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身为农民的我,被始皇帝求当仙师 » 第三十六章 依法治国、律法至上(求追读)

第三十六章 依法治国、律法至上(求追读)

    律法高于君权,嬴政反复思索过,大秦帝国要是走的更远,可以做出让步,限制君权也能做得到。

    不过君权神授的理念,若被打破,百姓将不再敬畏君主,这对六国余孽来说,反而会成为打击大秦皇室的机会。

    “君权神授的理念,一旦被打破,不利于始皇帝陛下统治怎么办?”

    嬴政还是因为担心这个,问出口。

    “一样的办法,从思想上教育解决。”

    “即使打破了君权神授这一个概念,很多百姓都不会反感君主依旧是君主,过去到现在的历史,君主始终扮演引导大秦走在历史最前沿的道路。”

    “与其惧怕统治被挑战,不如利用百姓为大秦探索海外提供更多的英勇探索者,将百姓的注意力转移至海外,让百姓知道世界有多大才是更为重要。”

    “君主与百姓之间,注定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发生,百姓注意力投向海外,只能解决一时的办法。唯有将律法高高抬起,君主与百姓共遵守,方可把这种矛盾给停歇,就像我之前说的商君变法一样,百姓民生不被始皇帝注视,反之百姓穷困潦倒到饿死,秩序将片刻崩坏。”

    “农民起义,便会成为推翻大秦帝国的一股强大力量,对此,律法确立之前,将大秦帝国内部进行整顿、翻新,土地不再是财富的唯一收入来源,从海外获得的财富大于百姓从土地上获得的收入。”

    “那么,君主与百姓的尖锐矛盾,终会被彻底掐灭。越来越多的百姓,开始投身于海外探索这种狂热的事业中,也不会再守着随时会被地主吞并的土地,因为失去土地会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君权神授必然会打破,也是必须打破的一次。

    韩辰根据对西方国家的了解,启蒙运动维持过一段时间,之后才有大航海时代探索新大陆的开启。阻止在百姓面前的,就是君权神授,愚民政策,重农抑商等,商君变法立下的封建核心政策、思想。

    愚民政策、重农抑商、君权神授,相继被打破、改变,那么,对大秦来说,则是横跨封建时代,进入以真理为标准,科技振兴的时代。

    对于真理的追求,必然会诞生实事造物的伟大科学家。

    可惜,始皇帝是谁?大秦帝国的统治者及祖龙,即使是为了大秦的长久统治,选择的也不过是局部革新,不可能将所有制度和现有的一切重新推翻,再次像商君变法一样经历又一次变法。

    毕竟,大秦帝国很特殊,不可能让百姓真正做到民主。

    “先生,我有一问?”

    阴嫚突然插上一句,认真地问着。

    韩辰留意,扭头地看过去,抬手:

    “请说。”

    阴嫚拘礼,问道:“假如律法真的高于君权的威信,律法面前,人人平等,这会造成对以后的大秦造成什么后果?”

    面对老赵的女儿这么问,韩辰垂眸地淡笑讲述:

    “一种人人吃得饱,穿的暖,没有任何人压迫的世界。当然,介于大秦过去到现在的历史,那种理想的世界几乎做不到,无论到什么时候?从君主到百姓,不同阶级都有压迫别人事情的发生。”

    “把律法给抬高,不过是公平公正等思想带给了百姓,须知,阶级之间,常有不公平的事情发生,这种不公平是属于压迫和被压迫关系组成,往往都会成为矛盾根源,撬动这一切。”

    “只有把律法抬高,公平带上去,最大程度上创造人人都有公平机会的环境,这种环境便可换来更加长时间的长治久安,把大秦的国祚延长到比夏商还高。”

    依法治国是现代国家对内治国的标准。

    所以强调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才能给大秦内部带来长时间的稳定。封建历史上有关帝位争夺数不胜数,历朝历代的律法权威都没有高于皇权,所以,依靠帝制为中心的统治阶级内部权力斗争,往往都是造成秩序动荡的源头。

    赵高联合李斯骄诏,传位给胡亥,造成大秦二世而亡。

    为了争夺帝位引发的八王之乱,统一没多久的西晋四分五裂,后陷入五胡乱华的黑暗时代。

    等等。

    若律法权威高于君权,不至于华夏封建史上的历朝历代多是因为争夺帝位,导致政权动荡和灭亡。

    典型的例子太多,韩辰都不想多想的强调这些。

    “商君属于法家,变法过程中,强调过依法治理百姓的重要性,君权高于律法,带来的便是动荡不安。”

    “小先生,多谢教导。”

    嬴政致谢。明白律法高于君权,可以为大秦秩序带来稳定的重要性,连这位韩辰先生都认为依法治国很行,那么,律法就必须位列第一位,君权其次。

    “谢就算了,讲的口干舌燥。”

    喝了一口水,解渴,韩辰根据三公九卿制继续讲下去:

    “依法治国,但只是实行的国策之一。”

    “最重要的是中央集权制,以皇帝为中心的政治体制,高度的集权,能够将权力集中到三公和皇帝手上,不过三公之一的丞相还分为左右丞相,分别掌握议政权、行政权和决策权来辅助皇帝处理朝政。”

    “不过这样的权力集中,短时间来看没有弊端,长时间来说,弊端不小,在皇帝势力式微的时候,具有威望的丞相容易将皇帝压过一头,威胁皇权。”

    嬴政坐下来,认真颔首道:“不错。如小先生说的,帝位很容易在交接的时候,出现政权动荡,亦有颠覆社稷之危,这是不得不防的一次。”

    “而且小先生说了,律法高于君权,加上军政分离政策,不就可以杜绝有野心之人想要夺取帝位。”

    面对面,韩辰双手交臂,分析道:

    “律法至上,军政分离,不过是从刑法上和国策上进行杜绝。只是有野心之人,定会为了帝位而选择铤而走险,毕竟,左右丞相历代换相,总会滋生一些野心之人,谋求军政合一的朝政大权夺取。”

    “以防万一,对左右丞相进行改制,或许比较好,与皇权有着冲突的权力,最大的莫过于相权,相权的存在,本应是限制皇权防止皇帝胡来。”

    “只是掌握相权和皇权的丞相、皇帝都是容易相互发生冲突的权力,若想掌握所有权力就必须压制皇权。”

    “老赵,限制皇权?还是加强皇权?假如你是始皇帝会怎么做?”削弱还是加强都是一念之间,韩辰从假如上来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