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仙云居日记 » 355,入乡随俗,到三官庙赶集

355,入乡随俗,到三官庙赶集

    入乡随俗,到三官庙赶集

    我住的地方比较偏僻,向东是秀岭,深沟峁梁,无路可走,没有人烟,向南是韩岭村,只有一个小卖部,卖些老百姓日常用品和烟酒,也不符合我的购物层次,从来没进去买过东西,向西是面岭,零零散散有几个村庄,人因稀少,没有商场,只有向西北方向的5公里外是三官庙镇,小镇上依然保持着赶集的传统习俗,每个月日子里面带“3、6、9”数字的就是小镇的集。

    我在这里入乡随俗,买日用品也是到上镇上赶集,短则三天去一次,长则6天去一次。

    快年底了,再加上冬闲,老百姓少有的热闹和乐趣就是赶集,我也骑着电助力自行车来赶集,为什么要骑电助力的自行车呢?因为从我住的地方到三官庙镇是上坡路,有两个大坡,骑一般的自行车是上不去的,靠电助力自行车,还要使劲的踩踏才能上了坡。

    在路上碰到一个办喜事的迎亲队伍,新郎披红戴花骑着高头大马,新娘坐着轿子,吹鼓手吹着唢呐在前面一路,一队穿红戴绿的中老年妇女站成两队在手舞足蹈,一位穿着很夸张的“媒婆”,手捧大烟袋走台,很有仪式感。没想到当地人这么幽默、乐观,热爱生活。

    人们三五成群从各个村落汇聚而来,三五百米长的路,停满了车挤满了人,路旁边有两个高高大大的柱子,写着三官庙市场几个字,向里走30米右拐,是个巷道,两边是住户和门面房,中间是院地和马路,宽20米左右,长有100米,三官庙就在集市旁边,平时的香火不太旺,农历二月十九为三官庙古庙会,从十八日至二十共三天,因为地方小人多,集市对各村做了时间安排。农历二月初六皛店等4个村,清明节三官庙等6个村,三月初十后段等6个村,四月初一教场袁等3个村,四月初四寺下李等5个村,四月十五丁庄等4个村。

    庙上热闹,带动这市场也热闹。

    三官庙集贸市场有商户206户,卖东西的摊子,一摊挨着一摊,家禽、家畜、水果、蔬菜、水产品、炒年货、小糕点、小玩具……东西应有尽有,小小的集市人满为患,喧闹不息。

    市场人多挤不下,摊贩又向市场外的公路占摊位,伸出了大门,街道两旁还有牲畜和农具以及家禽活物,人就在中间拥成了疙瘩。

    集市是农村主要的物资交换场所。柴米油盐、锅碗瓢盆、种子农药等等都可以在集市上买到,乡亲们多来自周围一带,操着最朴实最地道的荷塘话,交谈着,还着价,或直爽成交,或一番讨价还价。

    有个卖萝卜糊汤的商饭能说会谝,嘴里呦呵着:洋芋北瓜熬一锅,洋根酸菜会凑合,萝卜糊汤疙瘩火,二河肥水流色河。这个说辞挺吸引人,他的摊位上摆着一方桌,四周是几个长条板凳已经坐了六七个人,我也凑过去去喝了一碗。

    我为什么入乡随俗赶集?

    小时候在农村,我最喜欢跟着父母去赶集。因为人们吃的用的都要到集市上去交易,赶集是农民离不了的生活方式。

    兜兜转转几十年,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在城里生活了30多年,又回到了山村,吃的喝的等生活用品要从市场上买。你瞧,这里有新鲜蔬菜、水果、肉、豆腐,还有各种小吃,饸饹、凉粉、煎饼。我买了刚从地里拔出来的萝卜,当天摘的芹菜、菠菜、苔菜,还有热乎乎的豆腐,有个高个瘦老头的豆腐做的特别好吃,买的人也多。

    答案已经有了,主要原因是赶集能买到最新鲜的蔬菜,当天从地里摘来,蔬菜水灵灵绿莹莹地,新鲜。

    另一方面,这里的农产品大多是老百姓自己种的或自己做的,少了中间商这个环节,价格比超市要低一些。再说了,集市上摊位多,选择的余地大,又能讨价还价,很直白,购物的交易气氛浓厚。

    所以,商饭为了鼓动人掏腰包,戏谑着说:乡党,多卖些,你们山里人苦大,面朝地背朝天,上了东山下西山,一年四季汗不干,光种不收埋怨天,沟子摸的黄泥巴,只会挣钱不会花。这打油诗虽然说的粗糙,可唱出的是实话。

    有卖碎烟叶的老头,脸上的皮皱巴巴的,像个牛脖子的褶皱,嘴上叼着一个长长的烟杆,吧嗒一口,一股浓烟冒了出来,对蹲在对面的老汉说:走路包谷壳响,沟子放的屁响,嘴里包谷花响,腰别烟袋火镰响。我这烟叶子是最好的,你尝尝吧。

    每个逛集市的人,极少有空手而归的:老人们买一把镰刀,妇女们买一两件时新的衣服和一两斤肉,中年汉子们提着种子化肥,小孩们则是啃着一个三毛钱的烧饼。

    还有一个原因是,赶集是很接地气的一种传统买东西方式,地摊式熙熙攘攘的热闹,能感受浓浓的人气,那也是最热闹、最有人间烟火气的地方。在这里买东西,有一种回归田园的生活味。

    作家汪曾祺也是一个喜欢赶集的人,他是个美食家,喜欢做菜,更喜欢自己买菜,爱逛菜市场,他说,“到了一个新地方,有人爱逛百货公司,有人爱逛书店,我宁可去逛逛菜市场。看着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的菜市场能够让人感到生之乐趣。

    赶集的人,三五成群,谈笑风生,即使天寒地冻,依然能感受到那份热情和喜悦。

    我呢,虽说与当地人不沾亲带故,赶集让我一路上看景,感受乡土气息,饿了,吃一碗饸饹,偏易简单又有当地特色,美美哒。

    中午一过,人渐渐开始散去,商铺老板们也开始撤摊,往铺子里面搬货物。街面上恢复了平静,远处山林上的鸟鸣声依稀能听得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