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重生后男神总想撩我 » 当时的农村

当时的农村

    姜凝一边起火煮饭,一边回想当年她是怎么又去到了高中读书的。

    因为她妈实在气不过,问村长借了座机打给她那边的亲戚。

    在小姨的打听下,姜凝这分数她们那边学校应该会收,但她们绵市只是个二级市,名声远远比不上阳市。

    但这也是个希望,所以第二天姜爸就被姜妈催促着,带上钱奔到绵市里。

    姜爸站在主任门口踌躇了好一会。听着办公室里齐乐融融的说话声,他不敢进去。

    原地徘徊了好一会,他咬了咬牙。既然都到这了,就试这最后一次。

    他将背挺了挺,但还是轻手轻脚地走进去。

    他人没说话,只敢将成绩单往主任办公桌前递了一点又一点。

    主任看了眼这个有点黢黑的农民,然后看了眼在他黢黑的手里显得特别白的成绩单,立马站了起来,请姜爸落座。

    主任慈眉善目:“这是谁的?”

    姜爸坐立不安:“我…我闺女的,她档案被扣住了,但那边要很多钱…”

    主任惊喜:“你是说你女儿这个成绩,是想来我们学校读?”

    姜爸一愣:“可以么?”

    主任握着他的手:“当然可以!”

    这个成绩一进来就是要进重点班的!全校18个班,重点班就设了2个。足以证明姜凝这成绩是非常好了的。

    姜爸一喜:“那…那钱…”

    “哦,”主任放开姜爸的手,坐下来耐心和他解释:“是这样的,虽然国家开始九年义务教育了,但我们高中呢还是要收学费的,一年900块钱,你这边能负担得起吗?”

    “900?一年?”

    “是阿。”

    “真的是一年?”

    “真的!”

    姜爸立马站了起来:“能!我家能!我现在就能把钱给你。但是档案…”

    主任乐呵呵地笑:“这个没问题,我们这边会给那边电话将档案调过来的。如果您这边没问题,就可以先去登记好,然后到财务那交学费就成了。”

    姜爸有些哽咽:“好!好,我这就去交。”

    但姜爸根本不知财务部在哪,他像只无头苍蝇一样兴奋地原地乱转。

    见状,主任一边安慰他一边对他说:“姜家长,您别急,我让助理带你过去。”

    姜爸眼睛湿润:“好!谢谢你们,谢谢你们!”

    姜凝永远都记得,等姜爸回来后,他眉飞色舞地对她们说,人家那学校,一看到你这成绩单立马就要了!

    所以这导致了姜凝对这段回忆,远没有高中复读、经历了两次高考的记忆来得深刻。

    因为那时身在农村的她,根本就意识不到读高中和不读高中的区别。

    大环境就是这样,除了学校的老师,没有人会和她说读高中对以后会有多么不同。

    而她也懂事,知道如果自己去读了中专,就能减轻家里的负担了。

    那时的她中考完,就投入到劳作中,根本就不知道她爸妈为她上高中的事做了多少功夫。

    饭开始咕噜噜地响,姜凝将锅盖拿起来,看了看米已经开了,她将灶堂里燃着的大块木材拿出来,直接插入一旁的土堆灭火。

    然后一手一块布,握住饭锅的两只耳朵,用力一提,然后手左右摇摆,将饭锅提了起来,放到灶旁打出来的另一个没烧火的灶坑上。

    她将炒菜的铁锅架到有火的灶坑里,又加了些易着的木榭,开始下油炒菜。

    还是用材火烧菜香阿。锅里的鸡只是放了点姜葱和盐,煮熟后的香味就猛往鼻子里钻。惹得她的五脏六腑都活络了起来。

    勺起鸡肉放在铁盘上,姜凝忍不住还是拿手掂起一块,放入口中。

    这满口的肉香,姜凝每咀嚼一下,都在感叹鸡肉的筋道。

    以前在自己工作后的那几年里,她每次回家都特意让爸妈准备了家里的鸡带上南城,但也已经没有这么有嚼劲了。

    那时的走地鸡都很少了,更别说这些鸡还是在稻田里吃谷吃虫长大的。

    把鸡肉吞下,姜凝觉得好吃到都要将舌头一并吞了。

    但火势不等人。姜凝快速往火堆里放了一把木榭,然后就着鸡肉留下的余汁炒空心菜。

    等空心菜被炒得金黄,再撒上一小把豆鼓,嗯,入味得很!

