游泳,体力消耗巨大,而且把自己置于低地,敌军站在岸上高处防守,进一步增加了进攻的难度。

    可是主将都冲了,其它人还能怎么办,反而是主将都不怕死,我们怕什么,纷纷涉水朝对岸冲击。

    司马师这下不淡定了,他没有带洛阳守军和禁军出来,就是为了避免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尴尬场面。

    司马师是广树恩德,可是对面的曹羲也是烂好人啊,两个人都是洛阳军队的长官,真撞上了策反和哗变都是有可能的!

    何况其它地方也要自己人的死士镇守,他这里才只有两千死士,对面乌泱泱的一大片绝不少于六千人。

    防线怕是要守不住了,司马师立即大喊,“近岸,近岸!都近岸!”

    于是后方的士卒也不在浮桥后面等着排队送死了,纷纷列阵靠近岸边准备防守。

    怎么办,怎么办,司马师的脸上仿佛一辈子没有表情,但此刻他的内心焦虑无比。

    同样焦虑无比的还有丁十三,大哥,你要不要这么疯啊,还涉水渡河!

    你倒是冲得欢,后面扑通扑通的下饺子,会游泳的死命追,不会游泳的大口大口喝洛河水,老子可不想明天早上一觉醒来洛河里面全是淹死的人,这要是算在我头上我找谁说理去啊!

    本来坐着看戏的丁十三现在不得不一心多用了。

    一是故意用水流卷住曹羲的战马,减缓他冲锋的速度,好让后面的士卒能跟上他。二是看见有不会游泳的,还在挣扎的那些先不管!已经沉底了的通通用水流卷起来送到下游甩到岸边。

    尼玛精神力消耗这么大,怕是吃十个羊腿都回复不了,现在丁十三不想看戏了,他想劝架,可是怎么才能让他们停战呢。

    曹羲还是冲到了对岸,所幸丁十三暗中帮忙,他身边已经有不少士卒,不至于被围殴。

    但曹羲没能上岸,就被长枪捅翻在水里,他一身将军明光铠,怎么可能随便被捅死,也不管战马了,挣扎就要游往岸上,继续找对方拼命。

    禁军再次展现彪悍的战斗力,有不少人冲到岸上,又被对方堵住,于是双方拉扯着滚到水里,就在水里厮杀。不是司马师想固守岸边就固守岸边的,禁军的打法就是尽量把人拖到水里打,一换一,二换一,怎么看都是司马师亏啊,因为他人少。更可怕的是在水里,自己这边的战斗力,反而不如禁军,开始被禁军一换二,一换三了。

    司马师和丁十三同时心想不能再拖了,要迅速做出决断!

    司马师想的是再拖下去防线就崩了,丁十三想的是再拖下去你们还没有分出胜负老子就要累死了。

    于是两个人不约而同的看向曹羲,其实他们两个一开始都想到了办法,只是他们也都不想这么做。

    擒贼先擒王,杀了曹羲,我不信你们不退!

    丁十三不这么做,是因为他挺欣赏这个烈丈夫的。

    司马师不这么做,是因为他知道父亲从一开始就没想和曹爽拼个鱼死网破,杀了曹羲只会断送双方讲和的一切可能!所以他一开始就是在劝曹羲收兵回去。

    但是现在不杀不行了,你不杀他,等曹羲打赢了这一仗,曹爽更不可能讲和了,他司马家只有死无葬身之地。

    司马师心一横,挥手一指曹羲方向,“杀!”

    部下心领神会,立刻不管不顾的全力向曹羲冲来,曹羲的位置本来就过于靠前,加上丁十三已经放弃救人了,现在也来到他身旁。

    曹羲的部下看出不对冲他大喊,曹羲也明白过来了,反而放声大笑,“今日这里就是我曹羲的葬身之地啊!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