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身为农民的我,被始皇帝求当仙师 » 第三十四章 三公九卿制(求追读)

第三十四章 三公九卿制(求追读)

    嬴政拱手礼为敬,解释:“带小女来看看小先生种植的土豆,据说前不久,咸阳城有个新奇的农作物,叫作土豆。小女,偶然吃到一口,视为最爱,我想如此新奇的农作物哪来的?”

    “想到小先生有个农作物叫番薯,是被我的属下进献给了始皇帝,所以通过分析就料想到土豆,肯定出自小先生这里,果然如我看到的那样,土豆真是来自小先生,亲手种植所得。”

    “故而带小女前来,除了要买小先生种植的土豆回去。顺道问问,关于大秦现在的三公九卿制度该如何改革?或者说,改革该不该做?”

    左手叉腰,韩辰没立即说话,转身后一挥手,黑板出现!

    阴嫚目睹这一幕,差点被吓到!

    不了解是什么情况?凭空把一个物品变了出来。

    “三公九卿制,是一种以皇帝为中心实行的中央集权制,为了方便集权,也为了防止丞相掌握大权,也是一种纵向集权、横向制约的决策制度。”

    “此制度主要核心,则是以皇帝、皇室为服务对象,兼顾政治、军事、监察、财政和司法、判决等事务,算是把全大秦的事务都揽到了一个决策体制内进行。”

    韩辰边讲述,边在黑板上,写下三公九卿制的十二项职位:

    三公,即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九卿,即奉常、廷尉、治粟内史、典客和郎中令、少府、卫尉、太仆、宗正。

    放下粉笔,拍了拍双手,韩辰讲道:

    “此制度,协助皇帝,总揽了大秦大大小小的事务,丞相主管政务,则在政务方面享有行政权、决策权、议政权,三权合一且能分担皇帝大部分无法处理的政务,担任二把手的责任。”

    “老赵,我来问你,三公九卿制,在大秦统一后建立,起到了什么作用?”

    作用是什么?韩辰把问题抛给老赵。

    作为三公九卿制的建立者,嬴政当然知道会起到什么作用。

    “集中天下权力,巩固统一。”

    嬴政简短的两句话回道。

    “表面看起来,的确是集中天下权力来巩固统一,并且不再依靠分封制。其实,这种权力高度集权,成效是能巩固统一,其次弊端显而易见。”

    “那就是上次说的,军政合一,对统一的大秦帝国,有些危险,加上重农抑商等商君变法立下的国策,后续始皇帝的后代,一旦出现平庸、昏庸的君主,极有可能把朝政给玩崩。”

    “三公九卿制的设立,集中了所有权力于始皇帝一人手中,他是当代明君,是致力于朝堂的稳定,知晓手中的权力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

    “如此之前说的,轮到始皇帝的后代就会容易出现问题。”

    “再问你,郡县制与分封制有何不同?”

    把周朝的分封制、秦朝的郡县制,做一下对比,韩辰认真提问。

    嬴政片刻的思虑,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同之处,在于……

    “权力的分散和集中。”

    不同之处,表面看起来,还是很好分辨的出。

    “不错,分封制,为周以前,把不属于周和周难以伸手管的到的地方,就分封给诸侯进行全权管理,权力的分散,让周围不为管理而忧心。”

    “初期,分封制对周而言,起到了以维护周天子为核心的统治地位,只是短期周天子对众多诸侯国还是有些威信,但,时间长了就会出现问题。”

    “周幽王的胡作非为,让诸侯们对天子失去敬畏之心,东迁洛邑的周平王开始,就陷入了乱世格局,诸侯们不再安分守己,开始互相兼并和攻伐。”

    “郡县制,跟分封制有所不同,因为治理地方采用了流官的方式,由朝堂统一调度进行任职,税收、地方军队调配等权力都集中到朝堂中心,官员只负责治下的郡县,不会有机会僭越拿到税收、地方军权,更不会形成诸侯国的存在。”

    “依之前我所说,弊端还是有的。”

    韩辰讲述郡县制,地方官员只能被朝堂统一调用,只有治理权,并没有税收、地方军队调配等权力。

    这样的郡县制,主要对大秦统一,起到了巩固的作用。

    “不错,权力过度集中,明君还好,昏君极有可能因为自身作为,动摇根基。”嬴政了解他说的意思,毕竟问题,天子权力已经高于律法。

    权力全都向皇帝集中,不太好。

    “小先生,除了你上次说的军政分离。”

    “是否还有其他办法?将过度集中的权力进行分散,既能防止君主胡来,也能巩固大秦统一。”嬴政询问,毕竟,过度集中的权力在君主手中,也不太好。

    后世君主继位,极其容易出现问题。

    “巩固统一,防止君主胡来,权力不一定需要分散。”

    “要想防止后世君主乱来,至少需要从几个方面下手:

    思想和律法。”

    要防止,韩辰认为思想和律法,就可以杜绝君主对治国乱来的行为。

    “还请小先生继续。”

    嬴政拱手礼敬道。

    韩辰点点头,继续说下去:

    “思想上,身为大秦的君主,必须做到爱国与敬业,明确后代君主,必须以服务大秦为终身目标,作为大秦最高领袖,时刻作为臣民最好的表率,不可乱来。”

    “律法上,君主不可将个人权力,凌驾于律法之上。

    律法等于君主的诏书,不过君主的诏书可不等于律法。”

    “君主不是天子,天子只是个代称,本身是个人,必须学会与所有的百姓,共同遵守同一律法。商君变法的初衷,本就是百姓和君主共同遵守同一律法,方可使得大秦的道路走的更远。”

    “君主犯错,若不受到惩罚,律法的权威又何在。”

    “必须利用律法限制君主权力,不可让君主乱来。”

    两方面进行防止,在于思想教育和律法面前人人共同遵守,君主立宪制,在近代史上英国就是这样的国家,全靠的都是依法治国的方针,国王是个普通人,和臣民一样都必须平等的遵守律法,不搞特殊区分。

    “君权神授,咸阳城有天子九鼎,若君主不是天子,岂不是会失去威信,会让天下臣民不再对君主抱有敬畏之心。”

    君权神授是大秦君主的地位象征,乃是继承了周朝的天子地位,嬴政想着要是大秦君主不是天子,权力不是天神所授,直接会让百姓不相信君主是真龙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