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建大唐之霜寒天下 » 第 23 章 武才荟聚,文星云集

第 23 章 武才荟聚,文星云集

    腊月二十一,皇城。

    兵部总部司。

    “敕:戎狄凭凌,每劳征戍,比兴师旅,尤未扫除。缘边之人颇有其患,朕实用忧勤,欲亲按边疆,躬行吊罚,冀静边尘。今大阅甲兵,以增扞御,备边之将,宜用勇壮。去今两岁,宣力由彰,简拔擢授,实据勋劳。授薛氏子侨,凌氏女霜,卢氏子飞各补奉阙,兵部兹行。”

    一段敕封文书之后,三人拿到了兵部发的鱼符,也就是武散官身份证件。

    薛侨、凌霜授宣节校尉,正八品上。

    卢飞授宣节副尉,正八品下。

    女子从军受官,盛唐气象!

    三人都是没有职事官的,他们都属于河东边军,需要那里有空缺职位才能申请补替。

    宣读敕令的是一位三十岁左右,留着两撇小胡子的素衣男子,是总部司的传书史。

    “敢问大人,这一批授封的有多少人?”

    薛侨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行礼相问。

    传书史还了一礼,客客气气。

    “不敢称大人,小人无品级。回校尉大人,这批共有四十八人。”

    “那也不多嘛,我还以为有几百人……”

    传书史自然不知,这两年安西军、范阳军、河西军、朔方军许多立功者,早有敕封。

    这次只是勋官补授而已。

    不过从他那里,薛侨三人听到了一个令人期待的消息。

    献俘大典,各镇都有青年才俊入京观摩,圣人要激发年轻一辈建功立业的血性。

    风云际会!

    平康坊醉仙居。

    “神仙醉,一坛酒一贯钱!子昂,这里太贵了,别的地方最多几十文一坛酒!”

    卢飞是薛侨姐夫,多半也是凌霜未来姐夫,按理他要掏钱,看着价目表有点……

    献俘大礼定在正月初九。

    此时还有将近二十天,他们来得有点早,钱得省着花。

    “神仙醉是长安城金字招牌,一定要喝一次。今天下雪了,正好暖暖身子!”

    “让酒鬼掏钱!”

    半个月来,凌霜跟薛侨朝夕相处,已经习惯他爱开玩笑的性格。

    正事已经办了,放松下也好。

    “伙计,一坛神仙醉,再来几个菜,光明虾炙、雪婴儿、丁子香淋脍、金银夹花平截、白龙曜、羊皮花丝……”

    卢飞表情渐渐扭曲了。

    伙计满脸迎笑道:“客官,你们是还等其他贵客么?”

    “没有啊,就四个人。”

    “那客官点多了,醉仙居的菜分量可不小,四位点四个菜就够。喜欢吃的话,客官下次再来,本店的菜肴足有上百种,吃一个月也不重样。”

    “那行吧,就来前四个……”

    四人来的时机刚刚好!

    他们挑到了不错的位置,可以直面中庭舞乐台。

    炭火暖暖烤着,厅堂中温度并不冷。

    “怎么舞姬还没有出来啊……”

    薛侨到处张望,忽然发现左侧邻桌两束目光袭来,在朝这桌打量,距离不过半丈。

    一男一女,两位……

    道士。

    男道士二十七八岁年纪,一袭白衣,面貌颇为清秀,仙风道骨,举止闲定。

    女道士年龄比自己似乎还小一些。

    她头戴青色文士巾,也身着素衣,容貌俊美异常,神情潇洒,眉宇间三分妍气,三分雅气,三分闲气……

    竟然还有一分英气!

    “喂,你怎么一直盯着人家看!”

    凌霜踩了他一脚,白了一眼。

    “明明是我被盯着看啊,我要瞪回去!”

