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建大唐之霜寒天下 » 第 29 章 曲江之南,少陵之北

第 29 章 曲江之南,少陵之北

    “薛兄弟,我给你引荐一人。”

    安庆绪没想到在客栈门口遇到薛侨。

    他拉着薛侨的手,引到另一位年轻人面前。

    这年轻人跟安庆绪长得颇为相似,但更显文气,一身绫段儒生服饰。

    “这位是我的长兄,安庆宗!”

    “安兄好,在下薛侨,河东人。”

    安庆绪得意地哈哈大笑。

    “薛兄,按说是应该你到我们府邸投递名帖的,只是既然咱们相逢于市井,你又不知道我的身份,便不讲这虚礼了。”

    薛侨确实没有合适会客地方,他请二人去了附近一座酒楼。

    当然,不是醉仙居。

    安庆绪在那里毕竟名声不好……

    这天,安庆宗兄弟俩把自己的身份说了出来,薛侨配合着目瞪口呆,连称冒犯。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

    这两人此时都门荫高位,安庆宗为检校太仆卿,安庆绪是检校鸿胪卿,都是从三品!

    此时检校的意义与从前已经不同。

    唐初时,检校是代理官位的意思,表示处于考察期,等通过了才转正。

    开元之后,检校是虚职,加官用的。

    这两兄弟对薛侨的态度不一样。

    安庆宗似乎是在为安禄山广纳才俊,而安庆绪单纯得多,把他当成不打不相识的朋友。

    他本来更喜欢逛西市的胡人酒肆,但那天听说醉仙居的酒不错,就特地过来尝了尝。

    “连我这种无名小卒都要拉拢么……”

    薛侨暗暗称奇,但随即就明白了。

    已经有地位、受朝廷恩封的人,说到底是皇帝的人,而安禄山需要自己人。

    不管他此时有无反意,都需要自己人。

    毕竟他要带兵打仗!

    安庆绪对他人品武艺倍加称赞,而安庆宗却透露给薛侨一个消息:

    这次召集年轻勋官入京,并不只是让他们观摩典礼、助长血性而已。

    计划中,有一个比武!

    而比武的目的,是为了让各镇节度使从中选优,以备今后战场任用。

    原来如此!

    “难怪这次勋官授予的,多是河东、河南、山南、江南等没有战争的区域,其他军区早就自己选好了……”

    送走安氏兄弟后,薛侨心情有些复杂。

    如果不知道后世的历史,这两兄弟确实是难得地可交之人。

    要知道,他们可都是从三品的高官,肯花时间跟自己结交,真是礼贤下士。

    安庆宗一定是带着任务的。

    这次的比武,安禄山肯定想趁机选拔几个得力的年轻人。

    知道了薛侨身份后,安庆宗甚至含蓄地提到了岢岚军和九坞骑兵。

    当然,他有所保留。

    因为争取河东节度使差遣的事,只是有风声,并没有真正提出,更没有定论,安庆宗不会直接提到河东军未来的事。

    但很明显,岢岚军在他们计划中!

    腊月底到正月初的十来天,薛侨在长安居然有些交际应酬。

    按礼数,他需要到安氏府上回拜。

    圣人给安禄山在亲仁坊东南角建了豪宅,上书“东平郡王府”,薛侨很忐忑地在大门口递上了名帖。

    他倒没有未来会被株连的负担,因为来这里拜访的人太多了,文武官员都有,各自带着礼物。

    自己算哪根葱……

    这根葱还是空手来的!

    当然,皇族和重臣是不会来的。

    皇室宗亲、股肱重臣结交边将,谁也担不起这样的罪名。

    本来他只是出于礼数,投个名帖就走,没想过要进去,因为排队的人太多了,要等叫号。

    但他居然被直接通传进去了!

    因为他拜访的是安庆绪,而不是作为郡王府世子的安庆宗。

    世子一直在忙于交际,替父亲安禄山接待客人,忙得很。

    安禄山并不在家。

    他被特许自由出入宫掖,这几天在兴庆宫跟贵妃饮酒舞乐,一直通宵不归。

    甚至有些流言蜚语,说他把贵妃睡了……

    对这种传言,薛侨真心觉得很……

    刺激!

    光是想想都觉得刺激!

    且不说贵妃是皇帝女人,一个三百多斤的胖子她要是都瞧得上,这口味也是很独特。

    除了回拜安庆绪,薛侨又主动去拜访了几位文士。

    杜甫在长安算得上搬家一族。

    他三年前来到长安,郁郁不得志,又不甘心就此回河南老家,便充当了一些贵族的门客。

    例如汝阳王李琎、驸马郑潜曜。

    但除了偶尔的赏赐,他得不到什么,身上的钱也不多,只能到处搬家,越搬越偏。

    进献三大礼赋后,他得到了机会!

    圣人给让他待制集贤院,优先考试补录官员空缺,由右相李林甫亲自出题作文。

    考试这天,集贤院众学士集体围观。

    卷子交了上去,已经等到了腊月底,仍然毫无音讯,三年前野无遗贤的阴影又来了……

    薛侨给他留了三吊钱。

    虽然他自己也很穷,此时金片已经兑换完,只剩下九吊钱,还是分了一部分给他。

    杜甫很惊讶。

    这位初次谋面的少年,竟然会给他钱财上的帮助,说是曾经无意间拜读过他诗作,十分钦佩。

    但……

    毕竟他也不是显贵,一介边军而已。

    “子美兄,城南多有山林胜地,曲江之南、少陵以北有处村落,十分清幽整洁。你既然要搬家,不妨考虑此处……”

    这是他拜别前的最后一句话。

    刘长卿日子好过一些,人也年轻,压力没杜甫那么大,整个人有种出世的淡然。

    韦应物更不缺钱,至少现在还不缺。

    李泌也有过一次回访,两人又简单聊了聊边事,甚至谈到了道家学问。

    出乎李泌意料,薛侨对道德经的个别篇章,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虽然零碎,却很有意思。

    新年的时候,薛侨约凌霜去逛街。

    说起来,他今年也十六岁了。

    “霜姐,去逛西市吧,有很多胡人新奇玩意,还有胡人酒肆!”

    “你怎么不叫歌姬去?”

    “唉……都跟你解释八百遍了,我跟她真的没什么……”

    “烦了就不必解释,你我并无婚约!”

    “那不行,你可是大唐十五道美貌排名第一的女子,我就是解释八万次也要把你娶你进门!”

    薛侨经过磨砺,终于开窍了。

    凌霜板着的脸藏不住笑意。

    “油嘴滑舌!我问你,你还去不去找那位歌姬,还给不给她写诗?”

    “我以后就给你写诗,好不好?”

    “我才不要诗!”

    “那你要不要好看的衣服,胡人女子的服饰,又好看又精干,适合施展拳脚!”

    “我选中了你可别嫌贵!”

    总算是把凌霜哄好了……

    时间来到了天宝十年。

    正月初一至初七,是法定假日,百官休假。不止后世有春节长假,唐朝也有。

    初八,祭祀太清宫。

    初九,祭太庙。

    献俘典礼,终于来了!