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青天有眼 » 第二十二章 意气

第二十二章 意气

    吃过晚饭,孟荀又去找郑怀跃。

    依然穿着单薄的洗得发白的书生长袍,郑怀跃简单地躺坐在院里菜地旁的藤椅上轻轻摇摆,远眺星空。

    这次来,孟荀给郑怀跃带了件狐毛大裘,跟梁富贵同款。

    搁以前孟荀没这条件,自梁富贵来了以后,他看见梁富贵爱穿这个,就琢磨着薅了一件。

    天气渐凉,老人家适当保暖是必要的。

    本来梁富贵是不太乐意的,他几乎扫地出门,就留了这么几件金贵玩意儿。

    殊不知孟荀就一挑眉,“财神还舍不得这点东西呀?!”

    得。

    梁富贵对这小子从小到大的挑眉都没办法,只好悻悻然答应了。

    郑怀跃没有拒绝。

    之前每次来,郑怀跃也像今天这般躺坐在院里,等孟荀到了他就会引孟荀进屋。只是今天来不是为了修行,孟荀就是远出归来给老人们报个平安,所以孟荀也没让郑怀跃进屋,自觉从屋子搬了个白天学生坐的长凳出来,并排坐在郑怀跃身边。

    孟荀如法炮制地跟郑怀跃讲述自己北行的经历。

    最先说起北地蛊修。

    对蛊修的行为郑怀跃不作评价,他更看重杨三刀的表现,“不要低估世人对修行的狂热程度,有些时候藏拙是必要的。”本来他对孟荀不忌讳平河郡人知道他修习龙肺凤息有些成见、认为太过张扬,可是想想梁富贵都没意见,他也就随缘了。

    再说平河郡的人确实对孟荀没甚变化。

    又说起笼雀、千相馆。

    孟荀总结了自己的想法,“千相馆就是江湖中人,想要借助笼雀的地位坐稳东北,这是人之常情。笼雀干涉江湖、干涉修行界,却又不在江湖、不在修行界,它们为了自己的公正,需要避嫌,也是应该。”

    倒不是要说对错,就是想分清楚双方的不同。

    千人千橡千门本事,这本就是极具江湖特色的缩影,孟荀喜欢得紧。但它的确到底是一个义气商会,跟拥有信仰的笼雀是不一样的。

    是的,拥有信仰。

    本来孟荀还觉得笼雀是专门为皇室服务,可他总觉得,至少不够。

    所以姑且说它们有独特的信仰吧!

    郑怀跃却摇头,直言道:“你何必去管它们是什么?你是它们的一员,这就足够。”

    闻言,孟荀五雷轰顶。

    千相馆难道不好吗?不可能的。无论是王博福喜欢的乔芊颖、还是教他耍枪的许廷秀、又或者执拗的杏九针、知人善面的徐神棍……都是顶顶的有能力又有性格的血肉之躯,彼此交心、互相一家。

    笼雀难道不好吗?尽管孟荀知道得不多,可梁富贵、齐广权都在其中奋斗一生,在孟荀看来肯定是好的。

    那又有什么必要去分别两者呢?何苦来哉?

    既在山中,不再是客。

    再说起戚温良和张阿公。

    郑怀跃离开翰林院是几十年前,自然不知道皇室如今多了哪些新人,所以他对戚温良的身份并没有置评。只是在孟荀说起戚温良教他的钓鱼理论时,郑怀跃觉得此子确实适合进入大伦学府修习。

    善于总结、耐得住性子。

    这是作为一个儒生所需要的最基础的本性了。

    孟荀最后说起渔阳、百戏街、百戏台。

    听到这个,郑怀跃明显要比梁富贵有兴致许多。

    郑怀跃在定居平河郡教书之前曾有过半甲子的游历经验。盛祁四方,他无一没去过。每到一个新的地方,他就喜欢了解当地的风俗、娱乐。这些是最能体现当地百姓的性格、追求的。

    渔阳他去过,不过他去的那会儿还没百戏街、也没百戏台。

    当他听得孟荀转述那龙枪在世、于凤鸣最后一战、百十丈外取敌将首级,亦是心神摇曳,连生感慨。

    郑怀跃道:“赵氏距离咱们至少万年,其中真相真的没法考究咯!”

    孟荀道:“过去真的有这么完美的人吗?”徐神棍还曾告诉他,龙枪赵氏是一大儒将,历代闻名。

    郑怀跃道:“这世上啊!只有完美的故事,没有完美的人。”

    他也曾路过赵氏传闻里的故乡正定县,距离平河超过千里,那里的人都以龙枪之后自居,多数姓赵。那里的确是一个难得的地方,至今依然保留有多尊赵氏的塑像,并且人人坚持以儒将风采要求自己,是一道别样的风景。

    郑怀跃又道:“不过说起来,怪力的修习确实有过断缺。”

    孟荀诧异,“啊?”

