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建大唐之霜寒天下 » 第 24 章 一曲新词,一杯陈酒

第 24 章 一曲新词,一杯陈酒

    醉仙居人人都屏住了呼吸。

    歌姬左臂纤指勾弦,右臂轻轻拉动。

    琴声一响,席间顿时笼罩着一股苍凉悠远的意蕴。

    她眼波如同草原上流动的云彩,仿佛同时望向面前每一位看客,又仿佛只看着其中一位。

    在这若有若无的羁绊之中……

    陶醉!

    不一会,她微启丹唇,随着琴声唱了起来。

    胡琴低沉,人声悠扬。

    琴声如同草原上的溪流,绕着山丘缓缓流淌。

    人声犹如孤独的冷月,细细的白光,照映在异乡人的心房。

    薛侨张大的嘴,突然被一大只烤鹌鹑塞住。

    凌霜放下筷子,鄙夷地白了他一眼。

    “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给你堵一下!”

    扑哧!

    左边邻桌有人偷笑!

    薛侨扭过去看时,见那个女道士轻挥麈尾,满脸讪笑之意。

    “大爷的,笑什么笑!”

    薛侨轻骂一句,尴尬地自斟自饮了一杯。

    神仙醉大概也就红酒的度数。

    但酒气清香怡人,细品之下,竟然有几种不同的芬芳。

    刚放下杯子,韦应物手肘轻撞他。

    “醉仙居喝酒有规矩的!有歌姬、舞姬在表演时,喝酒要有彩头!”

    “啊!什么彩头?”

    “要么赏钱,要么赏诗,总得有点拿得出手的!”

    “要给多少?”

    “醉仙居规矩,一吊钱起!”

    韦应物刚说完,一位侍女模样的小丫头,端着个雅致的盘子走了过来。

    “靠,我要投诉!坑害消费者!”

    薛侨一脸无奈,小丫头却没要他钱。

    “这桌贵客,一看就是文采不凡的大才子,请赐墨宝吧!”

    醉仙居并不缺钱。

    客人要是身怀大才,赏下诗赋书画,给酒楼装点门面,可比收钱强得多。

    小丫头的盘子上,笔墨纸砚一应俱全。

    刘长卿见薛侨不懂规矩,有意给他开脱。

    “子昂兄,长卿听到曼音姑娘的琴声,正好有感,把这个献殷勤的机会给我如何?”

    也不等薛侨答应,他取笔蘸墨,挥毫如风,点点刷刷……

    瞬间,一首五言写成!

    他刚放下笔,名叫曼音的歌姬也弹完这曲,向众人盈盈施礼。

    “好!”

    满堂喝彩。

    小丫头拿到诗,当即用清脆的声音念诵出来:

    文姬留此曲,千载一知音。

    不解胡人语,空留楚客心。

    声随边草动,意入陇云深。

    何事长江上,萧萧出塞吟。

    这也是醉仙居的规矩。

    收到客人赏诗之后,侍女若觉得好,便当场念出来,既给客人面子,也为表演助兴。

    醉仙居的小丫头真不简单!

    曼音听完这诗,对刘长卿深施一礼,婉婉答谢。

    侍女向她递过了盘子,曼音举起一杯酒,向各方客人示意,笑语盈盈。

    “听曼音一曲,贵客请饮第一杯!”

    说罢她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这明显是在劝酒了,堂中客人都端起酒来,各自饮尽。

    曼音劝完酒,又坐了回去。

    这次侍女换来了琵琶,她拨弦弹奏起来。

    这时店门帘掀起,又走进一位客人。

    这人约莫二十二三岁年纪,虬髯阔面,似乎是胡人模样。

    他持剑披裘,看到座位已满,径直走向角落上一个人少的桌,硬凑坐在一起。

    “上酒!”

    那桌客人见他拿着剑,又甚是粗鲁,也不敢跟他争执,只得跟他同桌。

    七八位侍女转到厅中,利落地给每桌上的客人都斟满了酒。

    随着琵琶声,曼音唱起了李太白的诗: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满堂人几乎都端起了酒杯,连左邻的两位道士都喝了一杯。

    卢飞和凌霜看大家都喝,也跟着喝了一口。

    纯粹因为口渴……

    “靠,你们是都有钱啊,还是都想写诗啊?我就不喝!”

    薛侨想拦都没拦住他们。

    曼音唱完之后,刚才那位小丫头又端盘子朝薛侨走了过来,满脸喜悦。

    “请贵客赐诗。”

    “啊?我不是没喝酒嘛!找他们去,他们都喝了,我都看着呢!”

    韦应物哈哈大笑。

    “刚才曼音姑娘唱的是劝酒诗,规矩改了,听劝酒诗不喝酒的人,要罚!”

    “我去,这是醉仙居,还是整人居啊!”

    薛侨尴尬万分。

    这次点名要诗了,连点余地都不留……

    “贵客这桌有两位没喝酒,该赐两首诗。既然是劝酒没劝成,请以酒为题赐诗吧!”

    薛月笑嘻嘻的,跟小丫头撒了个娇。

    “姐姐,我也要写么?我可不会!”

    “不敢称姐姐,叫我曼云就行。”

    杜甫哈哈大笑。

    “我替这位薛家小妹写一首吧,正好有一念闪过。”

    他提笔一挥而就,交给曼云。

    拿到诗后,曼云立即念了起来:

    马上谁家白面郎,临阶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这诗写的,明显就是那位粗鲁客人!

    众人听罢,都哈哈大笑起来,对杜甫的才思称赞不已。

    曼云更开心了,继续索诗。

    “这桌贵客都是大才,郎君年轻俊朗,潇洒倜傥,曼云必定不会落空!”

    说罢,她端起盘子望向薛侨。

    卢飞和薛月都撇了撇嘴,摆出了一副爱莫能助的表情。

    凌霜是最为他焦急的……

    这场面太尴尬了!

    她很想为薛侨开脱,却找不到办法。

    九坞子弟不过粗通文墨,识字写字倒没问题,要当场写诗……

    “谁让你非得来这个地方的,又贵规矩又多,就为了一口酒!”

    凌霜叹了口气。

    就在这时,薛侨也叹了口气。

    “唉,你们逼我的!”

    他站了起来,接过曼云递来的纸笔。

    笔走龙蛇,刷刷写完了一首词,笔扔了回去。

    他的前身不喜欢练武,读书也不能算多,但私塾还是很认真在上的。

    毕竟除了这个,他别的也不会。

    书法一项,还算有点基础。

    比不了名家,但书写工整不在话下。

    至于这时的繁体字,也在前身的记忆之中,写出来问题不大。

    曼云欢喜地接了过去,念出了声: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