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重生后男神总想撩我 » 差点上不了高中

差点上不了高中

    等姜凝第二天从家里的木板床上起来,然后坐在去考试的大巴车时,她终于反应过来,她穿越…哦不是,她重生了!

    毫无征兆的,只是在出租屋睡了一觉,她就重生了!

    是不是老天爷听到了她想从幻儿园就开始存钱的强烈愿望了?

    但他们这种农村娃,小时候哪有幻儿园上,所以老天爷就随手一挥,安排她来到初中了?

    看着车窗上倒映出来的小了一号,脸蛋稚嫩的自己,姜凝忍不住上手捏了捏。

    嗯,并不滑但也算嫩的脸,有疼痛感传来。

    姜凝很想仰天长啸:感谢老天爷!为了表示对你们的虔诚,我日后要供奉…是要供奉玉黄大帝,还是土地公公?

    但我是一心求财而重生的,也可能是供奉财神爷?

    不过…我银行卡上的50万呢!使劲搓了搓口袋,终于意识到,这个时候的她,穷得连手机都还没有,更别说有智能手机了。

    哪怕是后面成为手机中的LV的苹果手机,也是在09年才由联通引进中国市场的。

    姜凝重生前是做IT的,对后来一些比较出名的公司,类似苹果、腾讯、阿里的资讯都有关注过。

    所以,她是不是要看下当下苹果的股票,好买上一些,坐等升值?

    哦不对,她现在哪有钱,口袋里唯有她妈今早给的5块钱。这已经是她16年以来,拿到的最大的“巨款”了。

    要知道村里的小孩子的零花钱还是以“毛”为单位的,每次放学去小卖部,用1毛2毛的零花钱就可以买到一片辣片或一包青豆了!

    接受了自己重生的事实,姜凝深深呼出一口气:接下来的英语考试,她要开挂了!

    因为这次,她要向市一中进发!

    不仅是为了弥补她因懵懂无知而没有发挥全力考试的遗憾;更是为了坚定自己的初心,考上一中!这样她就可以在市中心最有钱的人群中…搞钱了!

    能上市一中的学生,除了大部分是考上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买入的。因为当下的学校,是可以明目张胆地收“借读费”这个东西的。

    这时的教育可不像后来查得那么严,所以那些富二代官三代的,只要有机会,他们的父母都会利用一切资源让他们上这全市最好的高中。

    打定主意后,姜凝迈着自信的步伐走入考场。这让她整个人犹为与众不同。

    因为对于农村娃而言,这个时候的英语真的是比鸟语还难学。

    先别说学生学得怎么样,就是教英语的老师,她们的学历水平最多只是个中专,有些发音都可能不够标准。

    众人看到昂首挺胸的姜凝,目瞪口呆。这人莫不是想通了放弃挣扎了,在这破罐子破摔?

    但昨天徐峰还想抢她试卷来抄,或许在她身上,真的会有奇迹?

    必须有奇迹!想她一个在大学就过了英语六级,毕业后又一直与代码相依为命的码农,这小小的初中英语,岂能难倒她姜凝?

    等在老师那里查到自己的分数,成绩比市一中录取分数线足足高出84分;特别是英语科还考了120的满分时,姜凝内心一顿满意。

    而所有老师更是对她投去欣慰的目光。

    这是他们这个学校开办以来,第一个凭实力考上市一中的学生,这是要拉横幅挂学校门口的!

    当然,还有上面教育局拨下来的给初三老师的几百块奖金。

    英语老师颤抖地握住姜凝的手,哽咽地说不出话来。这份中考试卷,她做都没能拿满分。

    但是她的学生,姜凝同学,真的是青出于蓝胜于蓝阿!

    姜凝看着这些早已在记忆中模糊了的,但现在又清晰无比的脸,她对着各位老师躹了一躬:“谢谢各位老师的栽培!”

    “好,好!”

    大家一边拍掌一边喜笑颜开,有几个年轻的老师甚至喜极而泣,尴尬地转过身默默擦眼泪。

    他们在外面读了中专再回到这个小农村,在猪肉都15块钱一斤的大环境下,他们选择了这份每个月才不到500块钱的教师工作。

    不单是因为他们的家人在这里,更是因为他们教书育人,想帮助家乡的梦想在这里!

