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青天有眼 » 第十章 野兽

第十章 野兽

    孟荀自郑怀跃处学会了积极思考,又从徐神棍处养成了善于观察的习惯。

    在太白山脉里行进了几天、在某一次陈希又让大伙突然转向的时候,孟荀终于提出了自己的发现:“是因为那株半人高的含羞木吗?”在郑怀跃的游记中孟荀了解到,含羞草是一种常生长于炎热地区的植物,受到地动、飓风等波及都会自动收拢身上枝叶。除了自然波动,如果有人碰触含羞草,含羞草的反应亦然。

    毫无疑问,对于从未见过的人来说,这是一种相当有趣的植物,它仿佛天生会保护自己。

    于是过去就有好事者,试图移植含羞草到相对严寒的北境,成功者寥寥。最后又有类比祁生奴之流,将含羞草与针叶树树干进行嫁接,成功培育出新一种植物,正是含羞木。

    含羞木习性与含羞草类似,二者最大的差距就是含羞木真正拥有树干,只是没有父辈针叶树般高大。

    孟荀观察到,绝大多数次陈希要求转向,视线范围内都能看见一株或者多株含羞木。

    闻言,陈希并不隐瞒,夸赞道:“少主观察力惊人,让属下大开眼界。”

    孟荀耸了耸肩,不置可否。

    陈希心中了然,继续解释:“含羞木这种东西虽然被大伙儿戏称‘胆小怕事、缩头绿龟’,但它其实还衍生出新的属性——‘避凶趋福’。

    “含羞木收拢枝叶,那就意味着周围必定有剧烈的毒物、或者凶残的野兽蛰伏。

    “给我们这些行里人看见,是肯定不会碰触类似霉头的。所以每次看见含羞木我都会带着你们绕道。至于绕向哪里,其实也很简单,含羞木枝叶收拢的反方向就是。”

    这下孟荀才满意地点头。他没有追问绝大数以外的情况缘由,他尊重陈希的吃饭本事。

    孟荀这批人的集结地仍在太白山脉中段靠北,但距离种冰的地方还有三十里,前者在东南、后者在西北。之所以集结地与种冰地相距甚远,主要是为了避免摇光谷大修坚壁清野,这样会提前暴露自己的行踪。太白山脉的三十里、即使仍算外围,也足以让大伙儿走上整整一天。笼雀的计划就是在宝物出世那一天里,与尝试浑水摸鱼的修士洪流一同冲破摇光谷的封锁,在摇光谷必经之路再趁乱发动袭击,狩猎摇光谷大修。

    至于为什么偌大太白山脉中会存在某一段必经之路,只是笼雀将心比心得来的结果。

    如果摇光谷大摇大摆地坚壁清野,那即使它们取得宝物,也绝不会不敢原路返回。毕竟它们才是北地的王,北地之外无所禁忌、北地之内更没有!

    接下来的行进过程中,孟荀着重想要找到绝大多数情况以外的规律,但很可惜,特殊情况的植被是多样的,孟荀延续之前的思路并没有任何进展。

    直到快到集结地,孟荀依然没有突破,孟荀有点丧气。

    见状,江小杏安慰般拍拍孟荀后背:“要是这么容易就被你这种第一次进太白山脉的人找齐规律,那咱们也没必要大费周折请陈希带路了。”不得不说,有陈希带路,这一趟进山并没有太多波折,偶有出手但次数绝不算多。

    “那齐叔呢?”孟荀当即反问。

    江小杏愕然,好一会儿才跟着反问:“是什么错觉让你以为金钩需要这些手段?”

    几年前,孟荀在渔阳重逢齐广权时,后者堪堪突破怪力六境龟寿,正式列位当代怪力大修之一。几年后,齐广权的实力更进一步。单是举手投足间散发的威压,太白山脉外围的凶兽敢单枪匹马挑衅齐广权的凶兽就一手可数。太白山脉外围的凶险,主要还是兽潮的汹涌。而凶兽们虽不通人性,但也不是傻子,它们一般不会主动发动兽潮招惹一位怪力大修。怪力无神异不假,但怪力大修比其他大修都要难缠、比起妖族也不例外。

    江小杏好一通解释后,孟荀还是一知半解。

    可是祁生奴呢?

    不过不等孟荀再多纠结,陈希已经将二人带到集结地。

    集结地的标志非常好认,有六株含羞木围成一个半圈、括住了差不多百丈的范围。只是这一次,陈希并没有见含羞木而色变,反倒主动地迎了上去。

    一边走,陈希一边解释:“在太白山脉中,有一种罕见的野兽,受含羞木拱卫但却凶性极浅,哪怕你主动招惹它,它动怒的可能也较小。”

    孟荀好奇:“这种凶兽不好过活吧?”

    “虽然脾性温和,可它们是坐拥大力的种群,口可断金、爪能碎石,等闲凶兽并不敢轻易招惹它们。”陈希再道,“毕竟动怒的可能小不代表不会动怒,谁作死就一定会死。”

    孟荀明白了,这所谓的脾性温和只是相对而言的。

    但也正是因为这一点,笼雀才将这一次集结地放在它身边。含羞木范围之外就不算是野兽的领地,逗留无虞,外加这种野兽不喜欢主动惹事,笼雀在此能够与它相安无事。而且,有它在,别的凶兽轻易不敢靠近,能省了笼雀不少功夫。

    在去见齐广权之前,孟荀提议去看看这种难得温和的野兽。

    江小杏也没见过,所以他无所谓的,能去开开眼界最好。

    陈希琢磨了一下,认为确实不会有啥问题,于是领着二人沿着半圈的含羞木,开始走向山丘之上。

    到了山丘,几人俯视下来,赫然看见半圈含羞木里空地上的一头正趴睡着的野兽。

    野兽通体白色、呈熊形,整只体型倾向圆润、鬃毛柔顺,耳朵、眼睛、四肢附着黑毛,但嘴唇突兀地长出两颗尖锐獠牙,增添了些许凶气。但因为正趴睡着,偶尔还张嘴大口呼吸一下,獠牙给增添的凶气一下子又被憨态抵消。

    孟荀还真知道这种凶兽,当然,还是从郑怀跃的游记中所得。

    食铁兽、又叫银狗,本是源自盛祁西南的野兽,但因为沧海桑田、时过境迁,为了食物和舒适的栖息地它们从西南北迁到中部、又从中部分散一些到东北。这一身柔顺的鬃毛,就是来到东北后代代顺应自然所得。

    这当真是一种受上天眷顾的野兽,赐予大力、又塑造受人喜欢的造型,既能自保、又惹人怜爱,算是天地的宠儿。受六株含羞木包围,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可以视作含羞拱卫、它兽勿近。

    孟荀出于好奇,认真打量食铁兽的完整细节。

    而江小杏则是出于职业习惯,重点关注食铁兽的獠牙与利爪。

    江小杏轻声叮嘱:“这畜生的獠牙不算长,可是粗壮。再看那利爪,一样是走得扁平广阔的路子。

    “根据我的判断,全力施为的话,我够呛比它力大。”

    不过江小杏还是有自得的地方,观食铁兽体型、再听孟荀的转述,江小杏得出又一个判断,食铁兽速度一般。

    如果速度快的话,那就应该叫银豹、而不是银狗了!

    当是时,仿佛察觉到有人在议论自己的高低,受含羞木拱卫的食铁兽赫然睁眼,睡眼惺忪地看向孟荀等人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