    姜凝趁火小,用涮子快速涮了锅,然后又下点清油将冬瓜翻炒几下。

    见熟得差不多了,她再用胡芦瓢勺了两大勺水倒入锅中。然后将铁锅盖上,开始加木块维持火势。

    不一会,冬瓜的清香就飘了出来,姜凝将锅盖掀开,丢入两段葱,打上两个鸡蛋,一锅冬瓜蛋汤就好了。

    看着今晚丰盛的菜色,姜凝很有成就感。她已经时隔10来年没有用材火煮过饭菜了,不仅没焦,还煮得这么色香味俱全,真是要给自己点个赞!

    妈妈说她成绩考得好,今晚要加餐,换平日里可吃不了这么丰盛的。

    姜凝将菜用罩子罩住,然后

    准备往田间去散散步,顺便去找她爸妈。

    这时不远处传来大声的斥骂声。

    姜凝听到了隔壁班同学姜玉梅熟悉的声音,她忍不住走过去。

    以前这时的她因为成绩考得不甚理想,闷在家里干活,并不知道外面发生了什么。

    想到她家的情况,姜凝大致也猜到了一些。

    走得近了,就听到玉梅她爸一如往常在那骂:“读,读什么读?供你上完初中就够了,哪还有钱让你去读技校?一天天的,不知赚钱就知道花钱,活像鬼子进村一样。一回来就问要钱,一回来就问要钱!”

    姜凝受不了他的喋喋不休,她出面喊了一声:“玉梅!”

    玉梅她爸见是姜凝来了,立马换了副嘴脸,一脸的讨好:“姜凝阿,你咋有空过来?你爸妈还没回来?”

    姜凝点了点头:“是阿柱子叔。我能和玉梅说说话吗?”

    姜柱笑得满脸褶子:“去吧去吧,你们俩好好说说。”

    姜柱看着姜凝的背影,觉得人家这才是读书的料。

    因为姜凝每个学期都拿第一,连老师家访时都会提上一嘴,这导致十里八村都知道他们村里有个叫姜凝的。

    每次自家孩子没考好,都会被家长说,你看看人家姜凝;而每次自家孩子考好了,家长还是会说,你看看人家姜凝。

    这一代的父母是不懂什么叫鼓励教育的,99%都习惯了开口就是打压。

    在农村,要么你就拿第一,要么你就什么都不是。

    农村人就是这么现实,你不如他,他就可了劲地欺负你;你有名气了,他就可了劲地想巴着你。

    姜玉梅耷拉着脑袋和姜凝走在田梗上。突然她抬起头,眼眶红红地对姜凝说:“姜凝,我好羡慕你。”

    姜凝看着她:“你想读技校?”

    姜玉梅撇过头:“我这不到500分的成绩,还能读其他的么?”

    其实这成绩完全可以读高中的,但那是对于县城和市区里的孩子而言。

    而以前的姜玉梅并没有去读技校,而是去打了工,后来她们就再也没见过面了。

    姜凝停住了脚步:“你有想去学哪个专业么?”

    姜玉梅眼里带着光:“幼师!我听说幼师工作会有分配,而且我也很喜欢小孩子。”

    姜凝认真看着她:“那就要去读!”

    “可是…你也知道,我爸只想留钱喝那两口酒。”

    “你一定要去读!外面的城市和农村不一样,实在没钱外面有兼职可以赚一点。而且伙食费这块你也是可以省点用的。”

    “…可我爸就是不肯,他就想我去打工,立马给家里赚钱。”

    姜凝双手搭在她的肩上:“让你班主任来家里劝下你爸。”

    姜玉梅垂头丧气:“班主任劝过了。”

    “你和班主任说你就是想读书,让她多来两趟。”

    “这会不会很打扰老师?”

    “你们班主任没有说如果想读技校一定要和她说吗?”

    “有是有,但我爸他那脾性…我怕老师不愿来。”

    “不会的,只要你坚定要读书,她一定会来!”

    因为老师相当于中介,是有提成的。一个学生哪怕就收200块,这在还盛行1毛2毛零花钱的农村,已经是一笔不小的钱了。

    姜玉梅看着这个年级第一的人都这么支持自己,她心里燃起了希望:“好!”

    走到爸妈干活的田基上,姜凝一边帮忙拿农具一边说:“爸,妈,家里饭煮好了。”

    “好!”姜爸看姜凝拿着农具,一把夺过去:“这些东西不用你拿,帮你妈提袋子就行。”

    这么重的锄头,如果一不小心弄伤了她那写字的手,那还了得。这比丢了头猪还让人难受,姜爸心想。

    三人一前一后延着田基走,在夕阳下照出了三道并排的影子,很温馨。

    回到家,姜爸将农具放井旁,抽起井水冲洗干净,再把它们放回院角。

    姜妈和姜凝就着井水洗了手,用不穿的旧衣服做的擦手布擦干手。

    三人围坐在院子的饭桌旁,开始吃饭。

    姜爸吃饭不喜欢说话,直到快吃完了才问道:“志愿准备怎么个填法?”