    “人家是出家人,你讲点礼数好不好……”

    两人正窃窃私语,店外边走进三位文士,坐到了右侧邻桌。

    第一位三十八九年纪。

    他中等身材,身着布衣,白面微须,脸上有些岁月的痕迹,戴一顶苎葛巾。

    第二位才十四五岁年纪。

    他身量颇高,穿深绿小科绫罗,银色腰带,看着有官身,眉宇间英气勃勃。

    第三位约莫二十五六岁。

    他也是布衣,但料子比第一位色泽鲜明、淡雅华贵些,步履轻盈明快。

    三人分年齿左坐定下来。

    并排的三桌,真是各有特色。

    从右往左,一桌文、一桌武、一桌方外之人。

    菜还没上,薛侨四人都被这桌文士吸引了,悄悄听他们对话。

    中年人先开口了。

    “这雪说下就下,长安万户一夜白头啊!”

    “子美兄,听说了么,高节帅正月初就要进京献俘,京城要热闹了。”

    说话的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

    “有所耳闻,我最近在写三篇大赋,准备进呈御览,看能否得到圣人赏识。”

    “你们说,岑参军会不会一同入京?我可是想听听他说关外的奇事!”

    少年插了句话,眉飞色舞。

    “岑参军的诗:

    凉秋八月萧关道,

    北风吹断天山草。

    昆仑山南月欲斜,

    胡人向月吹胡笳。

    苍劲高冷,实非关中所能见!”

    “我与岑兄相交三载,两月前曾有书信,他必定随行长安,义博放宽心……”

    “那就好!文房兄,你还没有过释褐试么?”

    “时运不济,可叹奈何……”

    “今日不说这些!待岑参军到来,咱们把颜清臣也找来好好聚聚。只可惜王摩诘年初回辋川丁忧守制……”

    这三人的对话,薛侨越听越惊喜!

    被称为子美的中年人,正是杜甫。

    他三年前来长安应试,因李林甫作梗,对圣人声称野无遗贤,所有士子落选。

    无奈,只好客居长安,干谒高门,数年尚未得志。

    这位台甫义博的少年,名叫韦应物。

    他出身高门京兆韦氏,年纪轻轻即荫补右千牛备身,正六品下。

    表字文房年轻人是刘长卿。

    他数年前已中进士,却一直未放实职,只好客居长安。

    他们提到的人,还有岑参、颜真卿、王维……

    “这也太巧了吧,不能失之交臂……”

    薛侨跟卢飞三人商量,邀请他们同桌,说这几位都是有才华的文士。

    三人面面相觑。

    “子昂,你怎么认识他们的?”

    “我读过他们的诗啊,背的可溜了!姐夫,我请客,放心!”

    说完他起身过去,跟三人寒暄了几句,互道姓名身份。

    有了官身之后,他胆子更壮了。

    三人听说他要做东,都很高兴。

    蹭吃蹭喝,是诗人们喜闻乐见的业余活动。

    “伙计,再点几个菜,白龙曜、羊皮花丝、箸头春……”

    薛侨补上了刚才要点的菜,得偿所愿。

    韦应物少年心性,有游侠之志,一看四人英姿凛然,十分喜欢。

    “子昂兄,你们都是边军出身,武艺定然不凡,改日一定切磋切磋!”

    “好说,我剑术还凑合……”

    这时醉仙居一楼渐渐坐满。

    醉仙居中庭。

    一位十六七岁、婀娜摇曳、容貌极其艳丽的歌姬盈盈步入。

    她身材高挑,腰肢纤细,肤如凝脂,云髻高耸。

    上身齐胸襦裙,外披淡蓝色窄袖短衫,下身著绿色曳地长裙,腰垂红色腰带,肩披红帛。

    华美中带着丰韵,艳抹下不失清丽。

    歌姬手执胡琴,浅施一礼。

    她还位坐下演奏,便引来满堂喝彩。

    “子昂兄!子昂兄!”

    韦应物轻唤了两声发呆的薛侨。

    他两眼都发直了……

    直到凌霜用力踩了他一脚,才反应过来。

    “啊!弹的好!”

    “还没开始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