    刚毕业那会,家人也劝过姜凝,让她回家找份教师工作安稳一生。但姜凝见识到了外面的繁华,所以她选择留在了南城。

    她自认自己做不到这些老师这么高风亮节,所以姜凝由衷地佩服这个时代的这些老师们。

    因为是这群老师,在他们的父母忙于生计无暇顾及他们的时期;在他们正值青春期叛逆早恋的时期;在他们最容易读完初中不读书,一不小心人生轨迹就会彻底大变样的时期,把他们的三观和知识都塑造了起来!

    方川老师笑着对她说:“姜凝,回家把这好消息告诉你爸妈,和他们商量下志愿怎么填,3天后回学校填志愿。”

    方老师将她的成绩单打印了出来,还将全市前五名学校的宣传册都拿给了姜凝,最后嘱咐到:“以你的成绩,第一志愿填市一中准没问题!”

    “好的,谢谢方老师。那我先走了。”

    走在回家的土路上,姜凝的心情却没有刚刚的喜悦。因为…

    姜凝将成绩单放到桌上。姜妈看了看成绩,问道:“考得是怎么样?老师们怎么说?”

    其实他们根本就不懂这成绩意味着什么,甚至说他们连全市全五名的学校的录取分数线都不知道。

    姜凝平静地回:“比市一中的录取分数线高出84分,班主任说第一志愿填一中没问题。”

    姜妈一脸欣慰,她用裂开了一条条小口的粗糙的手,一遍遍地摸着成绩单,鼻子时不时吸一下,但并没有眼泪滴落。

    他们这一代人,小时候没米粘牙、只能挖蕃薯野菜充饥,被穷苦的生活搓磨得早已不轻易掉眼泪了。

    姜妈一遍又一遍,小心翼翼地将成绩单的卷角一次次抚平。

    在一旁挑好了农具的姜爸拿了一把钉耙,然后转头对娘俩说:“考完中考了,就把志愿填了。在城里的大姑说现在的女孩子学护士好,是一门手艺,以后也好嫁人。”

    听到他的话,姜凝一点都不意外。

    因为这个片段也是她永生难忘的一段记忆。

    当年她将成绩单放在父母面前时,她爸也是看都没看成绩单,但很明显地松了口气。

    不是因为她考得好,而是因为她终于读完初中了,到时候读个3年的中专就可以出来干活了。像她哥姐一样。

    但在当下,能像她们家这样个个都读中专的,也已经很幸福了。

    大多数都是读完初中就没钱再读书,出去打工谋生了的。

    姜凝平静地对她爸说:“我要读高中。”

    姜爸没理会,勺了碗粥水喝完,把碗一放就准备去田里干活。

    姜妈刷地站了起来:“你女儿要读高中!”

    姜爸的背影顿了顿,准备继续走。

    姜妈哽咽地对他吼:“姜凝必须读高中!当初就是因为家里穷,我考上了也没法去读,现在轮到我女儿了。她没考上我没话说,但方老师都说了,她能上市一中,我砸锅卖铁,也要供她上!”

    姜爸迈出的步子终于停了下来,叹了口气,回头看姜妈:“那…你们挑志愿,我也不懂这些,今天田里的活你就别去了。”

    说完姜爸转身就走了,只是背影显得更佝偻了些。

    看到这一幕,姜凝的泪在眼眶里打转。

    在她的记忆里,她只选择性地感激妈妈的支持,讨厌爸爸的反对,虽然后来爸爸也妥协了。

    但她却忘了,这个家的经济,一直也是靠她爸辛苦赚钱撑着的。

    那日渐消瘦佝偻的身影,不是这个家消磨了他,又是什么呢?

    姜妈将桌上的学校宣传册一个个拿过来翻看,看到一间盖得特别有气势的漂亮无比的大楼,她指着它对姜凝说:“咱要不第二志愿选这个?这楼这么好看,一看学校就比较有钱。”

    看到这个学校,姜凝的眼睛瞬间眯了起来:“是很有钱,学费要3000那种!”

    姜妈吓得手都缩了回来:“这么多阿!”

    姜凝看着她妈可爱的动作,眉宇间的忧愁淡了些。她皱了皱鼻子调皮地说道:“何止,这只是学费。后续还有书费住宿费,一学期下来没个4-5千是不可能上得下去的。”

    姜妈疑惑:“这么贵哪有人会去读阿?”