    郑怀跃道:“故事里说龙枪赵氏于百十丈外,胸中再生一道意气,掷枪摄首。这是曾经存在的。”

    孟荀还是没懂,不就是普通的换气吗?换得新气在身,气力再至巅峰。

    说起来,龙肺凤息独特之处就是将换气彻底容纳到一招一式当中,不止招式衔接、就算出招也是在吐纳。所以龙肺凤息才更贴近人们修习怪力的极限,锤炼出来的气机也要比同境强者要长久得多。

    郑怀跃又是摇头,“普通换气自然不在此列。龙枪所为,是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浩荡气机如同齐天滔浪,一浪接一浪,一气叠一气。

    这将不是一个接着一个,而是一加一、一加二、一加三、一加万物。

    孟荀还在咀嚼这句话。

    郑怀跃继续道:“不要琢磨了。古法已经失传万年,曾有无数天才、先辈想要复刻都告失败。”

    “可能啊!真是命!”

    这一声感叹,郑怀跃也不知道是在感慨古法失传、还是感慨孟荀突破未成。

    郑怀跃也清楚,很难寄希望孟荀出去转一个月就能突破龙肺凤息的千年难题,那岂不是在说以前的人都是吃干饭的?

    人气有尽、同气无法叠加,也是万年来的定论。天知道古时如何修行得那一气加一气的叠浪手段?!

    但孟荀摇头。

    孟荀反问:“如果这一气是龙气呢?”

    郑怀跃一怔,但很快就否定道:“龙气确实是推测的极大可能正确的方向,可是如何找到那一缕龙气?又如何利用它?”

    并不是没有人尝试过排尽体内气机,逼迫龙气出现。

    然而气机耗尽、五脏六腑就会迅速衰竭。就算龙气出现,修行者也没法再将之进行锤炼、化为自己的东西。龙气不能化为己有,那么就无法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永远只是一个寻常的强化手段。

    甚至曾有两名龙肺凤息的修习者,一人专门负责突破、一人收集气机辅助锤炼。

    也有难题。

    气机一出一进,就不再是自己的东西。

    再加上龙气浮现,两相碰撞,突破者的体内瞬间化为惊天战场,肝肠寸断。

    这就是一个死循环。

    孟荀并没作答,他只是原地拔枪。

    他也知道过去关于龙肺凤息第三阶段的种种尝试,不过其实还有一种方法从没被尝试过。

    如果自身气机并没有离体,只是蕴藏进手上的笔呢?

    此时孟荀的笔,就是手中的枪。

    他开始将气机渡入铁枪。

    虽然北行途中他练字如练枪始终没有多少收获,但是他想将气机渡入铁枪还是轻而易举的。

    难倒他的,是运枪即运气、运枪即反哺气机。

    郑怀跃眼神有所闪烁。

    见状他很轻松就联想到孟荀想作修行,可是郑怀跃不觉得这能成功。

    孟荀也不确定能不能成功。

    他过去也试过将气息外排到笔端,只是他从不敢穷尽。前人都已经尝试过、甚至为之付出过生命,难道还有必要狂妄挑战吗?

    但这一次他蓦地想起了戚温良教他的话。

    野钓蹲守一天却没有半点收获,难道还要继续蹲守吗?

    戚温良的回答是,要的,而且还不能掉以轻心。

    钓鱼人都是这样的。只要上钩,一天的郁闷就会就此消散。而且……

    鱼越挣扎,收获越大。

    何乐而不为?

    孟荀排尽体内气机。

    怪力丧失、五脏六腑开始迅速衰竭,孟荀很快就出现了呼吸困难、脸色苍白等症状。渐渐的,孟荀握住铁枪的手开始颤抖,送渡到铁枪上的气机也陆续不稳、逐渐沸腾。

    一旦症状加剧、气机彻底沸腾,到时候内外碰撞,孟荀将会死无全尸。

    不过也是这时候,孟荀体内龙气浮现。

    怪力没有内视的能力,孟荀只是听见了龙气在龙吟——它原来一直藏匿在孟荀丹田!

    龙气沉寂许久,再次显现如同天龙出世,在孟荀的丹田中化成龙形、咆哮四方。

    金龙双眼正紧盯头上那渐渐发黑的双肺!

    还是这时候,孟荀忽然感觉到,手中铁枪与龙肺凤息的牵连再一次被打通。

    那种握笔如握拳、练字如练拳的熟悉感又出现了!

    郑怀跃早就披好白狐大裘,白发如雪、白裘也如雪。

    孟荀北行前就曾告诉他想要练字如练枪,就像练字如练拳。失败是肯定的,只是郑怀跃当时并没明说。其中的关键,只有郑怀跃才能办到。

    他确实觉得孟荀不可能成功。

    可其实重要吗?

    他本就打算培养一个千年以来唯一的龙肺凤息修习者,这是他自己选择的宿命。

    所以能不能成功一点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让孟荀能够迈出那一步,这样孟荀才有可能成为那个唯一。

    一步平生意,一步胸中气。

    是少年意气、是怪力意气、也是儒生意气。

    孟荀落枪。

    落枪如落笔。

    天生异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