    姜妈笑:“听方老师的,前三个志愿就填市里的一二三中,剩下的填县的一中。”

    “好。”姜爸将碗放盘里,然后拿上手电筒去院里看养的那十来只鸡有没全部回笼,临回屋前还将栅栏细心地检查了两遍。

    第3天,姜凝和姜玉梅一起去学校,姜凝见她提着一小竹篮鸡蛋:“要拿给张老师?”

    姜玉梅笑得开心:“是呀,我妈让我拿上,说要感谢班主任的劝说,我爸终于答应了。”

    姜凝俏皮地笑了笑:“我敢打赌,张老师不会收的。”

    姜玉梅惊讶:“你怎么这么肯定?”

    姜凝卖了个关子:“你等下看就知道了。”

    因为这个年代下,这些老师虽不是个个是圣人,但品性德行已经是很好的了,更别说大家都知道她家的情况。

    老师们见姜凝来了,都围在了方川和她周围。

    方老师笑问:“和家人商量得怎么样?”

    姜凝乖巧地笑:“前三个志愿就填市里的一二三中,剩下的填县的一中。”

    “好!你家人都是好样的。”

    老师们都欢呼,因为他们学校成立十多年来,多的是考上了高中,最后却没法去读的事例。

    有些是经济不行,有些是家长教育观念不行,特别是对于女孩子的教育。

    大家盯着学校这唯一的一台电脑,看着方老师将姜凝的志愿信息一一填上。

    大家帮着检查了2-3遍,在方老师哭笑不得的催促下,老师们才同意他按下确认键。

    看着填报成功这几个大字弹出来,大家并没有欢呼,还是一再确认:“方川,这是成功了的是吧?”

    方老师含笑认真点头:“成功了!”

    大家听到他肯定的回答,才松了口气。方川是大学生,见过世面用过这叫电脑的东西,他说没问题应该就是没问题了。

    截止到08年,我国的大学生才2千万左右,占全国人口比重2%不到。

    所以那时能考上一个大专都算大学生了,找工作都比现在的重本大学生吃香。

    姜凝看到“成功“两字,从正正方方的黑白盒子一样的旧式电脑弹了出来,她开心地对班主任微微恭了恭身:“谢谢方老师!”

    方老师摆了摆手:“必须的,你看到他们这么多双虎视眈眈的眼睛没。”

    “哈哈哈!”大家哄堂大笑起来。

    这时姜玉梅将一小竹篮的鸡蛋小心翼翼地放到班主任桌上。

    没等姜玉梅说什么,张老师已经摆手:“拿回去拿回去,这我可不收的。”

    姜玉梅有些紧张:“张老师…这是我妈…”

    张老师笑:“我知道,你妈的性子老师都了解。但你家的情况大家都知道的,你又正在长身体,快拿回去补身体。你妈要骂你,你让她来骂我!”

    姜玉梅有点害羞:“我妈可不敢骂您…”

    “哈哈哈!”大家又笑作一团。

    看着两个女孩青春的脸庞,老师们都很欣慰。

    在这个重男轻女的环境下,特别是贫穷的农村里,她们都能继续读书,真是太好了。

    姜凝两人对老师们道了好几声谢,才提着鸡蛋离开办公室。

    走着走着,姜玉梅突然蹲下来,哭了。

    她用袖子挡着眼小声啜泣,她觉得有点丢脸但她真的忍不住。

    姜凝也蹲了下来,拥着她,轻拍着她的背,给她无声的支持。

    姜凝心里其实也感慨万千。因为她重生前就是这个时代的一个很好的见证者。

    小时的经历见证了她们一喊累,父母就会告诉她,他们那一代更累,让你想分享的话到了嘴边也只能咽下去。

    到市里读书时见证了自己在为5毛钱纠结,要不要多一个菜时让自己吃饱点,城里的孩子已经每天一瓶牛奶和吃上各类水果了。

    工作后见证了自己兢兢业业在大城市打拼,交了房租后每月只够攒那么一千几百块,但如果回到家乡更赚不到钱的尴尬境地。

    等姜玉梅收拾好了自己的情绪,又恢复到了青春无忧的样子。

    两人来到田梗上,一人挑了条梗,比赛谁先跑过去谁就赢。

    姜玉梅赢了,然后她又要跑回去拿鸡蛋,姜凝在另一头笑出了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