    姜凝笑:“所以这间广雅学校又被称为富家子弟学校。人家就是花钱把孩子放那3年,不是为了考大学的。甚至有些是为了出国留学作准备的。”

    姜凝看着宣传册上的黑白照,心里五味杂陈。

    当初就是因为她的懵懂,考不上一中的她就傻傻地将这间学校填入了第一志愿。

    结果就是家里没钱让她上,而档案又被扣在了这个学校。

    差一点,她就读不成高中了。

    姜妈又将其他学校看了看:“那你第二志愿要填哪个?咱得用个兜底。”

    姜凝回过神:“就市一中和二中吧。”

    她以前的成绩都比二中的录取分数线高,现在的成绩不可能上不了。

    姜妈看着女儿这么胸有成竹的样子,也欣慰地笑:“好,听你的。但后面的3个志愿也要填,保险一点知道吗?”

    “好。”

    姜妈出去干农活了,姜凝也走出家门,在田梗旁屈腿坐了下来。

    看着成片青黄交接的麦田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她的心也跟着愉快地摇曳。

    她突然间明白,为什么老天爷要让她在初中重生了。

    因为在她遗忘的这段回忆里,她就已经经历了什么叫做一波三折、造化弄人。

    当初的她,其实连二中都没能去成。

    即使她当年的分数线高出二中十来分,但因为档案问题,当她爸找上二中的主任时,人家明说了这就是她自己的问题。

    而现在离招生结束虽然只剩1天,但等她的档案转过去,招生早就结束了。

    若真想进来只有一个办法,人家私下帮你联系人把档案调过来,有熟人半天就能搞定。

    但这麻烦人就要给好处,原本只是两个学校互通一个电话的事,人家就要收取上千元的加急费。

    在他们这些连2块钱路费都要省的农村家庭,怎么可能拿得出这么多的钱。可是人家一顿官腔下来,流程就是要这样,没法通融。

    回到家里后,姜爸姜妈愁眉苦脸,夜里都辗转反侧。

    第二天姜爸带着家里所有的钱又去了趟市里,结果人家得寸进尺。说他们学校名气盛,名额招满了;要想来这读,还要给一千的借读费,而且每年都要交。

    是的,当年的学校就是这么黑;而且可以黑得这么理直气壮。

    姜爸懵了,他作好了掏光家里所有积蓄的准备,却没想到,这点钱对于城市里的这些人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钱。

    这就是当时农村和城市的区别。

    姜爸无奈,给那主任跪下了。求着说不能这么折腾孩子,她好不容易考了个好分数,不能最后连书都没得读。

    可那主任就是无动于衷。因为少了她这个名额,人家就可以坐地起价,多收另一个人的钱。

    全市几百万人口,市里最好的两所高中,哪会缺借读费收呢?

    姜爸垂头丧气地回了家,知道情况的姜妈难受得满眼通红。

    她不甘心,跑到村长那里去借电话。

    这些回忆一点点地串在一起,姜凝已经清晰地记起来了。当时的她就站在这条田梗上,看着她爸坐在矮凳上沉默不语;她妈踩着急切的步伐往村长家跑。

    而她,心里却松了口气。

    因为这样她就不会去上高中,然后去读技校,而她爸也会大大地松口气。

    对于他的思想而言,把他们兄妹三人抚养到读完初中,他的责任就完成了,特别她又是个女娃。他再不用每天起早贪黑地干农活,一年到头却依然一贫如洗。

    那时的农耕机器未普及,种稻谷从育苗、插秧、除草除虫、施肥、灌排水到收割,每一步都要人工来完成。

    所以农民们每天要4-5点就要起床插秧,因为要抢在中午太阳最晒之前尽量多地将秧苗插好,而一旦错过了节气就不适合种稻了。

    每天的农活烦重,姜爸每晚都是踩着披星带月的点才回的家。

    而读技校呢,当时是有补贴的,只用给点伙食费。所以0几年的农村学校,一个班60来个人,有大半的人都会被老师推荐去读技校。

    这样既不影响升学率;又能确确实实为这些农村家庭减轻负担;还能让农村的孩子学一门手艺谋生,这在当时的学校是很常见的做法。

    姜凝清楚记得,当时她那一届初中生,去读高中的不超过10个!

    姜凝将头发用手扒散开来,让吹过来的风穿过头发,头发会带来拉扯感,这样她就能感受风吹过的痕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