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建大唐之霜寒天下 » 第 28 章 河东形胜,故人形似

第 28 章 河东形胜,故人形似

    广平郡王李俶,太子长子。

    也就是东宫世子。

    建宁郡王李倓,太子第三子。

    薛侨来到大唐后,这是他遇见的地位最高的两个人。

    前世他亲眼见到的级别最高的人,是大学校长,还是远远见到那种。

    这一世,竟然已经跟郡王认识了!

    而且,如果没记错的话,广平郡王,也就是日后的代宗皇帝……

    薛侨真是被李泌给吓着了。

    两位郡王只是闲聊了几句,随意夸赞了他文才武艺,便乘马车离开了。

    李泌起身相迎,也不行大礼。

    “子昂兄,恕在下冒昧了。本来今日并没有请两位郡王前来,是昨日我在东宫侍讲,提到了你的事,他们特地来看看。”

    “长源兄,我到底长得像谁?”

    薛侨知道自己这个身份,不值当让两位郡王折节相交,他们来这里,肯定是因为自己长得像某人……

    连郡王都感兴趣了!

    李泌沉吟片刻,摇了摇头。

    “子昂兄恕罪,说出口未免僭越。”

    既然李泌不愿说,薛侨也就不问了。

    等他想说,自然会说。

    “在下相邀,本也不是为了此事。子昂出生在河东边塞,我想跟你请教边事……”

    这时女道士从后堂走了出来。

    她换了身常服,已然不是道士打扮。

    这身更显清丽脱俗。

    “我舅舅问边事,我想跟你聊诗词歌赋,可以么?”

    “呃……你不是道士?”

    “哈哈,谁说我是道士,我就是学舅舅穿衣服,他也不是道士,就是喜欢道家那一套……”

    李泌笑着给二人引荐。

    这女孩名叫谢莹,是李泌姐姐和太常丞谢修礼的女儿,今年才十三岁。

    她听闻舅舅来到了长安,便经常过来看他,前天让李泌带她去醉仙居见识一下,不想正好遇到了薛侨。

    “我不喜欢聊诗词歌赋。”

    薛侨直接拒绝了她。

    谢莹显然吃了一惊,她听到薛侨的词作后,这两天时常细细品味,很想再跟他聊聊。

    “为什么?”

    “诗词小技而已,没什么用……”

    薛侨当然是怕自己抄诗的事露怯,但说实话,文学对他来说确实只稍稍增色。

    无甚大用!

    文学真有用的话……

    李白、杜甫也不会怀才不遇了。

    “哈哈,我瞧得出来,子昂兄不是卖弄文才之人,只是被逼无奈应景罢了。”

    李泌观察细致入微,早看出来了。

    他让仆人煮茶待客。

    这时品茶在北方并不盛行,南方稍微好一些,但也只是一些雅士之好。

    而且茶是煮的,还不是泡的,甚至于,更多人是跟着菜一起煮的……

    “子昂兄,在下要与你私聊,你能猜出原因么?”

    “略知一二。”

    谢莹坐在一旁,对他们的对话很感兴趣,忍不住插嘴。

    “咦,你知道?说说看?”

    “是否与安禄山有关?”

    谢莹望向了李泌,见他微笑颔首。

    “没错!前日在醉仙居中,我看得出来,你定然是知道安庆绪身份的,有意帮他圆场……”

    “是的,我听说过他。”

    “所以我才说,敬重你的谋略。你是河东军出身,我想跟你聊聊河东之事。”

    “长源兄请讲!”

    “子昂兄以为,河东军目前地位如何?”

    “嗯……自突厥灭后,河东军无甚作为。但河东地险兵强,若国中有变,东可以镇河北,西可以援关中,南可以制河南,北可连回纥,守天下要冲之地。”

    “子昂兄文武兼资,目光如炬!”

    “过奖,长源兄有何赐教?”

    “你可知,安节帅将求任河东节度使?”

    薛侨当然知道。

    但他只能摇头装作不知。

    “在下任翰林学士,侍讲东宫,曾听闻此事,陛下还在考虑……子昂兄,你以为安节帅此意为何?”

    薛侨当然也知道。

    但他对另外一件事更感兴趣。

    “长源兄,在下不过是河东军无名小卒,虽蒙敕封,却只是八品散官,无兵无职,为何与我讨论国家大事?”

    言下之意,交浅言深了。

    李泌微微一笑。

    “子昂兄,你是河东薛氏?”

    “正是!”

    “出生何地?”

    “这……大约在晋州吧,我也不甚清楚。只因父母早亡,两岁便寄养在岚州薛家坞。”

    “两岁……敢问年齿?”

    “十五岁。”

    “那便是开元二十五年的事……”

    薛侨见他越问越偏,心头狐疑起来,李泌怎么会这么不着调,一直问自己身世!

    “长源兄,这与在下问题有关系?”

    李泌摇摇头。

    “我与河东薛氏有些因缘,前日听你是河东人,便想找你一叙,也听听你的志向。”

    薛侨将信将疑。

    有关于他的身世,他觉得李泌好像知道些什么,或者在猜测什么。

    “其实,安节帅求任河东节度使,本也无可厚非。他镇抚奚人、契丹,离河东并不算远,寻求助力也合情理。”

    “哦,子昂兄认为妥当?”

    “整个河东都给他,自然是不妥当的。但横野军、云中守捉可助他镇守东北,亦无不可。”

    “大同军呢?”

    “大同军在朔州,拥兵近万人,西南可扣宁武关,东南可直扣雁门关,威压晋阳,需得谨慎。”

    李泌点了点头。

    “子昂兄见识不凡,依你之见,若太子殿下进言圣人,拒绝安节帅之请,如何?”

    薛侨沉吟了片刻。

    “长源兄,我猜你已经有了答案。但若你真的问我,我是不建议太子这么做的。”

    “为何?”

    “素闻安节帅善会邀宠于圣人,与太子多有龃龉。太子若劝,似乎有徇私忘公之嫌。”

    “子昂兄认为太子不当问国事?”

    “也不是,但切入点不在此处,应当着眼更重要的四件事情!”

    此时谢莹忽然啊的一声。

    这声惊呼把薛侨也吓了一跳,他差点忘了还有位小姑娘在旁边。

    “你也认为有四件重要的事?我舅舅也曾经跟我说过,天下要事有四……”

    “子昂兄请说,是哪四件?”

    “东富西贵、外重内轻、财税不继、田地不均,是四件难题。至于右相擅权、藩镇擅兵、重臣争宠、边将争功,不过用制衡手段即可……”

    “你说的,跟我舅舅一模一样!”

    谢莹再次惊呼。

    ……

    这天李泌与薛侨聊的并不深入,双方似乎都有所保留。

    薛侨认为,李泌在试探他。

    而原因,一定是与他的身世有关。

    他的另一个疑惑,是李泌找来广平郡王和建宁郡王的事。

    没错,关于他长得像某人的事,他认为李泌并不是在侍讲中无意间透露的!

    以李泌的深谋远虑,以他对真相的讳莫如深,绝不会恰巧泄露……

    薛侨慢慢走回靖安坊。

    他没有雇马车,钱得省着花。

    正当他慢悠悠晃荡到客栈门口时,正好看到两辆马车停下,走出两位年轻胡人。

    其中一人,正是安庆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